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比较优势指数(Indexof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又称出口效绩指数,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IndustryTheory)基本内容是: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从低到高划分为六个层次。(1)优惠贸易安排(特惠的贸易协定)所谓优惠贸易安排,是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货物贸易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也可能包括小部分商品完全免税的情况。这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低,成员间关系最松散的一种形式。(2)自由贸易区所谓自由贸易区,是指各成员国之间取消了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关税壁垒,使货物和服务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但各成员国仍保留各自的关税结构,按照各自的标准对非成员国征收关税。从理论上来说,在一个理想的自由贸易区中,不存在任何扭曲成员国之间贸易的壁垒措施、补贴等支持性政策以及行政干预,但对非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则允许各成员国自由制定与实施,并不要求统一,因此这种形式也是松散的一体化组织。(3)关税同盟所谓关税同盟,是指各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了关税和其他壁垒,实现内部的自由贸易,并对自非成员国的货物进口实施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关税同盟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比自由贸易区前进了一步,因为它对外执行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目的是使结盟国在统一关境内的市场上拥有有利地位,排除来自区外国家的竞争。为此,关税同盟需要拥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来监管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即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4)共同市场所谓共同市场,是指除了在各成员国内完全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并建立对外统一关税外,还取消了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允许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甚至企业可以享有区内自由投资的权利。与关税同盟相比,理想状态的共同市场不仅对内取消关税、对外统一关税,实现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而且允许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对居民和资本的跨国移动不存在任何限制。(5)经济同盟所谓经济同盟,是指成员国间不但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对外统一关税,而且要求成员国制订并执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各国在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程度从货物、服务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6)完全经济一体化所谓完全经济一体化,是指各成员国之间除了具有经济同盟的特征之外,还统一了所有的重大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福利政策、农业政策,以及有关贸易及生产要素流动的政策,并有共同的对外经济政策。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式,具备完全的经济国家地位。因此,加入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损失的政策自主权最大。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发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在制造业价值链曲是一条制造业价值链曲线;(1分)②制造加工环节是曲线的低端;(2分)③产品研发、售后服务是价值链曲线的高端。(2分)小题1:(共5分)①一个国家依靠低成本原始资本积累是正常的,也是必然要经历的;②工人工资和待遇低下;③极大牺牲了中国自身的资源和能源;④在全球产业链和贸易体系中获利少;⑤自身的生存和生产状态恶劣。小题1:(共5分)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1分)②进行结构调整,将靠低成本竞争转向靠高技术高质量结合的产品竞争;(2分)③进行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外汇倾销(ExchangeDumping)是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手段来达到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和扩大出口的目的。这是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国外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倾销的分类一、偶然性倾销是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避免存货的过量积压,于短期内向海外市场大量低价销售该商品。这种倾销方式是偶然发生的、一般无占领国外市场、排挤竞争者之目的,而且因为持续的时间较短,不至于打乱进口国的市场秩序、损害其工业。因此,国际社会一般对这种偶发性倾销通常不采取反倾销措施。二、间歇性倾销又称掠夺性倾销(PredatoryDumping),是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某一外国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而以低于国内销售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该国市场抛售商品,以期挤垮竞争对手后再实行垄断高价,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倾销行为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破坏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冲击进口国的市场,受到各国反倾销法的严厉抵制。三、持续性倾销又称长期性倾销(Long-runDumping),是指某一商品的生产商为了在实现其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维持其国内价格的平衡,而将其中一部分商品持续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海外市场销售。长期倾销尽管不具占领或掠夺外国市场之目的,但由于它持续时间长、在客观上进行了不公正的国际贸易行为,损害了进口国生产商的利益,因此通常受到进口国反倾销法的追究。补贴,是指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或者对其他成员方利益形成损害的政府性措施。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的两种形式:绿地投资:建立新企业或扩建原有的企业规模,也称跨国创建。跨国并购:通过购买外国企业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取得该外国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跨国并购的优点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占有市场份额并购使并购企业能有效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相关经营资源。(原有分销渠道、先进技术和经验、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特有资产)并购可充分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并购引起价格战或报复的可能性小廉价购买资产贸易摩擦一、中国对外贸易及所面临的摩擦的现状在西方国家经济复苏需求下,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进一步抬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风险越来越大。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及被施加反倾销措施的数量居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之首,中国是现行反倾销措施的最大的受害国。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遭遇各国加强自我保护的政策,不可避免地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案的案件数量、金额、涉案产品的品种呈大幅扩大的趋势。1贸易摩擦连锁性突显,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领域呈现出摩擦国别扩大和救济措施迭加的势头。与中国发生贸易顺差的国家正从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逐渐转向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相近且比较优势趋同的发展中国家,这类国家外贸依存度较高,相互间的贸易摩擦也更激烈。2.从传统领域向新兴产业转移。货物贸易领域的贸易摩擦由农产品、纺织品扩大到新兴优势行业如光伏产品、通信设备等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行业,这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新热点。3贸易摩擦日趋多样化、综合化和隐蔽化。贸易摩擦的形式从反倾销向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扩展,日益采用更具隐蔽性的新贸易壁垒。新贸易壁垒着眼于人类健康、安全及对环境的影响,有些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为借口,对我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内容也从价格、数量扩展到食品农药残留、机电产品和玩具的安全性、包装物可回收指标等。4反补贴成为贸易摩擦的新热点。反补贴调查的矛头主要指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被指控项目一旦被认定为补贴,就会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被裁定的项目往往会成为后续反补贴调查的证据,诱发更多的反补贴调查。从行业来看,钢铁、纺织、机械、造船等是反补贴的热点。6贸易摩擦由微观领域扩展到宏观层面。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从产品、企业等微观领域延伸到涉及政策、体制等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税收政策、劳工标准等屡屡招致外方责难;贸易摩擦的解决也逐渐依赖于程序化的对话手段,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从宏观方面驾驭。二、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成因分析外部原因1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近些年来,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而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却成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当国内经济不景气时,这些国家打着保护国内产业、企业,增加就业等旗号常常采用一些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措施。也就是说,当国家间的实力此消彼长,经济发展不平衡时,贸易摩擦往往会出现。2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生产的全球性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具有趋同的各种制度、规则,甚至文化和风俗,而这在目前和相当长的未来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只要这些差异存在,国与国之间在增强相互之间联系之外,产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3.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也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有增无减。现仍有许多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继续采取“替代国”等歧视性办法,这种非市场经济待遇对我国出口企业确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及有效应诉构成了很大障碍。4.发达国家国内的政治和其他利益的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还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典型的非经济因素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和安全因素。比如,美国政府出于信仰原因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上迟迟不肯调整政策,并在技术领域设置诸多限制,阻碍高技术机电产品对华出口。挑起中美之间的国际贸易摩擦,实际上代表了美国国内面临竞争威胁的制造商的利益。5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虽然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使全世界的总体福利得到提高,但独立的民族国家在参与经济贸易往来时,首要目标是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WTO的协调与约束下,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朝着自由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始终存在,并时有抬头甚至呈加剧之势。尤其在各国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确保本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既得利益和市场份额,总是依据一定的贸易保护理论,采取某些限制进口的措施,引发国际贸易摩擦。6WTO例外条款的模糊性及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为协调各成员方的利益,避免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的过分冲击,WTO规定了一些例外条款,使缔约国能够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特定工业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等理由暂停、修改或撤消WTO的各项义务。但由于WTO个别条款在例外规定上过于模糊、存在漏洞,使合法的贸易救济措施常常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成为实行进口限制的借口。同时,虽然WTO争端解决机制相对于GATT时期的争端解决机制已有很大改进,但仍有不足之处。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WTO在维护贸易公平方面的作用。内部原因1.外贸结构的不合理。首先,出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中国出口的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鞋、玩具等,这些产品大都已进入产品成熟期,市场上供大于求,势必导致激烈竞争。即便计算机、汽车等表面上看是高技术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在中国的生产加工则是简单的加工装配。由于低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此类产品的大量出口只会导致价格的不断下降,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印象,从而遭到进口国的贸易限制或制裁。其次,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中国出口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盟版块,并且持续多年的外贸顺差也主要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类别和数量迅速增长,一方面与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