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它与商品贸易或劳动力输出入所引起的货币流通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在商品或劳动力的交换中发生货币所有权的转移,而国际资本在其流动中不产生所有权的转移,发生转移的仅仅是它的使用权。资本流动国际资本的实质:凭借它拥有的资本所有权形成对外债权,并以债权获得利息、股息和利润收益。本节两个问题: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方式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方式划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一)长期资本流动。主要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部分。1.直接投资——以参与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赢得最大收益为目的的投资。主要方式有:外国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与合作开发;购买公司股权。直接投资的优势与局限优势:投资项目较为稳妥,成功率高;直接投资收益率高;东道国利用直接投资可一举多得。局限:第一,如果项目安排失当,可能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二,外国投资者可能投入陈旧设备、过时技术。第三,外国投资者控制生产,投资企业长期依赖国外。2.证券投资(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是:证券投资者只获得与证券面值相应的利息回报,对所投资的企业不具备管理权;直接投资者除了获得相应的利润外,对所投资的企业还拥有经营管理权。证券投资成本低、比较灵活省事。国际资本流动总额中比重最大,势头强劲。3.国际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1)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这种贷款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世界银行的贷款和区域金融机构的贷款等。这些贷款一般都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的特点,大多属于向成员国提供的优惠贷款。国际贷款(2)政府贷款。政府贷款是各国政府或政府部门之间的贷款。利率通常比较低,偿款期限也较长,部分资金来自政府预算,但具体数额一般不大。一般分为有限制性的贷款和无限制性的贷款两种。(3)商业贷款。商业贷款一般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中长期出口信贷等。(二)短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一般都借助票据来进行。这类票据包括一年以内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银行的一年期或活期存单、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可分为以下几类:1.国际贸易资金的流动。2.银行资金流动。短期资本流动3.保值性资本流动。4.投机性资本流动。短期资本的投机性极大,其流动变化无常、冲击力极强;并且高盈利与高风险并存,一国的力量难以控制、防范;它往往会以小博大,放大投资效应,使金融市场险象环生;因而也会加剧所到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根本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追求利润;二是避免风险。(一)追求利润。一般来说,国际资本往往流向利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如果一国国内投资所获取的利润低于国际市场,则会引起资本流出。反之,一国投资的利润高于其他国家,就会引起资本的流入。影响投资利润的主要因素1.劳动力价格低廉。2.原材料便宜。3.运输成本低。4.关税税率的高低。其他条件相同时,资本一般会流向利润较高、成本较低的地区,即流向劳动力价格低、原材料价格便宜、运输成本少以及关税税率较高的地区。(二)规避风险一般来说,国际资本流动所遇到的风险有:(1)政治风险;(2)经济风险。国际资本的流动除考虑到利润与风险的因素外,有时还要考虑政治、外交等因素。利润与风险的权衡利润和风险因素是引起国际间长期和短期资本流动的两个根本原因,而这两者之间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矛盾:※风险大,利润高;※风险小,收益也较低。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主要有两个问题:一、国际资本流动一般理论的几种概括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几种概括一、国际资本流动一般理论(一)利润引动理论最早且最直接的该观点是纳克斯。资本供求关系的变化事实上是利润引起的,它表现在如果一个国家的生产效率好,经济扩张快时,流入该国的国际资本就多。这说明该国对国际资本的需求旺盛,而决定有效需求旺盛的主要因素是具有诱发力的利润率。(二)利率差异理论最早研究的是国家间的借贷资本。该理论假定,在各国经济都能够完全相互开放、商品市场交换比较成熟、竞争也充分的条件下,资本总是要从其供给相对充足、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资本供给相对不足、利率较高的国家,而且这种流动会持续到两国的利率水平大致相近为止。(三)短期资本流动理论美国经济学家金德伯格认为,按照期限把资本划分成长期资本或短期资本不适合作理论分析。他主张按照投资者的动机来区分两类资本。按照他的定义,短期资本是投资者为特定目的在短期内改变其流动方向的资本。短期资本流动的分类因具体动机表现为四种类型:1.平衡型短期资本流动。平衡逆差的信用资本2.保值性短期资本流动。3.收入型短期资本流动。4.投机型短期资本流动。流出减少外汇储备,通过乘数作用影响货币供给。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其他手段抵消短期流动的影响。(四)国际证券投资理论古典理论部分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证券投资的原因是各国的利率存在着差异,金融资本就以证券的形式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直到两国的利率大致相等为止。只说明金融资本从低利率国家向高利率国家流动,但不能解释国际间大量存在的、双向的证券投资。国际证券投资现代理论资产选择理论或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它认为,任何证券形式的资产都具有收益与风险并存的两重性,关键是投资者要以资产组合的方法去降低风险。要在各种资产之间进行选择,形成最佳组合,使其在投资收益一定时,风险最小;或投资风险一定时,收益最大。这是对古典的证券投资理论的重要突破。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几种概括(一)垄断优势理论(MonpolisticAdvantageTheory)美国经济学家海默在1960年首先提出,核心:说明企业积累的垄断优势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获取超额利润。海默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具备比东道国的同类企业更有利的垄断优势。垄断优势垄断表现:一方面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水平、销售战略等所有无形资产在内的知识资产优势;另一方面是企业规模、产品结构、销售网络、资本实力等综合能力在内的有形资产优势。投资者凭借垄断优势,在不具有这种优势的东道国投资办企业,自然会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独占当地市场,轻松的赚取更高的超额利润。(二)产品生命周期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维农首先提出,后由威尔等美国经济学家进一步作了补充发展。基本观点:对某些产品具有技术创新垄断优势的企业,可以利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销售特点的差异,去抢先占领国内外暂时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二)产品生命周期论生命周期阶段理论要点1、产品生命周期第一阶段(幼稚期)。2、产品生命周期第二阶段(成长期)。3、产品生命周期第三阶段(成熟期)4、产品生命周期第四阶段(衰退期)产品生命周期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全球直接投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内在原因。(三)市场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TheTheoryofInternalization)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它是70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所谓跨国公司一般理论时所有、提出和形成的理论,是当前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有时也称其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由英国学者巴克莱(PeterBukley)、卡森(MarkCasson)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ian·M·Rugman)共同提出来的。(三)市场内部化理论市场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跨国公司内部。这一理论的要点是:1、为了保障对外直接投资始终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避免东道国的外部市场交易障碍,使一部分中间产品的交易在跨国公司的内部所属的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跨国公司统一控制的、规则便利的内部交易市场。(三)市场内部化理论2.内部市场相对于外部市场具有四大优势。3.跨国公司转移定价是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为进行内部交易而达成的一种价格。4.实行转移定价的直接目的:1)联手进行隐蔽型逃税。2)调节利润水平3)绕开管制,避免风险。(三)市场内部化理论转移定价(TransferPricing)是跨国公司的一种经营策略,又称转让定价或划拨定价,它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所采用的内部交易价格。这种定价服从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谋求最大限度利润的需要。跨国公司通过各种名目的转移价格,调整各子公司产品的成本,转移各子公司的利润收入,以使整个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纳税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并能减少各种政治、经济风险以及支持子公司去争夺市场。(三)市场内部化理论转移定价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关系法则的影响,也不是独立的买卖双方在公开市场上按“独立竞争”原则确定的价格,而是一种人为的内部转账价格。跨国公司使用转移定价的目的是:1)避税2)调节利润水平3)规避风险(三)市场内部化理论1.避税,使整个公司纳税最小化转移定价首先用来规避所得税。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分布在不同国家,这些国家的所得税率高低不同,跨国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将盈利从高税率国家转移至低税率国家(包括属于避税地的三类国家),减少公司整体的纳税额。利用转移定价还可以规避关税。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跨国公司内部企业之间以调低的价格交易,减少缴纳关税的基数。另一种是利用区域性关税同盟或有关协定的优惠规定逃避关税。(三)市场内部化理论2.调节子公司的利润水平运用转移定价调节子公司的利润水平主要是调低利润,以避免子公司利润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麻烦,主要有:(1)某些东道国政府可能要求重新谈判跨国公司进入的条件,分享其利;(2)运用转移定价策略,可减少合资企业的总收入,调低东道国分配水平。(3)运用转移定价调低利润可缓和与东道国工会之间的关系。有时跨国企业也可运用转移定价调高子公司的利润水平,有助于其提高资信水平,易于在当地市场发行股票、债券或谋取信贷。(三)市场内部化理论3.规避各种风险(1)规避外汇风险(2)规避东道国的价格控制(3)规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三)市场内部化理论转移定价案例:跨国公司转移定价每年从中国挪走300亿我国已批准成立了40多万家外企,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从账面上看,外企大面积亏损,亏损面达60%以上,年亏损金额达1200多亿元。按照税法的规定,以后的赢利是可以弥补前年度的亏损,因此,我国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税约300亿元。(三)市场内部化理论转移定价方法举例:1)成本转移:中国大陆合资企业A公司一直以“高价收购母公司原材料、低价出口产品”的方法将利润转移到位于维京群岛的控股公司。2)服务费用:国外的母公司可以以某种价格标准向国内的子公司提供某种虚构的服务。如中国大陆合资企业B公司每年向其在国外的母公司支付“中国大陆市场产品调查费”。3)投资魔术:抬高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评估价格,减少自有资本。如成立中国大陆合资企业C公司时,国外母公司规避中国《公司法》以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入股比例的规定。(四)国际生产综合理论也叫折衷理论。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于1976年提出。邓宁认为,无论是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市场内部化理论,还是韦伯的工业区位论都只是对国际直接投资作了一些表层的分析,缺乏说服力。他主张把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能力和条件综合起来加以研究。主要论点1.跨国公司之所以愿意而且能够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同时拥有东道国企业所没有的所有权优势、市场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2.三种优势必须同时兼而有之才能进行直接对外投资。3.一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大小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五)比较优势理论小岛清根据国际分工原则,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理论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者即将陷入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并根据在东道国这些产业正在形成比较优势或者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五)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原则说的是个人或国家专业化生产那些他们相对比较有生产效率的产品。相对有效率意味着机会成本较低。不同的国家会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一国应进口那些进口机会成本比国内自行生产的机会成本要低的产品。类似地,一国可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