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外科学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家畜外科学笔记外科感染感染:是有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侵入、生长和繁殖造成损害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病理生理示意图致病菌数量、毒力↑病畜急性炎症反应(血管反应、炎症介质、炎症渗出)机体抵抗力↓充血、渗出、坏死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炎症基本病理变化结局:吸收或形成脓肿;慢性炎症;全身扩散变质、渗出、增生外科感染:致病菌存在于动物有机体的体表或粘膜,或隐藏于机体内部(如小脓肿)暂时被包裹限制,一旦突破了机体的防卫能力或有机会直接接触,侵入机体内部(如创伤感染)。细菌会分泌出各种毒素(酶),如溶白细胞数、溶血素、溶纤维酶、组织分解酶、蛋白分解酶、透明质酸酶等。能把机体组织、细胞破坏、分解。作为营养吸收后,供自己生长与繁殖,同时也是对抗机体细胞(如白细胞)的吞噬。但机体在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后,有一系列的血管与细胞反应(炎症反应),在感染的局部,血管立即扩张,血流加快(红),血管渗透性加强,不仅白细胞、淋巴细胞大量渗出(肿),直接吞噬消灭细菌,而且还渗出血浆中的大量补体、抗体如免疫球蛋白来溶解破坏细菌。血流加快和机体酶、细菌酶的作用,及机体反应性在局部的组织新陈代谢加快(热),反应出热来进一步抑制细菌,由于肿胀对神经的压迫,各种酶对神经的破坏刺激,及由于肿胀,创伤损伤血管的血流停滞,局部缺血,缺氧,二氧化碳积聚,组织新陈代谢氧化不全,导致局部多种有机酸(乳酸、脂肪酸、核酸、氨基酸等)增多。酸刺激了神经而感到疼(痛)。在机体反应与细菌的破坏不断斗争中,如嗜中性白细胞释放出的蛋白酶,酸性白细胞释放出的氧化酶,淋巴细胞释放出酯酶,巨噬细胞释放出蛋白分解酶,不仅对细菌进行溶解破坏,还促进坏死组织的分解。最后,若机体细胞消灭了入侵的致病菌,但局部反应组织可能也被破坏而形成脓腔。洞腔最后还要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开成肉芽组织来填充创腔,创缘的上皮也可能生长而覆盖创面而愈合。特点:(1)绝大部分的外科感染是由外伤所引起,一般有明显的局部症状;(2)常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3)病变是器质性的,常引起化脓、坏死等。常见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1、葡萄球菌(G+):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强,表皮葡萄球菌致病力较弱,能产生血浆凝固酶、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剥脱性毒素及肠毒素。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栓塞、组织缺血坏死使感染局限化,病灶界限清楚。常伴有转移性脓肿。脓液稠厚、黄色、不臭。2、溶血性链球菌(G+):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肠球菌)三种。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多种酶。产生透明质酸酶,使结缔组织间的透明质酸分解。产生链激酶可激活溶纤维蛋白酶,溶解血块和纤维蛋白。破坏纤维脓肿腔,感染容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一般不并发转移性脓肿。脓液稀薄、淡红色、量较多。3、大肠杆菌(G-):肠道内合成维B及维K。脓液稠厚,一般无臭味。与厌氧菌混合感染产生有恶臭或粪臭的脓液。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可移位进入肠外组织或器官。4、绿脓杆菌(G-):开放潮湿的创面、大面积烧伤后感染最常见。脓液常为淡绿色,有特殊的甜腥味。绿脓杆菌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新霉素、庆大、多粘菌素有效,但易耐药。影响外科感染的细菌因素:1、细菌的种类和是否混合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细菌入侵产生毒素-2-2、细菌的菌株特点:病菌的黏附因子,能附着机体组织细胞;还有荚膜或微荚膜,能抗拒吞噬细胞的吞噬或杀菌成分。3、细菌的毒力和毒素:细菌的侵袭力(抵抗力、繁殖力);毒性产物(外毒素、内毒素、胞外酶)4、细菌的数量:1g组织106个;局部坏死、血肿及导致异物存留(每1g组织内只需100个细菌)。影响外科感染发展的因素:影响外科感染发展的因素除了机体本身的防卫机能,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外,还有受伤的部位,程度,组织器官特点等有很大关系。外科感染的转归感染局限——形成脓肿外科感染慢性感染——溃疡、瘘、窦道感染扩散——败血症、脓毒血症诊断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全身症状:发热寒战、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精神沉郁、全身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脏器功能不全、感染中毒休克。临床表现:波动感诊断浅部脓肿,深部穿刺抽脓确诊辅助检查:血常规、超声波、X线和CT、细胞培养等初步诊断:局部+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增高定位:深部组织及脏器内脓肿,用超声波、CT等影像学检查;骨、关节灌脓,用X线。病原诊断:细菌培养+药敏预防原则:消除感染的病因和毒性物质(脓液、坏死组织等);增强抗感染和修复能力。总原则: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致病菌侵入机体的机会。避免病原菌的污染:环境因素、患者的术前准备,皮肤的准备及消毒。遵守无菌原则;防止内源性污染;正确地处理伤口;增强全身的抵抗力;应用免疫疗法;合理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分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1、局部治疗的目的是使感染局限化,促进炎症产物的消散吸收,或减少坏死,减少毒素的吸收,是脓汁、创液能顺利排出,减轻疼痛,促进组织再生修复。2、全身治疗目的是全身抗菌、灭菌及保护器官组织不被细菌破坏,提高机体本身的防卫功能。治疗措施1、局部治疗:休息和患部制动外部用药:外敷黄金散、2.5%碘酊、蒲公英;硫酸镁溶液和鱼石脂软膏物理疗法:热敷理疗、超短波及红外线手术治疗:切除发炎脏器,切开、引流(脓肿、痛、胰腺炎等)2、全身治疗:(1)支持治疗:①充分休息,饮食营养;对症处理;②降温补液,镇静止痛,平衡水电酸碱;③全血血浆,适当激素(2)中医中药:消散祛邪,扶正祛邪,补益气血,透脓托毒,补虚扶正(3)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的分类I类: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族、先锋霉素族)II类:静止期杀菌剂(链霉素、庆大霉素)III类:快效抑菌剂(土霉素、红霉素族)IV类:慢效抑菌剂(磺胺类)抗生素的选择1、抗菌药物并不能代替外科治疗中的基本原则-3-2、根据致病菌感染的一般规律、临床表现、脓液性状、感染来源对致病菌种类作出判断,选择药物。3、做细菌培养和敏感试验,为选用药物的指导。脓肿概念:在任何组织或器官内形成外有脓肿膜包裹,内有脓汁潴留的局限性脓腔时称为脓肿。如果在解剖腔内(胸膜腔、关节腔、鼻窦)有脓汁潴留时则称之为蓄脓,如关节蓄脓、胸膜腔蓄脓。病因:1、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还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等。2、刺激性强的化学药物。临床上常由于不洁注射引起脓肿,也常由于皮肤磨损或某些传染病发链球菌病引起脓肿。病理:损伤——致病菌或刺激药侵入机体皮下组织——一系列炎症反应(红、肿、热、痛)——细菌死亡,局部组织、细胞死亡,溶解、液化——形成脓清、脓球,分解的组织和细胞(脓汁)——脓肿与健康组织之间形成脓肿膜——脓汁排出——脓肿膜上肉芽组织生长——瘢痕组织填充——痊愈症状:局部红、肿、热、痛。病初肿胀坚实,界限不明,热感明显,痛感强烈。病后期脓肿局限、软化、波动,中央有破溃口后流脓。可能有全身反应及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等。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结合肿胀穿刺可见脓汁。必要时可血液检查,分叶核白细胞明显增多。要与血肿、淋巴外渗、挫伤、疝和肿瘤等相区别。治疗1、消炎、止痛及促进炎症产物消散吸收。最早肿胀期可用鱼石脂酒精等冷敷,抑制炎症渗出和具有止痛的作用。炎性渗出停止后,可用温热疗法。同时结合注射抗生素来消灭细菌。2、促进脓肿的成熟。当炎症产物无法消散吸收时可涂擦鱼石软膏等促进脓肿局限,成熟。3、手术疗法。脓肿成熟、局限后(肿胀部位已不发热,皮肤暗红,可见肿胀中央皮肤破裂口及肿胀软化)可行手术疗法。一般在脓肿“6”点处切开排脓,并用生理盐水或佛努尔反复冲洗脓腔,必要时灌注一些防腐生肌的油膏(如魏氏流膏)。注射抗生素。对某些活动性大的部位如关节处形成的小脓肿可用注射器从脓腔内将脓汁抽出,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灌注青霉素液。对浅在性小脓肿可连同脓肿膜一道完整摘除后再按新鲜创缝合。全身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概念:有机体从原发性感染病灶中吸收了致病菌(化脓菌),及其病菌毒素和组织坏死分解产物所引起的全身性病理过程。病因1、致病菌感染严重,毒力很强。2、机体防卫抗感染能力弱(老、幼、营养不良、过劳、应激、衰竭、免疫低下)。3、局部感染时被粗暴处理,破坏了脓肿膜。全身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1、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大肠,绿脓,变形杆菌等—内毒素,休克早而持续时间长,呈现三低: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2、革兰染色阳性球菌:金葡菌—外毒素,休克晚而持续时间短,转移性脓肿。3、厌氧菌:2/3伴随需氧菌感染,常见拟杆菌,梭状杆菌。脓液粪臭样恶臭。4、真菌:白色念珠菌,表现酷似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理:原发性细菌感染—细菌繁殖数量多、毒力强,组织被破坏多,腐败产物多—突破局限—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病理反应:全身各脏器组织脓肿或组织器官受毒素作用而机能受损、变性、坏死。分类1、脓血症:病菌栓子进入血循后,在全身合适的组织器官内形成多发性脓肿。肝、肺、肌肉、脑、肾等脓肿从粟粒大到鹅蛋大不等。破坏了这些组织、器官的功能,引起一系列反应。-4-2、毒血症:主要是细菌毒素或组织坏死分解的产物(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破坏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机能。3、脓毒血症:有时化脓菌与细菌毒素同时作用于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病理过程。症状:主要表现明显恶化的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加速,脉细弱而快,肌肉颤抖。诊断:根据恶化的全身症状可做初诊。一般性感染经局部处理清除脓灶后症状可明显改善。若局部处理后,症状没改善,体温也不下降,很可能是败血症。治疗:败血症是外科感染的严重阶段,必须早期采取综合性治疗:1、局部治疗:对原发性感染要切开创囊,排除脓汁,用刺激性小的仿佛消毒液冲洗创腔。创围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封闭注射。2、全身治疗: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还要结合输血、补液。3、对症治疗:心衰时注射安钠咖等。对败血症动物的预后要低调评估。思考题1、请叙述有机体感染和抗感染的发病与防卫机理?2、促进外科感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认识与防治脓肿?4、败血症发病的原因及病理是什么?损伤开放性损伤——创伤概念:创伤是因锐性外力或强烈的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使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出现伤口及深在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机械性损伤。创伤一般由创缘、创口、创壁、创底、创腔、创围等部分组成。症状:出血、创口裂开、疼痛及机能障碍创伤的分类及临床特征1、按致伤物的性状分:刺创、切创、砍创、挫创、裂创、压创、搔创、缚创、咬创、毒创、复合剂、火器创2、按伤后经过的时间分:新鲜创、陈旧创3、按创伤有无感染分:无菌创、污染创、感染创创伤的愈合临床上创伤的愈合可分为:第一期愈合、第二期愈合、痂皮下愈合1、创伤第一期愈合特点:创缘、创壁整齐、创口吻合,无肉眼可见的组织间隙,临床上炎症反应较轻微。条件:创内无异物,无坏死灶、无血肿,失活组织少,没有感染,组织有再生能力。创伤第一期愈合的愈合过程:出血停止,创口对合——创口内少量血液、血浆、纤维蛋白及白细胞等将创口粘合——创壁毛细血管充血、血浆及白细胞渗出——吞噬、溶解、搬运、清楚创内凝血及死亡组织——1~2天后创内结缔组织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新生肉芽组织将创缘连接起来,同时,创缘上皮细胞增生,逐渐覆盖创口而愈合(6~7天)。2、创伤第二期愈合特点:炎症反应严重,创口增生多量的肉芽组织填充创腔,最后形成疤痕组织或被覆上皮组织而愈合。临床上大量创口取此期愈合。原因:创口大,伴有组织缺损,创缘及创壁不整,创口有细菌感染、血凝块、异物、坏死组织,或有大量的炎性产物,代谢障碍。-5-在此愈合过程中,一般分为前期的炎性净化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典型的炎症反应。血浆及白细胞大量渗出、吞噬、溶解、消除、破坏细菌及坏死组织,创内坏死组织液化,形成脓汁从创口流出。愈合后期为组织修复期,主要是肉芽组织生长,填充创口,再逐渐转为纤维疤痕组织。创缘周围上皮组织也可往中央生长而覆盖,但创口大上皮不能覆盖创面时,则以疤痕组织填充愈合。局部炎症反应——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致伤因子——结构破坏、细胞失活并发症——感染休克全身反应——体温、神经内分泌、代谢、免疫功能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