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的教育策略端州中学杨丽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家庭能够把握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向,比较注重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从未成年人的发展需求、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和教育效果来看,目前的家庭教育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如部分家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缺乏科学观念的正确引导,“重教不会教”的现象普遍存在;整体参与的合力不强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尤其突显。社会、家庭、学校三方要相互配合,以强化家庭教育职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关键词:家庭教育缺失策略近几年,我们屡屡从报上看到青少年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事例,而人们会把目光过多纠结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教育的因果关系,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另一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其一生的学校。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可见,家庭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必然会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如何教育这些孩子也成了家长、学校及社会关注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和延续,三者必须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一.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出现“重教不会教”现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家长的科学家教知识比较欠缺,实践中往往凭个人直觉,凭零星获得的一些家教知识和传统的育儿经验进行教育。教育孩子,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家长,仅有良好的愿望和良好的动机,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最有效和最佳的途径就是:家长要加强学习,明确角色、提高素质、善用方法,自觉地做好未成年的家庭教育工作。(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家庭教育态度、内容、方法,它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谓教育理念是指家长头脑中的对于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其核心是教育价值观。①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而家庭教育显然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被排在首位。为此,家长有必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人”地位,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②要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利用家庭的教育功能去全面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在家庭这一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社会需要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当前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缺少本质的认识,往往将家庭教育等同于文化辅导,因而认为自己没什么文化,教育不了孩子,最终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家长要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并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每一位家长应该去做以及能够做到的。③作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应试教育在当前的确大有市场,但成人与成才,做人与做学问,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要改变过去教育子女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等狭隘观念,改变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2)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科学育子的资质。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当然,并不要求每个家长都成为教育专家,但提高自身素质,仍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之关键。为此,家长应挤出时间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尤其是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素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家长要加强学习,不仅包括教育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做人的学习。这是由家庭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除了有意识的教育外,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父母亲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自己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传给孩子,使孩子终生受益。②了解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科学引导孩子成长。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未成年人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方法。这种违背未成年人发展的做法主要体现为:儿童教育成人化,导致孩子因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而出现许多困惑,不仅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而且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家长首先要学会了解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然后科学地引导孩子进步。如未成年人好奇心强,经常做出一些令成人不可思议的行为,有些行为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家长切不可轻率地指责为“胡闹”、“捣蛋”,甚至于打骂幼儿,应该看到其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个性的萌芽,而应给予正确地鼓励与引导。(3)优化教育方式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不仅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方法得当,艺术高明,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按照现代教育观念,家庭成员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应多采取说理、启发、鼓励等教育方式。作为家长,过分的严厉和过分的宽容都是不足取的。①善于与孩子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础。通过沟通,家长就可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并可对他们思想中出现的某种偏见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他们学会“做人”。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多抽出些时间倾听孩子说话;做到换位思考,平等相处;做到多倾听,少说教;注意给孩子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允许孩子参与争论;学会以孩子的方式、角度来告诉孩子自己的观点。以一种亲切平等的态度去与孩子交流、沟通,成功是可以期待的。②科学评价和尊重理解孩子。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认识造成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关系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但当前有些家长往往在评价上容易发生偏颇,尤其喜欢“横向比较”,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与他人长处相比,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自信、胆怯心理。因此,家长要全面地、客观地、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孩子。不只是盯着学习成绩一个方面,性格、文明礼貌、劳动表现、交往情况、文体才能、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卫生习惯等等,都是评价孩子的因素。其次,要用发展和辩证的观点来评价孩子,不要把孩子看“死”了,不要认为聪明的孩子是“生而知之”,不学也成才;智力低下的孩子天生的“愚笨”,学也不能成才。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家长还要学会尊重理解孩子。其一,自尊心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未成年人亦不例外。它是激发未成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因此,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总有一天要脱离父母亲保护的羽翼,走向自己独立的生活。让孩子逐渐地学会进行合理分析并选择自己的喜好、意愿并为此负责是家长明智的做法。其二,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关注孩子的需要和行为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要求。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深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去,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活动状态,以加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即孩子最重要的需要是希望父母能够放下架子,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成为他们的知己、朋友和伙伴。③慎用批评教育,坚持表扬为主。批评有促进作用,对于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家长要不时地给他点出来,有时要严肃批评,必要时甚至要给予小小的惩罚。但是,事无巨细,动辄训斥,就只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恶化亲子双方感情。俗话也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处于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孩子。因此,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有错能改,吃一堑能长一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而根据“镜中之我”理论,一个孩子是在周围人的肯定、否定评价中认识自己。相对于否定性评价,肯定性评价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因此,父母要善于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肯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帮助他们发扬自己的优点,会使孩子逐渐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进而树立信心,努力赶超自己和别人。(4)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未成年人成长起的作用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民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还可以从家庭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因此,家长应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起典范作用,创造一种健康、和谐、高尚、高雅、向上的家庭氛围,以给孩子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学校协调配合,发挥整体合力,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学校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几乎占据了未成年人的整个生活,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有利于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1)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家庭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学校和家庭的联络。学校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父母亲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重视与学生父母沟通方式的研究,与学生父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相互依赖成为相互依存,使相互埋怨成为相互理解,从而达成共同育人的目标。许多事例表明,家庭与学校配合得默契,未成年人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教育的及时补位,是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①针对留守儿童远离亲人关爱,缺乏亲情,学校、老师和同学要适时地多关心他们,以师生之爱和同学之情弥补其父爱和母爱的不足。老师可安排父母在家的同学主动与他们结对子,通过同学间、朋友式的交流、谈心,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适时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去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磨练意志,同时,有利于调整他们对家庭与社会的种种不满情绪。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开设知音信箱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调适。(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利用晚上、休息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开办免费或减资培训班,指导和协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了解未成年心理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特别要对两类家庭即城镇“外来家庭”(农民工家庭)和农村“本土”家庭(农民家庭)的家长进行重点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3)建立家教咨询中心。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学校还可开辟多条咨询热线,聘请有关专家担任咨询人员,主要是引导家长用正确和适当的方法去影响、教育子女,解答家长和监护人提出的有关家教方面的疑难问题,减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