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高山大米栽培种植管理技术方案一、合理选种,提高品质。海拔900米以上高山,气温较低,四川区域内高山湿度大,部分背山区光照时间短,进行大米种植,要进行品种优化筛选,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推荐品种1、瑞优425:株高90厘米,苗期长势较旺,叶色深绿,剑叶直立,株型适中。亩有效穗15万,穗长24.5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53粒,结实率76.4%,千粒重29.1克,谷壳秆黄色,部分有短芒、颖尖紫色。品质测定:出糙率79.8%,整精米率53.3%,粒长7毫米,长宽比2.7,垩白粒率38%,垩白度6.8%,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8%,蛋白质含量7.7%。平均全生育期158天,平均亩产512.33公斤。栽培技术:①适时播种:秧龄30天左右;②合理密植:亩栽1.5~1.8万;③科学施肥:需肥量中等,亩施纯氮10~12公斤。适宜区域:海拔800~900米山区。2、花优926:株高112.9cm,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中长、直立,叶宽中等,叶色浓绿,叶鞘、叶耳、叶枕、柱头、叶缘、颖尖有色,亩有效穗18.91万,穗呈纺锤型,穗长25.8厘米,穗粒数157.7粒,穗实粒数123.7粒,千粒重32.85克,易落粒。谷粒长椭圆型,赤黄色,无芒,2011年米质检测:糙米率81%、精米率73.4%、整精米率68.3%、粒长7.3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19%、垩白度2.1%、直链淀粉16.4%、胶稠度79mm、硷消值4、透明度1级、水分12.3%,达到国标二级优质标准。全生育期158天,熟期转色好。2012年接种鉴定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试点无稻瘟病重发的记载。产量表现:参加2011-2012年云南省杂交籼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0.45千克,比对照增产3.76%,增产点次率90%。2012年生产试验,5点平均亩产660.3千克、比对照增产4.01%,增产点率80%。适宜区域:海拔1350米以下籼稻区种植。3、德优4727:株高108厘米,株型适中,叶缘、颖尖、节间为秆黄色。穗长24厘米,穗总粒数157.4粒,穗实粒数130.6粒,千粒重31.74克,亩有效穗18.16万穗,落粒性好。2011年米质检测:出糙率82%,精米率74.3%,整精米率71.3%,垩白粒率20%,垩白度2.2%,直链淀粉16.6%,胶稠度87mm,粒长7mm,长宽比2.8,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水分12.4%,达到国标三级优质标准。全生育期159天,熟期转色好。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抗稻瘟病,试点无稻瘟病重发记载。产量表现:杂交籼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4.8千克,比对照增产3.85%,增产点次率80%。生产试验,5点平均亩产669.3千克、比对照增产5.43%,增产点率80%。适宜区域:海拔1350米以下稻区种植。二、设施改造,提高产量。山区土质偏瘦,土层较薄,应着重有机肥(推荐美农欣,每亩50kg)的施用,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和抗旱抗寒能力。山区灌溉条件不好,规模化种植要进行水利设施改造,提高用水供排能力,避免干旱和暴雨次生灾害。三、精细管理,创造效益。1、秧苗期:抓好育秧管理,把好壮苗炼苗关。及时育苗,避免倒春寒引起低温冻害。待2叶1心期及时揭膜炼苗,早晚覆膜保温。秧龄期根据品种特性,一般40天左右,及时移栽,促进分蘖。秧苗期做好苗床除草和打好送嫁药,减少苗期病虫害发生。播种前用25%多菌灵WP混合70%吡虫啉WDG300倍液温汤浸种,催芽露白后择期抢播。2、分蘖期:巧施平衡底药肥,及时晒田促分蘖。及早施足底药肥,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同时能控制杂草,省工省时。每亩用年年丰甩手稻45%复合除草肥,能促进苗期早分蘖,抑制绝大部分稻田杂草,有效减少劳动力,减少追肥。分蘖末期及时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减少肥料浪费。同时该产品添加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镁硼铁硅硒和稀土元素,是富硒高品质大米特有品质配方。使用方法:移栽后5-7天一次性使用25-35kg/亩,混合5-10kg尿素,施用后保水3-5cm,保水5-7天,能有效保证肥效及除草效果。3、孕穗期:及时防治病虫害,浅水灌浆保丰收。孕穗期是钻心虫、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发生的关键时期,要做好病虫害防治。防治钻心虫、稻苞虫,推荐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复配内吸性生物源杀虫剂复配(如20%阿维·三唑磷EC、15%阿维·毒死蜱EC)30~40ml兑水15kg喷雾,每亩用水30-45kg。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推荐使用80%戊唑醇WDG和30%稻瘟灵EC。富硒品质大米需要在这个时期喷施含硒叶面肥,每亩用量100~200g。4、成熟期:及时收获,晒干包装,及时加工。全部落黄后,及时收割,避免秋雨绵绵收割影响。四川年年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