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上海理工大学孔凡才一、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加强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特征由于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旧知识迅速淘汰),因此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打好基础,造就能力,学会“做人、求学和办事”。使学生将来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生存和发展,并作出贡献。对于高职高专(简称高专)教育建议贯彻:以传授知识为载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以技术应用为归宿,以一技之长为目标。2、对高专学生的能力主要要求①自学能力——靠自己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是当前高专教育中最欠缺的。要下决心改变教师把知识嚼烂,灌输填塞,而学生又不想吃,吃不进,拒食甚至反胃,形成恶性循环。培养自学能力犹如教打篮球,一要有球(而如今无阅读材料),二要有场地(如今图书馆书少、位缺),三要有时间(而如今课时排得满满的),四要有教练教,(如今教师不特别指导自学)。因此培养自学能力,一直停留在口头和良好愿望上。②分析能力——掌握分析事物的方法与过程包括工作原理分析,性能分析和故障分析③实践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高专教育生存立命之处,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领会、巩固已学知识和学会技术应用的主要教学过程,也是为学生提供发挥潜能、进行创新活动的主要舞台。(听只能记住10%,看只能记住15%,而实践能记住85%)④创新能力——成才标志,创新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一是唯物,二是辩证。要创新就要提倡“怀疑一切”(马克思),就要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走自己的路)。学校领导与教师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陈云)。要力戒“紧扣教材”,“照本宣科”。要发展讨论课、辩论会、大奖赛,要建立学生创新基地。(毛泽东、邓小平就是最伟大的创新榜样)。二、无法做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症结所在。1、我国哲学体系中,儒教影响根深底固。要求循规导矩,逆来顺受,做驯服工具,谁“犯上”,就会“灭顶”。从秦始皇到文革,一脉相承。至今创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2、我国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应试教育,它和八股文一样,扼杀了创新思维,抹杀了个性发展,只讲知识、不讲能力,只讲文凭、不讲实绩,只要“空对空”,不求“地对地”,结果造成了“高分低能”的一代又一代。3、“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体系是以(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个人作出的牺牲为代价的。对工科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建立“仿模生产现场,营造工程环境的校内、外实践基地。要加强实践环节,除需要大量的双师型师资外,还需要给予足够的工作量。4、以传授知识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考核标准→评估考核,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配套的、完整的教育体系。而在能力培养方面,虽然近年来高专院校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长足的发展,但在能力培养体系方面,如培养目标、培养途径、教学过程、考核办法、考核标准、达标要求等诸多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至于自学、创新能力培养,还多停留在愿望与号召上。在某种意义上,能力的造就是“逼”出来,当前在我国尚未形成“逼”你去磨炼、去奋斗、去拼搏、去创新的氛围与机制。面对以上情况,大环境我们无力去改变,但小环境却可去创建。我们可以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自觉锻练、努力实践、不断创新的环境和全新的教学体系。三、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1、校、系、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面对各种阻力和困难,要能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在教学体系、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考核办法、考核标准、酬劳分配、评优晋升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试验和改革。2、从岗位群的目标出发,重讲审视必需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实践环节的安排以及整个的教学体系的改革坚决精减过深的、过时的、以及很少用到的内容,力求做到“理论浅、起点高、内容新、应用多、学得活”。要压缩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充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要求。建议贯彻:数学为物理服务定量为定性服务应知为应会服务理论为实践服务把考核主要落实到应会和实践上,落实到以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上。3、对学生因材施教。进校学生的基础、能力、习惯等素质差别很大,建议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使之扬长避短,丢卒保车,能造就一技之长。对专业课和部分基础课,对一般学生只提出最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小组(或兴趣小组)形式,分选某一专门方向的“成组课程”(包括已选课程的加深内容)(对电气类专业可选①电气控制与PLC②单片机应用③应用电子技术④电力电子与调速系统⑤工厂供电等专门方向)每个专业老师带1~2个小组,采取小组辅导,以自学、实践与创新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某方面有过硬的本领。总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造就一技之长。4、在报酬上,必须如实地计算实践教学的工作量,对专业小组指导有突出成绩的还要重奖。鼓励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改革,办出特色,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出人才。5、从教学改革出发,通过从工厂引进或系统培养,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校、系、处领导一定要有师资队伍培养与提高的具体计划,并分批落实。6、建议几所(最好有10所左右)学校共同来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教改创新课题”形式,向教育部和省市教委立项申报。只有通过摸索与试验,经过两、三届学生的试点,并不断总结和改进,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进而争取申报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7、在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先编出配套的改革教材(讲义),经2~3轮的试用与修改后,在出版社的支持下,形成系列教材。8、要发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改革与创新,没有这种精神是完成不了,完成了也巩固不了的。尤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没有一支志同道合的骨干去带领大家改革前进,是完不成的。最后的一点感想:倘若能给我青春、给我战场,给我使命,给我权力。我一定会再用10年去进行探索与改革。如今只能以此感想与各位共勉了。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