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思考题一、简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答:(1)制度选择的超越性与跨越性;(2)制度主体的人民性;(3)资源配置的整体性;(4)制度系统的自我创新性;(5)制度发育的不成熟性。二、简述政治制度在政治文明中的作用。答: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中要求各类政治实体加以遵守的相对稳定的行为规则的统称。政治制度的政治文明作用表现在:第一,政治制度可以带来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第二,政治制度可以调整和规范政治行为;第三,政治制度可以营造政治生活秩序;第四,政治制度可以合理解释政治现象;第五,政治制度可以预测政治现象。三、简述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的发展历程:(1)逐步确立阶段(1949.9-1954.9)(2)曲折发展阶段(1954.9-1966.5)(3)严重挫折阶段(1966.5-1976.10)(4)恢复、改革、发展阶段(1976.10-)。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应由以下诸项制度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民族区域制度,选举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军事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马列理论;(2)实践经验;(3)苏联模式;(4)现实国情;(5)历史传统;(6)文化氛围;(7)社会结构;(8)经济体制;(9)政治时局。简要论述如下:(此处供参考)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中国的国情、革命道路和历史环境,是影响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农业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远未完成。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将中国卷入“世界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也随之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为中国找到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在实践中,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通过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政治前提。这条革命道路,既与西方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有区别,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尽管或多或少地沿袭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做法,但在对私有制改造的方式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上,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健全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3)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具有不容否定的作用。旧中国是一个具有长期封建专制传统的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建立起多种具有政权性质的组织,制定了许多规约禁令,在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向反动分子实行专政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萌芽。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民族传统和国情,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家政体模式,其组织形式如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议行合一制,民主集中制等。此外,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在相关特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争取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构想和实践,在文化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奉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又继承传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包容多样,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四、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根据宪法规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组成整个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五、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设想。答:(一)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人大的领导。正确理解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根本保证;积极探索建立“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格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应接受人大的宪法与法律监督;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大会制度,建立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的规范;坚持和完善党组织推荐重要干部的机制。(二)、强化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加强人大监督工作是推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观念更新是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当务之急;加强人大监督工作的过程也是监督制度创新的过程。(三)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完善人大对人民负责的机制建设;提高人民代表的政治质量;人大与人大代表都要接受选民与人民群众的监督。(四)、加强人大自身建设:1、完善选举制度,注重提高代表的素质和优化人员结构;2、加强人大的组织结构建设,加强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的建设,提高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年轻化程度,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3、完善人大工作制度。六、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答:行政制度是指由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法令所确定的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地位、职能、权限、相互关系及其活动方式的一系列规则的总和。•基本特点:1、强调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强调行政机关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3、行政机关担负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组织和发展的任务;4、行政管理采取强制手段与说服教育手段相结合。七、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发展的目标取向。答: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发展的目标取向:1、行政高效化;2、行政公正化;3、行政民主化;4、行政科学化;5、行政廉洁化;6、行政法治化。八、论行政首长负责制。答:行政首长——行政机关的正职领导人职权:(1)对行政机关的目标及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2)对行政机关各种活动的指挥权和协调权;(3)对直接下级人员的任免权和奖惩权;(4)对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配权;(5)对上级机关的建议权和提案权;(6)对下级人员的授权权;(7)对外工作的代表权。•宪法框架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何谓“负责”?第一,负责意味着对人民代表的质询,有责任向人民说清楚;第二,负责意味着受到人民和国家机关的信任;第三,负责就是为人民服务;第四,负责意味着与人民共存亡。•“负什么责”?第一,政治责任:报告工作;回答质询;提出辞呈;接受罢免。第二,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3、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完善(1)赋予行政首长一定的人事权,真正树立行政首长的权威;(2)明确规定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的范围和程序,增强行政首长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加强立法工作,提升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法治化程度;(4)采取切实措施,强化对行政首长的监督。九、论述选举制度的功能和作用。答:选举制度是按照法律规定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其他公职人员的制度。即各种选举法律规则的总称。选举制度的功能:(1)赋予政治权力合法性;(2)形成并表达民意;(3)对未来的公共政策实施预警;(4)锻炼公民民主素养。作用:(1)有助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2)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素质;(3)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十、试述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对策。答: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对策:(一)深化对选举的认识;(二)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提高民主程度;(三)完善差额选举;(四)改革候选人提名方式;(五)适当减少代表名额;(六)调整人大代表的构成比例。十一、为什么说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答:民主是选举的目的,选举是实现民主的形式。民主是选举的内在决定力量,选举是民主的必要条件。有选举不一定就意味着有民主,但没有选举则肯定不会有民主。选举制度的完善程度反映着民主的水平。主要表现在:(1)当代民主只能以代议制民主的形式实现,代议机关的产生只有通过完善的选举才能真正反映出民众的意愿。(2)当代民主只有通过公民的广泛参与才能得到保证,选举是公民广泛参与政治的最好方式。(3)当代民主只有在民众的支持下才能得到维持,选举所反映的民主支持程度,为政权机关的合法性创造了基础。十二、试述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答: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特点:1、选举权的普遍性;2、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3、平等的相对性。十一、简述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答: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一对概念,彼此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政治制度是大概念,不仅包含国体、政体,而且还包含一系列具体的政治行为规范。政治体制是小概念,是指政治制度中的那些具体政治行为规范,即具体政治制度。明确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联系与区别,既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理论上,它可以深化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认识。实践上,它有助于消除人们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顾虑,减少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坚定政治体制改革的信心,增强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十二、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答:首先,国体和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于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关系;政体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或政权宏观架构。其次,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有什么国体,就有什么政体与之相适应;国体变化、发展了,或快或慢要引起政体的改变。再次,政体相对于国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政体与国体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关系。从国家发展历史看,同一性质的国体往往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政体,同一种政体可以适应不同的国体。第四,适当而健全的政体可以有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虽然一种国体可以采用多种政体进行统治,一种政体也可以运用于多种国体,但一般说来,某种国体往往具有其最适当的政体,某种政体往往具有最适合的国体。正如恩格斯所说,共和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完善的形式”。十三、试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法律性渊源及其体现。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最重要的法律性渊源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先,“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基本法。而且,当代中国的现实是,先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通过暴力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因而中国共产党顺理成章地成为新中国的领导核心和唯一执政党。同时,宪法是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国家的其他法律、法规及其他各项政治制度都必须以宪法为依归,或者说都是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一)党章和宪法明确规定和宣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核心地位;(二)党章和宪法明确规定和宣示了中国政治制度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方向和原则;(三)党章和宪法明确规定和宣示了当代中国的国体、政体和政治制度基本框架;(四)《中国共产党章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党章与宪法是相辅相成的,彼此是统一或一致的。这是因为,在中国政治过程中,总是先将党的根本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写入党的章程,然后通过合法程序载入宪法。具体说,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都是先由中共中央通过草案建议,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表决通过。同时,从一般法理看,无论是规范效力还是规范对象的范围,宪法都要高于党章。并且党章本身就规定得很清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我们相信党章和宪法的规定一般不会出现不一致或冲突现象。如果由于某种疏忽,果真出现了不一致或冲突,那么应当尊重宪法的最高权威。从现实政治实践看,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素养和水平,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避免执政党或它的党员违背宪政精神,成为无法无天的太上皇。十四、简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基础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基础,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所必须坚持的政治前提和政治原则。根据中央2005年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