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保险市场需求的预测中国保险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同社会经济基础相比较,仍然处于拓荒阶段。在1997年世界银行发布的129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规模排名表上,中国名列第7位,而当年中国的保费收入列世界排名表第21位,表明中国保险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从总体来看,中国保险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其主要因素在于:一是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扩大国内需求,加大基础实施建设投资,这些必将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二是住房、医疗和养老制度的改革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将为保险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三是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的成立,将为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促进保险公司稳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而与此同时,央行连续7次降息,已产生了30亿元以上的利率差,对保险公司的未来发展而言,隐藏着极大的经营风险[1]。从世界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保险深度一般为8%左右,处于经济起飞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一般为4%左右。1998年中国保险深度为1.57%,有关部门预测,本世纪末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在规模在1500亿元以上。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寿险业务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保险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保险法规体系将进一步健全;保险中介经过将在规范中得到发展;保险监管机构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保险经营将更加稳健;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1]。(一)寿险业务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据有关统计,1998年中国寿险与产险保费收入的结构比由上年的55.53:44.47上升到60:40,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寿险尤其是个人营销业务的发展,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拉大,2000年将达到62:58左右。在寿险业务中,随着国家养老制度、医疗制度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寿险业务结构将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个人营销业务尤其是保障型个人业务将获得长足发展;储蓄型个人业务比重将进一步下降[1]。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寿险业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1、寿险业务向养老保险业务方向发展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00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收入将达到2000~2500亿元,其中寿险收入将达到1100~1400亿元[10]。另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1997年中国城镇老龄化指数已达到10.2%,2000年将达到10.86%,2033年将达到最高值为22.06%[11]。人口老龄化、机关企业职工下岗分流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保险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在劳动部门的基本养老基础上,发展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业务,尤其是还本型的养老保险业务,将成为下个世纪保险发展的高潮,也将是职工寿险业务发展的主流。2、寿险业务向农村市场拓展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使农民持有货币量相应增加,支配货币的能力有所增强。近年来,农民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买保险养老已逐步为农民所接受。因此,把农民的消费倾向引导到保险消费上来,拓宽农村保险市场,将成为寿险业务发展的良好契机。3、寿险资金运用向多渠道、多方位发展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的下调,使保险业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已成为当务之急。原本预定利率高的寿险产品在存款准备金下调2.34%后,资金回报率低而带来的利率风险对寿险公司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而补足这一部分损失,只有靠寿险资金的运用。目前,寿险资金主要运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债券,改变这一状况,向多渠道、多方位发展已成为寿险业发展的最新课题[11]。(二)再保险市场蕴藏发展潜力再保险是保险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保险企业分散风险、稳定经营的重要机制。目前,中国保险业在承保能力、市场开发及竞争水平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于一个成熟、完整的保险市场体系来说,还缺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再保险市场的重要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01条规定:“除人寿保险业务外,保险公司应当将其承保的20%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再保险。”并由新成立的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代行国家再保险职能[12]。针对国内目前再保险业务普遍存在不如实分保及商业再保险分保费严重外流的现象,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把制订《再保险管理规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管理规定中将对再保险接收人的资格审定、中国再保险公司的定位、国内优先分保的实施细则、国内再保险市场规范运行规则等作出具体规定。据有关统计,1996年保险业再保险保费收入为70.7亿元,1997年增长到105.4亿元,1998年又增长到118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未来几年,中国再保险公司将加强与各保险公司的沟通和服务,互惠互利,共同努力,提高、用足国内承保能力,力争到2003年,再保险保费收入由1998年的118亿元增加到155亿元,资产由1998年的85亿元增加到125亿元,使中国再保险公司成为国内再保险市场上的主导力量[13]。根据目前发展现状,中国保险市场对再保险的需求极具发掘潜力,分析如下:1、中国保险市场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近年来保险业一直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而高速发展。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00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将会达到2000亿元,而按目前国内市场的承保能力和《保险法》的要求,再保险市场的需求量将会更大。2、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使各家保险企业,尤其是高国有保险企业更加关注其经营的稳定性,从而更自觉地寻求再保险的支持。3、单一风险责任的加大与责任准备金的不足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风险、高保额等巨灾风险业务逐渐增多,因此对再保险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多。4、外资保险的进入,在促进了保险业务竞争的同时,也导致了费率降低、保费外流等问题。从保护民族保险业发展的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02条规定:“保险高速需要办理再保险分出业务的,应当优先向转轨境内的保险高速办理”[14]。发展再保险市场能够有效地调控保险市场,促进保险产品供求相对平衡,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健康发展。5、从宏观金融政策实施,以及协助保险监管机构实施对整个保险业的调控来讲,再保险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建立和完善国内再保险市场体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国家行政主管机关的压力,有效地对保险业实施监督管理。(三)财产险市场趋于平稳发展财产保险近年来稳步发展,1998年财产险的保费收入499.6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3%;1999年1~5月,保险业共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216.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6%,显示出了平稳发展的市场前景[9]。据有关部门预测,财产保险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为:1、企业、家庭财产保险仍是主要发展方向据有关统计,目前国内企业财产保险投保率还较低,大企业投保率为35%。中小企业投保率为45%。发展迅速以及实力日趋增强的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将成为今后财产保险的重点,只要保险高速在承保、核保、防灾防损和理赔等各个意外环节上严格把关,国有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承保前景极为乐观。家庭财产保险在财产险中的比重也逐渐加大。根据1994年的统计数字,全社会的家庭总户数为3亿户,参加家庭财产保险的有1.22亿户,投保率为40.7%。随着家庭财富的积累以及家庭总户数的增加,已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财产保险这种保障方式。2、货物运输保险有待开发货物运输保险在目前国内保险市场还基本上属于拓荒阶段,公路货运险、水路货运险承保率目前只有20%。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货物周转量的剧增,货物运输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承运人和货主对于货物运输安全保障的尤其越发迫切,因此,货物运输保险存在着较强的市场潜力。3、责任保险发掘潜力较大目前国内只有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作为责任保险的第一大险种,承保率高达90%,其他如产品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承运人责任保险等则基本处于未开发阶段,但其潜力不容忽视。如中国现今产品责任保险仅局限于家用电器、化妆品等少数产品,以后将会逐渐扩大到仪器、医药保健品、轻纺、电子产品以致飞机、船舶、核电站、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领域。4、建筑工程保险方兴未艾建筑工程保险于八十年代初引入中国保险市场,其市场潜力与建筑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九五”期间,建筑业将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工程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有偿贷款、广泛推行工程招标、投标制、承保合同制、业主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监理制等。这些措施促使承包者和建设者必须考虑可能遇到的风险转移问题,以保证其投资安全及工程效益。由于工程保险有着丰富的保源和稳定的收入,因此,建筑工程保险市场具备了充分发展的基础。(四)商业医疗保险极具发展空间目前,中国医疗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这两种医疗保险不能相互取代,只能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社会医疗保险所提供的是基本的医疗服务,它更注重于全体国民的普遍享受,但不能兼顾到个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具体差异;商业医疗保险所提供的则是个人特殊需要的部分。社会医疗保险不能覆盖的部分越多,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空间就越大。目前国内医疗保险的险种主要有:意外伤害附加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个人住院医疗保险、人身保险附加住院补贴、少儿保险附加住院补贴等。除重大疾病保险外,其他险种都是短期附加险。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商业医疗保险在不断满足多层次的医疗保健需要的同时,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商业医疗保险总的市场潜力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和预测:1、根据全国卫生总费用增长情况预测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即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据有关统计,近年来国内医疗费用大幅上涨,加大了个人医疗付费方面的支出和责任,有关部门预测,到2000年和2010年,商业医疗保险市场潜力将分别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和4000亿元人民币,这就为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2、根据国内年人均医药费用增长情况预测据有关统计,1994~1998年,中国人口总数从11.9亿人增长到12.5亿人,年人均医药费用从82.89元/人增长到205.16元/人,按照如此的年均增长幅度测算,到2000年和2010年,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潜力将分别达到500多亿元人民币后5000亿元人民币[16]。3、根据目前的国民生活水平测算根据目前的国民生活水平,社会医疗保险只能维持在低水平、低层次上,为社会成员提供的也是最具备的医疗保障。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居民中已经出现了多层次、多项目、多标准的医疗保健的需求。据统计,目前国内公费、劳保、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约为1.7亿,仅占全国人口的13%,而商业医疗保险所覆盖的人群约为总人口的0.4%,约有70%,即9亿人没有医疗保障[17],而这种需求只能需要商业医疗保险进行补充。4、商业医疗保险已成为职工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仅能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提供医疗保障,而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越来越多的“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劳动者的医疗保险基本处于空白阶段,据统计,1997年城镇私营与个体经济从业人员比上年增加了340万人,他们的医疗保险除国家规定其参加的社会医疗保险外,主要应由商业医疗保险机构来承担。5、农村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亟待开发目前,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未能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险保障。在农村发展完善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一部分富裕农民自愿投保商业医疗保险或参加乡镇企业职工医疗补充保险。在大部分农民还不具备强制实行社会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商业医疗保险可为越来越多的富裕农民提供医疗保障,从而为商业医疗保险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18]。(五)房改为保险业带来发展契机住房建设即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把现行的福利分房改为货币化的同时,住房制度改革也将为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1、住宅商品化为保险业每年带来50亿元的商业保险机会中央政府1998年下半年即将推出住房商品化的产业政策,同时也会为商业保险带来商机。分析如下:从全国来看,“九五”期间将新增住宅面积8.6亿平方米,若按每平方米1200元售价计算,需资金10320亿元,年平均投入2064亿元。据保险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