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我在网上查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看到十多种说法,比较了一下,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发布)对素质教育的定义最准确,即“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家长,我把“素质教育”理解为一句话:素质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做到最好的自己的教育。再说白点,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习分数与综合能力齐头并进的一种积极教育模式。我想,有时候最简单的想法,往往是正确的想法。按上述的理解,素质教育=分数+综合能力。以分数为标志的传统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并非“阶级矛盾”,最多也就是“人民内部矛盾”。传统教育模式,虽然存在多种弊端,但其业经历史的检验与事实的证明,其合理性不容置辩。分数,作为学习效果的量化形式,它的意义和核心价值在于其相对的公平、公正性,至少目前是不可替代的。当然,传统教育中的考试和分数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对部分人可能是过大了。但适当而合理的压力对教育学生用心读书、勤学上进,应该是最好的督促学习手段之一。可以说,对大多数人而言,连共同科目的考试都考不好,能叫高素质人才吗?这是有中国特色的游戏规则(至少目前还是)。前段时间看两会,有代表提议“取消高考”,即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高考制度肯定还不完善,但我们还能找到比目前高考更公平、更合理的选拔人员的方式吗?文革十年取消高考,造成的恶果还用说吗?我的理解,传统的教育教学(很大程度是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反对一味的追求分数、动不动就排名次,那不会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这里所说的分数,仅是全面衡量综合素质的一个基本指标。“应试教育,教育是为了考试;素质教育,考试是为了更好地教育。”素质教育,我们听得很多的是“减负”。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更重要的是减少学生的精神负担,让学生快乐、积极、轻松、有效地学习。二、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期望我认为,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我期望学校、家庭、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一)期望学校树立“大教育观”学校是的教育部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承担最多的责任。因此,我期望学校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把咱们的学校作为一所大学校: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传道授业,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同时也是在这间学校里不断进修的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地提高如学历、资质等素质,从德才兼备的方向自我培养,促进学校全面建设、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形式,指导、帮助家长改善教育手段,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家长也与学校和孩子同步的学习,不断进步。(二)期望家庭树立“大素质观”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因为,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教育的起点,更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因此,我期望家庭树立“大素质观”,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我们知道,学校能教给学生共同的课程、共性的知识,但要求学校对每一个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对自己各有个性的孩子又怎么教育呢?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个别的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育,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才是家庭教育的主途径。打个比方,在学校吃“大锅饭”,是能管饱的,但要进补还得回家“开小灶”。针对不同的孩子,“该补钙的补钙、该补锌的补锌。”比如可以请名师、专家,培养特长;有条件的,不妨出国留学等等。(三)期望全社会认同“大人才观”此话题太大,不能展开说。因为我们更多的时候只能适应社会,不敢对社会要求更多。但我期待社会认同“大人才观”,即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建设社会的人才。科学家、明星、专业人士等固然是国家的人才,普通的工人、农民等同样也是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人才。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才,正如同自然界里,不仅要有参天大树,同时也要有芊芊小草。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只要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员,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我乐观地预料,随着国家发展进步,生活质量一直在逐步完善与提高,社会环境进一步和谐宽容,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将会认同“大人才观”。三、关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一)加强学生德育教育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而在五育中,德育是关键和核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是古今中外选拔人才的标准。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先学会做人。德育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怎样强调加强德育教育都不过分。有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作为家长,我们关心孩子的智育,但更重视德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美德的事业。”因此,建议学校加强德育工作,采取优化德育课程、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等有效措施,与家庭、社会协调起来,不断改善德育环境,提高德育效果,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建设国家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二)加强学校品牌建设咱们学校在本市有良好的口碑,原因是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生源等。现在,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有理由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品牌建设。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在中国,从古至今,更是事实的“合理的不平等”。“马太效应”在社会中是客观存在。因此,学校要有紧迫感、危机感,“时时勤拭擦,不使惹尘埃”,不断提升学校综合素质,以吸引更多的资源(包括优质生源、教师队伍、设备、科研课题、经费等),形成良性循环,打造过硬的品牌。我认为,学校的品牌建设,一是要加强硬件建设。一支优秀的老师团队,是学校硬件建设的关键。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本身,名师出高徒,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一个学校名气,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措施上,应采取有计划、有长远目标、制度化、甚至有强制性手段的教师在岗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使更多的名师脱颖而出。又比如,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等。二是要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这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等,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三是要有适当的包装、适当的宣传。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同时一定要有必要的包装与宣传,这不是自我吹嘘,也不仅仅是本校领导、老师的事,也是我们家长的事。比如设立本校网站,不仅可以让社会方便了解学校,更可以提供凝聚校友、家长力量的平台,有利于学校全面建设。我看过的四川成都草堂小学等学校的网站就做得很好。(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作目前,通过校讯通、家长会、老师博客等联系方式,学校与学生的家庭的沟通是有效、便捷的。“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一定能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因此,我建议还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比如,开设家长学校、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等。一方面,可以促进家校沟通,使家庭与学校目标一致、教育互补。另一方面,交流教育观念、方法,相互提高教育质量。具体可以通过优秀教师及教学有方的家长进行授课、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体会,或者邀请校外的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咨询活动等方式。本人曾当过吕依霖就读的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对此深有体会。这些措施能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家长的教育手段和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有句广告说得对,“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上述建议,我想咱们学校可能都已实施了,但潜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还是觉得咱们学校还大有潜力可挖掘、大有空间可提升,所以不惜献丑。不妥之处,恳请谭校长、叶老师和各位老师、家长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