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本章旨在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特点、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和影响以及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要求掌握的内容•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主要特点•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货币危机的内涵、成因及解决方案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引导探究的问题•举例说明国际资金流动对一国国内经济均衡和外部平衡的正反面影响。•请结合前几章的知识,讨论应如何限制和防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请自行收集资料,比较分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机理、传导机制,评价货币危机理论对上述危机的解释力。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特点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和影响第三节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第四节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货币危机本章小结第七章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和特点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和构成二、国际货币市场三、国际资本市场四、欧洲货币市场五、国际外汇市场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和构成含义: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或金融产品在国际间买卖的场所。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子市场。二、国际货币市场1.含义期限在一年内的银行短期信贷、短期证券及票据贴现市场,其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票据承兑行、贴现行、证券交易商和证券经纪人。2.构成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3.作用国际货币市场是国际短期金融资产进行交换的场所。为短期资金的需求单位提供了从隔夜到一年的各种短期资金;为暂时闲置资金持有人获得了投资的渠道。三、国际资本市场1.含义国际资本市场是指1年以上的中长期融资市场,参与者有银行、公司、证券商及政府机构。2.构成信贷市场证券市场3.作用国际资本市场是国际间进行长期融资的场所。四、欧洲货币市场1.含义摆脱任何一国管辖和控制经营“欧洲货币”2.产生与发展欧洲货币市场的前身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美元市场80年代,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电子化的发展,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更加迅速,仅亚太地区就已形成了东京、新加坡、香港著名的离岸金融市场目前全球大小离岸金融市场约有40多个3.欧洲货币市场的分类(1)一体型: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没有明确分离。如伦敦和香港(2)分离型: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分别申请注册、分别接受监管,开设离岸业务专门帐户。如纽约、日本和新加坡(3)避税型:没有实际的离岸业务交易,只为其他金融市场资金交易提供记账和走账。如加勒比海的巴哈马和开曼4.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同业拆放欧洲银行贷款欧洲债券:指一政府或企业在另一国的债券市场上,以第三国的货币为面值所发行的债券。(区别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5.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1)市场范围广阔,不受地理限制,是由现代通讯网络联系而成的全球性市场,但也存在着一些地理中心。(2)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繁多,金融创新极其活跃。(3)独特的利率结构。(4)由于一般从事的是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借贷,欧洲货币市场所受的管制较少。五、国际外汇市场(1)外汇市场是从事外汇买卖的场所,参与者是由买卖货币的所有机构和个人组成,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外汇经纪人、经营外汇的公司等。(2)外汇市场交易包括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3)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包括做市商制度和竞价制度。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和影响一、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特点二、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三、国际资金流动的正面影响四、国际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的冲击一、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特点1.交易量巨大,不再依赖于实体经济而独立增长。2.呈现批发市场的特征,机构投资者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主要载体。3.衍生品交易比重上升,交易虚拟化程度提高。二、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1.国际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充足。2.金融市场一体化促进了资金在全球的配置和套利。3.资金为规避管制而避险而发生流动。4.金融创新的促进。5.国际资金流动管制的放松。三、国际资金流动的正面影响1.促进了全球范围内资本的优化配置。2.促进了财富效应的传导。3.增强了资金的流动性。4.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四、国际资金流动对内外均衡的冲击1.加大了各国维持外部平衡的难度。2.加大了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的困难。3.衍生工具放大了交易风险。4.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5.会将一国的经济波动传导到其他国家。第三节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一、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二、银行危机一、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1.债务危机的原因2.国际银行业在债务危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国际银行业在缓解债务危机中的作用二、银行危机1.银行国际化和银行危机2.银行危机的防范和银行业的国际监管巴塞尔协议:银行业的国际合作监管《巴塞尔报告》:资本充足率要求新巴塞尔协议:监管范围的扩大第四节金融全球化对内外均衡的冲击:货币危机一、货币危机概述二、货币危机的成因三、货币危机的实例——亚洲货币危机四、货币危机的一般解决方案——以亚洲货币危机为例五、几点重要思考一、货币危机概述1.货币危机的定义广义: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狭义:市场参与者通过外汇市场的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和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货币危机特征是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金融危机不仅表现为汇率波动,还包括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等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和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等。-货币危机可以诱发金融危机,而由国内因素引起的一国金融危机也会导致货币危机发生。2.货币危机的分类按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本面恶化,从而引发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2)在经济基本面比较健康时,主要由政治事件或心理预期作用而带来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3)因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称作“蔓延型货币危机”(ContagionCurrencyCrisis)3.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假定A和B两种货币,1单位A货币=25单位B货币。市场上有B货币贬值的强烈预期。(1)方法一:先抛空远期B羊群效应交割盈利(2)方法二:同业拆借B买入A羊群效应将A换B,偿还债A(3)方法三:汇市和股市联动。4.货币危机的影响(1)危机发生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危害(国内经济紧缩;金融市场动荡;干扰正常生产经营活动)(2)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的变化(诱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外资流出;本币贬值,对外债务增加被迫采取浮动汇率,且因无力监管而波动过大。)(3)危机发生后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性措施中,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往往是最普遍的总体上,货币危机的危害性远大于积极性。二、货币危机的成因(一)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因素(二)第一代危机理论:国内信贷持续扩张(三)第二代危机理论:预期的自我实现(四)第三代危机理论:争论中(五)三代货币危机理论比较(一)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因素基本面因素恶化包括外部不平衡:经常项目赤字、实际本币升值内部不平衡:金融体系不稳定、财政赤字过大、通货膨胀严重、外汇储备短缺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危机、恶化危机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不一定能准确地预测出一国何时爆发金融危机,而且即使是正常时期也不能保证基本面的完好。只能说当基本面恶化时,投机攻击或政治危机等因素容易成为货币危机的催化剂。(二)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主要强调“政府宏观经济决策与稳定汇率政策之间的不协调(保罗·克鲁格曼、罗伯特·弗拉德、彼得·戈博)1.成因:政府不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张性政策)2.发生机制:投机冲击导致储备急剧下降3.防范机制:紧缩财政、货币政策货币危机的发生是由于政府不合理的宏观政策(扩张性正常)引起的(成因)投机性冲击导致储备急剧下降为零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发生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基本处于被动地位。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危机发生的关键(应对措施)。国内信贷扩大引发的外汇储备消耗货币供给(M)时间(t)货币供给存量国内信贷D外汇储备RM0D0R00tct0初期,国内货币存量(Ms)=D0+R0tc时期,开始冲击;t0时期,储备耗尽。投机者预期条件下的货币危机发生时间e时间(t)CBZe00tct0A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的特点:第一、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认为货币危机是政府宏观政策与固定汇率的维持这两个政策目标之间发生冲突而引起的。国内信贷扩张是储备流失的根本原因,因此是政府扩张政策将经济推向货币危机之中的。第二,在危机的发生机制上,强调投机攻击导致储备下降至最低限是货币危机爆发的一般过程。第三,在政策含义上,模型最主要的结论是: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缺陷:只有基本面出问题时,投机者才会对一国的货币发起攻击。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三)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将货币危机解释为“政府进行成本/收益相机抉择的结果,强调多重均衡(MultipleEquilibrium)和投资者预期自我实(Self—fulfilling)(Obstfeld,1994)1.两个重要假定:政府是主动的行为主体;引入博弈2.成因: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这种预期可以与经济基本面无关)3.发生机制:政府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三)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首先,考虑投机者行为。投机冲击的出现主要是由心理预期因素导致的。冲击步骤:在国内货币市场借入本币,在外汇市场对本币进行抛售。成功后,投机者在本币贬值后再用外汇购回本币,归还本币借款。投机者的行为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再考虑政府行为。政府提高本币利率可以投机者进行投机成本。政府的行为是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维持固定汇率制的成本与收益成本iBBi*it0第二代模型中的特点第一,隐含条件是宏观经济中多重均衡的存在。第二,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到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第三,政府防范危机措施之一,提高政策的可信性。4.货币危机的扩散他国汇率变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商品竞争对手国货币贬值导致本国商品竞争力下降,投机者就会在宏观经济发生实际变动前采取行动,从而对本国货币形成贬值压力)投机者投机活动取得巨额利润而产生的示范行动国际金融市场的替代套利或替代撤资最易被传染的国家货币危机发生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或竞争对手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过分依赖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四)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1.道德风险模型2.流动性危机模型3.资产负债表模型4.羊群行为5.传染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五)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比较第一代理论着重讨论经济基本面,认为货币和汇率制度崩溃是政府经济政策与固定汇率间的冲突造成第二代的重点放在危机本身的性质、信息与公众的信心上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焦点则是金融体系与私人部门,特别是企业,认为关键在于企业、脆弱的金融体系以及亲缘政治,这也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所在。三、货币危机的实例:亚洲货币危机1.亚洲货币危机的背景(1)长期的固定汇率制和本币升值(2)经常项目赤字和资本流入(3)金融体系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4)政府信用下降,政策可靠性受到怀疑2.亚洲货币危机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泰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危机。第二阶段:韩元下跌引发第二轮风暴。第三阶段:印尼危机成为亚洲货币危机第三波的导火线。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货币危机。一国经济状况恶化——国际炒家恶性炒作——汇市、股市暴跌——资本加速外逃、政府官员下台——一国经济衰退,这几乎已成为当代国际货币危机的“统一模式”。四、货币危机的一般解决方案:以亚洲货币危机为例1.汇率制度的变更2.适度的资金流动管制3.金融体系改革短期内的金融体系重组加强对金融体系的长期监管五、几点重要思考1.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性2.如何才能使国际经济组织真正发挥作用3.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本章小结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资金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