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导论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迅猛;外国人学习汉语人数激增;汉语考试迅猛发展;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实施;发展小史:(一)萌芽: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肇始于1950年7月。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33人。1952年暑期,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调到北京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二)稳步发展:(三)挫折:1966年夏,“文革”爆发,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遭受严重挫折。(四)恢复(五)飞速发展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界说定义一: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总目标、总任务使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掌握和运用汉语。(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教学基本原则:知识与能力并学,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原则;语言结构、功能和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创设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原则;精讲与多练相结合,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原则;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注意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综合教学的原则;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与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对比分析,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的原则;注重直观性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刘珣)★方法与五个WH及一个HWho:学习者和教师;What:教学内容;When:学习时机;Where:学习环境与地域;Why:学习动机;How:学习方法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的三部分构成:说明部分:阐明某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部分:按课、章等规定教学内容及其定量分级、主要教学环节等。附录部分:各种教学资料及附表。★按语言要素及其他因素制定的大纲:语法大纲、句型大纲、词汇大纲、情景大纲、功能大纲、意念大纲等。★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在语言教学系统中位置系统的构成要素:语言系统(汉语)、教学大纲、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教学目标。位置:基于语言系统(教材、语言现象),依据教学大纲,通过教学过程,凭借教学形式、采取教学方法、遵循落实教学原则、实现教学目标。定义二:对外汉语教学法是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所实行的具体教学措施。教学类型、课程、课型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同。1教学类型与教学对象(1)普通教育、预备教育、专业教育、特殊目的教育(2)长期班、短期班(3)班级教学、个别教学2.各种学习目的: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临时目的三、对外汉语教学法同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同语言学的关系语言教学法同语言学的关系(1)语言教学法是语言学的分支:属于应用语言学(2)各种语言教学法都有语言学理论的依托对外汉语教学法同语言学的关系(1)对外汉语教学法是汉语语言学的分支:属于汉语应用语言学(2)对外汉语教学法也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托,同时要适合汉语的特性(二)同心理学的关系语言教学法要适合学习对象的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对外汉语教学法同样要适合学习对象的个性心理语言教学法和对外汉语教学法都要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托(三)同教育学的关系(略)四、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一)初创时期(50-60年代)特点:明显的语言学倾向。(二)改进阶段(60-70年代初)特点:提出实践性原则。(三)探索时期(70-80年代)特点:对实践性原则的理解更加深入。(四)改革阶段(80-90年代初)特点:贯彻结构、情境和功能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五)快速发展时期(90年代以来)特点:多法并举。第二章语言教学法流派——翻译法和直接法第一节国外语言教学法基本流派(一)两个概念语言教学法。本章和下两章介绍的语言教学法,实际上国外的语言教学法,具体指外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所使用的方法,所以又叫外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法。在中国语言教学法学界一般不做这样严格的区分,都统称语言教学法,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叫做对外汉语教学法。(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类型1.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分: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经验派: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人本派: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功能派:功能法、交际法2.按照教学目标分:听说实践为主: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全身反应法分析理解为主: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三)国外语言教学法的特色1.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有很强的功能性。如直接法、听说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功能法:利用目的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3.有发展的连续性。新产生的教学法都是在前面的教学法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四)创造性地借鉴国外语言教学法第二节翻译法用学习者母语教授外语的方法系统,有时就是指语法翻译法。一、翻译法的内部分类古典翻译法:语法翻译法词汇翻译法翻译比较法近代翻译法:近代翻译法(译读法)二、语法翻译法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经过十七十八世纪萌芽发展,十九世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一)代表人物和理论基础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HeinrichOllendorff.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理论(二)教学原则语法是外语教学的核心(三)特点1教学的核心:以语法教学为中心(规则与不规则并重)2教学材料的选择:以突出语法点为准3教学语言:学习者的母语4训练形式:文本阅读和书面翻译(四)教学过程大致过程:教发音和书写→语法教学环节→课文教学环节→指导阅读原文。语法课教学步骤与方法步骤:先词法,后句法方法:演绎法,母语和目的语对译法课文教学步骤(含方法)用母语介绍课文内容→逐字逐句翻译→朗读课文→对译(巩固课文)(五)优缺点优点:是科学的外语教学法的基础;照顾成年人学习语言的思维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书面翻译和文本阅读的能力。缺点:过分强调语法学习;过分依赖母语;过分注重书面翻译,不重视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三、词汇翻译法1代表人物:Jacotot(法国英语教师);JamesHamilton(英国教育家)2要点反对孤立地学习抽象语法,通过课文的阅读和翻译来学习词汇和语法;课文是核心;母语是教授外语的基础;翻译是讲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主张逐词直译,还主张标准翻译。三、翻译比较法1代表人物:K.Mager(德国外语教学法专家)2要点:主张进行母语和外语系统的对比;重视语法讲授的连贯性和辞源知识的讲解;重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的重要作用;主张语言知识必须与语言熟巧相结合。;提出外语教学中词汇、语法、课文相结合的原则。四、近代翻译法20世纪中期,翻译法发展成为近代翻译法,又称为“译读法”。1教学原则语音、语法、词汇相结合的原则;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兼顾听说训练;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的指导下读译课文;依靠母语,把翻译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2教学过程(1)译述大意。(2)讲解语言材料:a.教师讲解生词、短语、惯用法、句式,并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练习。b.重读课文(分析性阅读)。c.逐词、逐句翻译。(3)切合原意的翻译。(4)直接阅读和直接理解外语课文。(对母语先利用后排斥)第三节直接法(Directmethod)直接法是以目的语为教学语言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1901年法国教育部的一个文件中第一次直接提出“直接法”这个术语。一、直接法概说(一)直接法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语法翻译法不能适应外语教学的新要求。19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各国出现了掌握外国语言的强烈需求。不仅各国之间要掌握彼此的语言,宗主国要掌握殖民地国家的语言,殖民国家也需要向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教授自己的语言。(二)直接法的理论背景德国语言学家贝力子等的语言学理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的关于语言心理的理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因此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当尽可能有感觉的成分,而最强有力的感觉又是由音响表象所引起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学理论:教育要适应自然;实例先于规则。(三)直接法的影响:德、法、帝俄等国家曾用行政命令办法推行;日本战前曾专门研究直接法;苏联十月革命后推行直接法;至今一些国家仍把它作为法定的教学法.二、直接法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代表人物国籍理论M.Berlitz德国按幼儿学语的过程和方法教授外语强调“自然法”。O.Jespersen丹麦与直接法理论原则同注重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培养H.E.Pamer英国提出完整严密的口授法练习体系提出外语教学法九条基本原则M.West英国提出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的新方法编写了大量的教材C.E.Eckersley英国主张少而精的语法教学主张少用母语和翻译的教学手段三、直接法吸收的语言学理论任何两种语言不存在单一的对应关系;语音和语义直接联系;语言是一种熟巧、技艺或习惯;句子是言语交际的最小的使用单位;口语先于文字而产生;口头语言是有声语言.四、直接法的教学原则直接联系原则;以口语为基础原则;以模仿为主原则;句本位原则;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五、直接法的教学方法及过程方法:动作演示、问答法、句中教词、直接纠错(根据教材18页概括)过程:教师配合词句做动作→教师领读词句并正音→学生动作说话配合操练→学生朗读课本→学生抄写句子.六、怎样评价直接法优点:直接法提倡的“言语—语言—言语”学习途径优于翻译法提倡的“语言—言语—语言”学习途径;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口语的学习变得轻松自然,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与言语能力的培养。缺点:未能充分认识到成人学习外语的思维特点;只适用于学习外语的入门阶段和基础阶段.第三章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第一节听说法听说法是强调听说第一,强调对话和操练,反对使用母语,重视培养语言习惯而学成外语的外语教学方法。一、产生背景此法产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国。二战期间,美国对军事人员进行语言培训时,用的是以教听说为目的的速成式教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美国急需外语人才,翻译教学法不能适应快速培养各种外语人才的需要。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提出:把战时的外语教学方法更加系统、完善地应用到和平时期的外语教学。所以这个教学法是一种“军用转民用”的教学法。二、听说法的主要代表人物CCFries和R.Lado.三、听说法的理论基础语言学上的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上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上的理论基础:模仿理论(以上理论中,后两者联系紧密)四、听说法的基本原则:听说领先;反复实践,形成习惯;以句型为中心;排斥或限制母语;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五、听说法的教学过程六、对听说法的评价第二节视听法视听法是强调视听结合,重视情景作用的外语教学方法。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代表人物是G.Gougenhein和P.Guberina。这个方法吸收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优点,采取电化教学手段,给学习者全方位的感觉刺激,使学习者把语言和具体情景直接联系起来,教学效果良好。几十年来,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视听法原理二、视听法的理论基础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感觉知觉理论教育学:模仿理论三、视听法的基本原则(参考教材)培养听、说、读、写的言语习惯;语言和情景相结合;排除母语和文字的中介;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词汇和语法结构.四、视听法教学过程过程(步骤)目的教学活动1感知根据声像材料,感知课文大意第一次播放;学生看、听、记第二次播放;学生看、听、重复2理解理解课文内容第三次播放;教师讲解,通过问答了解反馈第四次播放;逐个画面进行问答式教学,各种问答练习3练习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有准备的对话说话的能力第五次播放;学生看、听、记忆;准确模仿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