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渔业、渔民和渔船有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2013-05-0916:21:00来源:渔保协会阅读:2106(基本内容根据2008年以前在船检工作时的讲话稿整理)王朝华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梦,需要我们加强对渔业以及与渔业关联性问题的研究。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这两段精彩的话对于我们研究和认识渔业、渔民以及渔船管理工作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第一部分对渔业、渔民、渔船的认识一、渔业的属性渔业是人类利用水域中生物的物质转化功能,通过捕捞、养殖和加工,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产业部门,属于大农业的范畴。我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产量世界第一,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出口位居全球水产品出口首位和我国农产品出口首位,是大农业中唯一出口顺差的产业,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渔业具有以下特点:(一)独特功能性1.政治特性渔业具有很强的政治特性。渔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是国家维护海权的重要力量……今天,海洋争端已成为全球性难题,海洋问题已关乎到民族的生存。我国渔船航行作业在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是对国家主权——海洋领土、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和海上通道的维护。悬挂五星红旗的渔船是我国的流动国土;国际渔业纠纷实际上就是渔业外交,不仅涉及海洋权益和渔民利益的保护问题,还可能引发我国与邻国间的武装冲突。2.国际特性渔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特性。渔船在“过渡水域”作业,必须遵守双边渔业协定;在公海作业,要遵守国际公约;在他国水域作业,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在外国港口停泊,要遵守港口国管理制度(PSC)。如果不能遵守有关国际公约、他国法律法规规则或双边渔业协定,则很容易被扣押甚至引发国际争端。另外,远洋渔船到他国捕鱼要在海外建立基地,不仅密切了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为世界渔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多重交叉性1.工业与农业交叉从行业性质看,按照马克思分工理论,海洋捕捞行为更接近采掘工业,西方社会也多将渔业尤其是海洋渔业归入工业范畴,养殖渔业则具有鲜明的农业特征,因此渔业兼有农业和工业(采掘业)的双重性质。从主体身份看,从事渔业的大量渔民本身就是农民,他们居住在农村,沿袭着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渔业的生产过程又体现了工业化和社会化协作的产业特性,渔业的捕捞、养殖、加工、运输、销售过程呈现了工业一体化格局。从生产方式看,渔业对生产工具有特殊的要求,对高科技有严重的依赖。渔民吃的是商品粮,对市场的依存度较高。2.城市与乡村交叉我国渔业经济的组织模式基本呈现为商业化公司制的产业经营型和家庭或合伙制的糊口生存型两种模式。前者主要集中在城镇,工(商)业特性突出,而后者基本集中于农村,农业特性突出。捕捞、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所形成的渔业产业链,使得渔业成为农业中的优势产业。3.传统作业方式和现代作业方式交叉我国渔船的技术装备虽然在不断提升,并拥有了一支相对现代化的远洋船队,但近90%的渔船还是12m左右的木质渔船,因而传统作业方式和现代作业方式将长期并存。另外,我国水产加工业也呈现着手工作坊和现代企业共存的特点。4.商业渔业与群众渔业交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船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为了谋生的群众渔业逐渐被以商业经济活动为目的,获取最大经济利润,实现资本增值与积累的商业渔业所取代,呈现出商业性和群众性共存共生的双重特点。传统渔业,特别是传统海洋渔业与农村现实情况有着及其相似的地方,即老人、妇女渔业,仍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使用落后的生产工具,被称之为“糊口”渔业。(三)复杂性1.作业地域复杂渔民是一个特殊群体,从事海洋捕捞业的渔民,没有明晰的海洋使用权,他们追逐鱼群,作业地域不仅远离陆地,还要在国际水域作业,主要收入来源依赖于渔业资源和渔船这个比较复杂的生产工具。流动作业的渔船造成渔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性,变化莫测的海域状况使得渔民的生产活动充满了风险。2.渔民成分复杂目前,我国既有以劳动投入为主的捕捞渔民、养殖渔民、半农半渔的兼业渔民、渔业雇佣工人,又有以资本投入为主的船东、渔业投资人等,渔业人口的成分很难进行清晰的界定。近些年,渔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打工者”流动性很强,很难统计出一个准确的数字。3.渔业产业链条长渔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渔产品既可以作为食品加工产业中的原料进入工业环节,也可以不经过加工直接作为最终消费品。渔业产业链长,各环节之间不仅环环相扣,还可以实现行业的跨越,并形成闭合的回路,包括渔业生产(捕捞、养殖、加工)、渔业科研、渔业装备制造、渔港设施建设、渔需物资供应、水产品的冷冻储藏、运输和销售、渔业金融保险服务等众多产业,涉及面非常广泛。(四)高风险性渔业被世界公认为风险最大、死亡率最高的产业之一,尤其是海洋捕捞业,发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陆地其他产业。1.自然风险。一方面,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渔业影响显著。很多其他行业事故往往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只要安全设备完好齐全,不违背操作规程,一般不会发生事故。而渔业则不然,即使渔船回到避风港,有时也躲避不了强台风的袭击破坏,“桑美”台风和“3.4”风暴潮就是例证。据统计,2012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渔业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9亿元。另一方面,渔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日趋严重。有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以及温暖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水体溶氧量降低、海水淡化和海洋酸性,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现象,已对世界渔业资源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传统渔场的消失(如我国舟山渔场因温度持续升高造成各种经济鱼类向外海和高纬度地区迁徙)、鱼类的繁衍受到影响和海洋生态系统的恶化。2.人为风险。目前,大量内陆农民工上船打工,由于他们文化程度较低且缺少海上作业经验,加之船舶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海洋捕捞作业中存在大量的人为风险。因不熟悉复杂的渔业机械容易造成伤残事故;因瞭望疏忽、操作失误等人为原因容易造成船舶碰撞等水上交通事故。此外,渔民为抢夺渔业资源而进行的械斗、生产中被海盗袭击以及外国军警抓扣事件也时有发生。由于海上作业时间长,渔民远离家庭和人群,也极易造成人性的扭曲,给渔业安全生产带来不良影响。3.经济风险。捕捞、养殖渔业相比农业中的其他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投入相对较大。建造一艘高技术含量的渔船,少则成百上千万,高则上亿元。渔民个体很难承受,往往需要通过集资和银行贷款(有些渔民因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转向高利息的民间借贷)等方式筹资造船。如果捕不到鱼,高额投入将得不到回报,势必会引发严重的经济问题,甚至金融风波。4.市场风险。渔业产品销售高度依赖市场。市场价格和社会购买力波动给渔民收入增长带来隐性风险。发生在2006年底的“多宝鱼事件”,由于新闻媒体药检超标的消息报道,使得一些省“多宝鱼”产业链受到很大冲击。我国渔业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渔民的抗风险能力不容乐观。[注:造成渔船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1)海上作业环境恶劣,大多数渔船技术状况不好,船龄老化,船东重视生产效益而不重视渔船安全状况导致维修改造投入少,安全设备配备也不到位(通信导航、灯号、避碰设备、救生设备以及示位标等);(2)渔业经济组织弱小,渔船渔民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和合力(由于对生产资料掌握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分配的“不公”,使得渔民不愿意合作),渔船高度分散,管理难度大;(3)资源衰退,渔民捕鱼挣钱难,为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意识淡漠,超航区、超风力作业现象普遍;(4)渔船船工素质低,特别是现在上船渔工很多是内陆打工的农民,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较低,渔船普通船员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5)对新型渔船技术性能和新作业海区海情不够熟悉,如上海两条玻璃钢渔船在斐济作业时因搁浅和碰撞造成破损事故,除渔船建造质量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不熟悉玻璃钢船的性能和对斐济海域水文情况不熟等人为因素所致(FRP渔船靠码头、靠帮与钢制渔船不同;搁浅后的拖拉,造成船体破裂;FRP渔船的生命力在其船体的强度,需要在建造规范、施工工艺和使用上有严格的要求);(6)渔港还不能满足避风的要求,海上救助手段落后,渔船安全管理措施及渔船检验工作还不完全到位;(7)除极端天候气象、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外,造成海难事故的更多原因是近海船舶数量过多,管理无序,船员的责任心不强。]二、渔业的功能30多年的时间,渔业在大农业中率先走向市场、迈出国门,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业中的优势产业,我国连续23年保持了世界第一渔业、渔船大国的荣誉和光环。(一)渔业是大农业重要组成部分渔业为国家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直接贡献,也有间接贡献。这些贡献表现在,一是渔业在保障国内的水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动物蛋白供应、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是渔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渔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10%,水产品贸易额占全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1/4。虽然10%的总量并不大,但是由此产生的效应是很多其他产业不能替代的;三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渔业对实现社会就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渔业向社会提供了2000多万个就业岗位。(二)渔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农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渔区的和谐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渔区和谐社会建设既是中国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不仅关系中国渔(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也关系着国家稳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局。保渔业生产、保渔民增收,事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渔业是维护海权的重要力量渔业问题不仅关系国民经济发展,也是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力量,海洋渔业不仅关乎国家海洋国土问题,还事关海洋国家的人口问题,是现代海权的重要内涵。海权国家的领土范围“绝非泛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面积”,而是指“国家可用以发展海洋事业”而形成的领土结构。海权国家的人口,“并非仅仅指全国人口总数,而且是指从事于海洋事业的人口总数,或者至少能够迅速为航海业所使用且从事海洋物质生产的人口总数”。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海权的认识有一个误区,中国习惯讲历史,而外国则讲实际存在。从这个视角出发,和平时期渔船体现的就是存在。在中国海,如果没有中国渔船的存在,如何彰显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渔船作为民船,既是生产工具,也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时期,渔船和商船都可视为“第二海军”,可以担负侦察、运输、搜救、探测(航道)、布雷、扫雷、武装攻击甚至反潜等任务。远的历史不讲,仅看1974年收复西沙之战和2009年驱赶美军间谍船“无瑕”号中,渔民和渔船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渔政执法船队及人员在维权护渔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美济礁守礁近20年、在黄岩岛和钓鱼岛捍卫主权……三、渔业和农业、渔民和农民的不同(一)渔业和农业的不同渔业是大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渔业同农业(种养业)相比又有其特殊性,体现在:1.产品需求度不同。一方面,农产品(粮食)属于刚性需求,缺一点也不行,而水产品属于弹性需求,特别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把水产品作为国民汲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水产品的短缺还不至于引发社会问题,因而渔业不似农业受到的关注高(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善,有限的渔业天然资源不一定能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要求。西方国家,鱼肉是仅次于牛肉及禽肉的蛋白质来源);另一方面,粮食属于战略物资,而水产品由于储备要素的制约,还达不到农业战略物资的重要程度。2.产业发展目标不同。农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而海洋捕捞业因资源所限则是必须加以控制的产业。3.生产方式不同。农民赖以生存的是土地,生产方式相对简单,投入相对较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