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螨属真螨目,疥螨科,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类。只要人一碰到它,他就会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引起一种有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即疥疮。寄生于人体的疥螨为人疥螨。生物形态疥螨成虫体近圆形或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雌螨大小为0.3~0.5×0.25~0.4mm;雄螨为0.2~0.3×0.15~0.2mm。颚体短小,位于前端。螯肢如钳状,尖端有小齿,适於啮食宿主皮肤的角质层组织。须肢分三节。无眼和气门。躯体背面有横形的波状横纹和成列的鳞片状皮棘,躯体后半部有几对杆状刚毛和长鬃。腹面光滑,仅有少数刚毛和4对足。足短粗,分5节,呈圆锥形。前两对足与后两对足之间的距离较大,足的基部有角质内突。雌雄螨前2对足的末端均有具长柄的爪垫,称吸垫(ambulacra)。为感觉灵敏部份;后2对足的末端雌雄不同,雌虫均为长刚毛,而雄虫的第4对足末端具吸垫。雌螨的产卵孔位于后2对足之前的中央,呈横裂缝状。雄螨的外生殖器位于第4对足之间略后处。两者的肛门都位于躯体后缘正中。生活习性疥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五个期。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角质层间,啮食角质组织,并以其螯肢和足跗节末端的爪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而纡曲的隧道,雌虫就在此隧道产卵。疥螨交配现象特殊,一般是夜间在宿主皮肤表面由成熟雄虫和雌虫后若虫进行交配。卵于3—4日后孵出幼虫,幼虫仍生活在隧道中经3—4日蜕皮为若虫,若虫分两期,每期需时2—3日,若虫也可钻挖窄而浅的隧道,第二期若虫蜕皮发育为成虫。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需时8一17日,雌螨寿命约40—60天,受精后的雌疥螨很活跃,极力寻找寄生处产卵,所以,此时是最易感染新宿主的时期,其传染性最强。疥疮是由疥螨寄生于表皮层内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由于性行为和密切接触是导致疥疮传染的主要方式,故本病被列入性传播疾病。疥疮的流行很广,在欧洲和北美呈周期性暴发流行,且以性传播方式为多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流行本病,此后在1963年又开始增多,从西欧逐渐扩展至全球很多地区。我国广东于1973年开始出现,至今全国各地均发现病例。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较多,北方除新疆外则比较少。疥疮在我国的再度流行与世界流行周期有关。疥螨寄生部位的皮损为小丘疹,小疱及隧道,多为对称分布。疥疮丘疹淡红色,针头大小,可稀疏分布,中间皮肤正常;亦可密集成群,但不融合。隧道的盲端常有虫体隐藏,呈针尖大小的灰白小点。剧烈瘙痒是疥疮最突出的症状,引起发痒的原因是雌螨挖掘隧道时的机械性刺激及生活中产生的排泄物、分泌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白天瘙痒较轻,夜晚加剧,睡后更甚。可能是由于疥螨夜间在温暖的被褥内活动较强或由于晚上啮食更其所致,故可影响睡眠。由于剧痒,搔抓,可引起继发性感染,发生脓疮、毛囊炎或疖肿。疥螨的致病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在皮肤角质层凿隧道引起皮肤机械性损伤,二是分泌毒素刺激皮肤发痒。疥疮初期于隧道入口处发生针头大小微红的丘疹和发亮的水疱,一个一个疏散分布。由于疥螨在钻挖隧道时的机械刺激以及疥螨排泄物和分泌物均可使皮肤发生奇痒。皮肤搔破后,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有时可化脓而成脓疱疮。水疱或小脓疱的形成可能是疥螨及其排泄物作为一种致敏物质作用表皮或真皮毛细血管所致。湿疹样反应亦是由疥螨及其产物引起的过敏反应。疥疮诊断,根据皮损好发部位、奇痒、隧道和丘疱疹为主的皮疹,有家庭或集体感染史及检出病原体即可确诊。疥螨的检查有两种方法,①针挑法,在隧道顶端有针头大灰白色或微红色小点,用针挑出疥螨,置于载玻片上,加甘油或10%KOH一滴后,加上盖玻片,用显微镜检查虫体。②刮片法,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炎性丘疹,几乎不能直接发现虫点,可先将消毒外科刀片沾少许消毒矿物油,在新发出的炎性丘疹上平刮数次,以油滴内有细小出血点为度,移至载玻片上镜检,常可检获幼虫,偶见虫卵。治疗以外用杀疥虫的制剂为主。凡集体发生或家庭成员患者应同时治疗。治疗程序如下:涂抹药物之前,最好用热水、肥皂洗澡,涂药时应从颈部以下行全身涂抹药物,皮疹集中的部位应反复涂药并加压摩擦。疗程结束时再用热水、肥皂洗澡。及时更换衣被,并将换下衣被用水煮沸消毒或烫洗曝晒。治疗疥疮的特效药物为1%Lindane霜(r—666霜)其用法是从颈部以下全身涂擦,24小时后洗净,此剂不可用于10岁以下婴幼儿、妊娠和哺乳妇女及癫痫等神经疾病患者,如重复感染或有明显耐药,可重复外用一次,或用10%Eurax(优力肤)霜、伊维菌素。10%一25%苯甲酸苄脂和60%硫代硫酸钠擦剂也有较好治疗效果。阴虱阴虱是一种寄生于人体毛发的寄生虫,长约1至3毫米,无翼。因常见于阴部,故称阴虱。形态结构似体虱,但体短似蟹形,体长度与宽度约相等,腹部宽短。生活史阴虱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其生活史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阴虱的虫卵一般都紧附在阴毛的毛干根部上,呈淡红色或铁锈色的椭圆形,类似于点状血痂。孵化期约为一星期。若虫:若虫是阴虱自卵孵化后,成长为成虫之前的形态。若虫的样子与成虫相似,但是要小很多。若虫的成长期亦为一星期左右。成虫:阴虱的成虫呈灰白色或褐色,雌虫一般比雄虫为大。一般阴虱的寿命是30天,但所有脱离人体的阴虱均会在2天内死亡。阴虱病是由耻由虱寄生于阴毛根部,以吸血为生,引起的瘙痒性皮肤病。耻阴虱常由性交直接接触传播,是当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阴虱病在美国、西欧均有流行,主要由性行为传播。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复燃,性接触传播的阴虱病病例日见增多,1986一1988年衡阳某医院发现阴虱病28例,其中性乱者26例,4例合并淋病。深圳皮肤病防治所1992年报道阴虱病52例,不洁性交史者32例,24例分别同时患淋病(8例)、尖锐湿疣(8例)、淋病及尖锐湿疣(6例)、生殖器疱疹(2例)。谭开明等(1996)报告452例阴虱病,52例合并其它STD。杨啸宁(1996)报告120例阴虱病,38例配偶同患,伴淋病35例,伴尖锐湿疣16例。调查结果表明阴虱病不仅与性传播直接相关,而且常与其它性病同时存在。诊断根据有性接触史或其他感染史,阴毛区瘙痒,皮损主要为抓痕、血痂、继发性脓疱疮、毛囊炎或灰青色或淡青色斑等可作出诊断。在耻骨部皮肤或阴毛区查见阴虱或虱卵即可确诊。治疗一般治疗:剃除阴毛,内衣、内裤、月经带及洗浴用具应煮沸消毒,保持清洁卫生。患者应避免性生活,以免传染他人。药物治疗:可以选用林旦洗剂、香波或霜剂;马拉硫磷洗剂;扑灭司林;硫磺软膏;25%苯甲酸苄酯乳剂等,都具有杀灭阴虱成虫和虫卵的作用。若瘙痒剧烈可用抗组胺剂以缓解瘙痒。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应用抗生素。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寄生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致贾第虫病,为人体肠道感染的常见寄生虫之一。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不同的发育阶段。1.滋养体呈倒置梨形,大小长约9.5-21µm,宽5-15µm,厚2-4µm。两侧对称,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腹面前半部向内凹陷成吸盘状陷窝,借此吸附在宿主肠粘膜上。有4对鞭毛,按其位置分别为前侧鞭毛、后侧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各1对,依靠鞭毛的摆动,可活泼运动。经铁苏木素染色后可见有1对并列在吸盘状陷窝的底部卵形的泡状细胞核,各核内有一个大的核仁。虫体有轴柱1对,纵贯虫体中部,不伸出体外。在轴柱的中部可见2个半月形的中体,轴柱前端,介乎二盘状陷窝前缘之间有基体复合器,为4对鞭毛的发源处。滋养体期无胞口,胞质内也无食物泡,以渗透方式从体表吸收营养物质。2.包囊为椭圆形,囊壁较厚,大小为10-14×7.5-9µm。碘液染色后呈黄绿色,囊壁与虫体之间有明显的空隙,未成熟的包囊有2个核,成熟的包囊具4个核,多偏于一端。囊内可见到鞭毛、丝状物、轴柱等。临床表现人体感染贾第虫后,无临床症状者称带虫者。本病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典型病人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息、无脓血。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当虫体寄生在胆道系统时,可能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如出现上腹疼痛、食欲不振、肝肿大以及脂肪代谢障碍等。传染途径传染源:为粪便内含有包囊的带虫者或患者。传播途径:人饮用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因水源污染而引起贾第虫病的流行,在国外尤其是旅游者屡有报导。包囊,在水中可存活4天,在含氯化消毒水(0.5%)中可活2-3天。在粪便中包囊的活力可维持10天以上,但在50℃或干燥环境中很易死亡。包囊在蝇在消化道内可存活24小时,在蟑螂消化道内经12天仍有活力。表明昆虫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成为传播媒介。旅游者、男性同性恋者、胃切除病人、胃酸缺乏及免疫球蛋白缺陷病人易受感染,儿童患者多见。病原诊断⑴粪便检查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滋养体,经碘液染色涂片检查包囊,也可用甲醛乙醚沉淀或硫酸锌浓集法检查包囊。通常在成形粪便中检查包囊,而在水样稀薄的粪便中查找滋养体。由于包囊形成有间歇的特点,故检查时以隔天粪检并连续3次以上为为宜。⑵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粪便多次阴性者可用此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⑶肠检胶囊法让受检者吞下装有尼龙线的胶囊,线的游离端留于口外,胶囊溶解后,尼龙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到达十二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附于尼龙线上,然后慢慢地拉出尼龙线,刮取附着物镜检。免疫诊断为辅助诊断,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对流免疫电泳(CIE)等方法,其中ELISA简单易行,检出率高(92%~98.7%)等特点,适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治疗1.治疗常用药物有灭滴灵、丙硫咪唑、氯硝唑等。近年来报告吡喹酮连服2天也有效。2.经彻底治疗后,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体征,以及粪便检查无包囊即为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