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农业政策的创新2009-12-25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于预期,实现全年“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目标具备了较好的基础,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但由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与外部关联度不断提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日益凸显。在新形势下,面对金融危机可能存在的长期的、潜在的影响,以及日益趋紧的资源和市场约束,我国需要在保持相关政策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关键词: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不确定性,政策创新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积极的变化,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之一。从目前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虽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基本走势,却也暴露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此需要采取应变之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一、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形势好于预期,实现全年“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目标具备了较好的基础,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仍是长期态势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短缺与过剩一直会交织存在,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可能相应增长。1.农产品供给充足。夏粮总产达到2467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早稻总产预计在660亿斤以上,增产已成定局。秋收作物长势总体正常,预计面积将比上年增加130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总产有望超过1万亿斤。油菜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油菜籽产量1290万吨,比2008年增加90万吨左右。从最近我司在江西弋阳、玉山和余江县调研情况看,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有增长,早稻实现丰收,晚稻丰收在望,油料和畜产品产量均同比大幅度增长。2.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但存在下行的压力。据我部监测,近期小麦和玉米价格有所上涨,稻谷价格略有下跌,猪肉价格止跌回升,水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农产品需求下滑,世界农产品价格目前总体保持下降趋势,目前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分别是国际价格的155.7%、181.4%和136.1%。此外,国家通过临时收储措施分批收购了约7000万吨粮食,粮食出库销售也将给价格带来下行压力。江西省余江县上年早稻市场价格为0.98元/斤,2009年农户卖给粮贩的价格为0.87元/斤。3.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的短缺和过剩交替出现。近期东北玉米、大米南下车皮紧张趋势开始显现,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大量上市,未来部分地区、部分农产品品种还可能出现价格下跌和销售困难。在大生产、大流通条件下,农产品供给的结构性、区域性矛盾可能交替出现。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棉花、糖料等生产出现严重下滑,大豆进口大幅增长,1-8月累计进口2961万吨,同比增加20.6%,对国内生产造成了很大冲击。(二)2009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可能出现变化2009年上半年,农民增收出现困难,但人均现金收入仍达到2733元,实际增长8.1%,高于年初预期。上半年,江西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32元,同比增长8.8%,增幅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下半年农民增收相对乐观,也可能改变年初认为比较困难的判断。但由于农民增收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今后两三年内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有相当难度。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降6.2%,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价格分别下降1.9%、12.5%、12.7%、2.3%。上半年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人均1124元,同比增长4.1%,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从全年看,尽管近期农产品价格同比上升,但大多是在经历低迷后的恢复性上涨,饲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部分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因此,家庭经营收入持续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实现全年6%的增收目标难度较大。2.工资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缺乏有力支撑。金融危机对今年上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上半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平均月收入为1270元,同比增加30元,增长2.4%,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近一段时间以来,企业订单增加,用工紧张,部分企业提高了基本工资,延长了加班时间,拉动了农民工工资的增长。但农民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经济发展和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农民工工资的持续快速增长还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撑。3.转移性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下半年至今,是我国出台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最多、对农业生产扶持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国家大幅度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等各项补贴,对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现金收入189元,同比增加45元,增长31.3%,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贡献率为22%,拉动收入增长1.8个百分点。(三)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逐步好转,大规模转移就业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格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劳动力转移速度虽一度减缓,但大规模转移的基本态势未变。目前农民工外出就业基本恢复到2008年底的水平,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就业压力还将持续更长一段时间,农村劳动力整体就业形势仍不乐观。1.局部地区出现招工难。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第2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51亿人,比第1季度末增加378万人,增长2.6%。特别是5月份以来,随着沿海企业订单出现显著增长,企业开工率回升,珠三角、长三角又出现了招工难现象。珠三角最近的劳动力市场调查显示,求人倍率达到1.1-1.5。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份的供求报告显示,企业用工缺口近25万人。弋阳县反映,江浙等省企业过来招工竟然招不到人,本地企业也面临招工难局面。尽管如此,但农民工整体就业数量目前只是恢复到2008年8月份95%的水平。企业岗位仍处净减状态,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就业不稳定性增强。从海关数据看,2009年前8个月,服装、鞋类、玩具、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分别同比下降10.4%、5.8%、12.2%和20.7%。尽管环比降幅有所收窄,但很多企业对外需是否稳定复苏还持有疑虑。一些企业表示,目前招工难主要是因为国际订单长期停滞、企业库存消耗和季节性需求旺季等周期性因素导致的,特别是企业订单多为短单、小单,预期不明朗让很多企业信心不足。3.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凸显。有关数据表明,劳动力在普工和技工两个层面上都存在阶段性、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近期广东、浙江等地的“民工荒”缺口较大的是普工,这主要是由近3个月来外贸订单增加、生产能力扩张导致的。另一些数据表明,技工供给不足是一个中长期现象。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2009年1~6月份的供求数据显示,技工的求人倍率维持在1.34~1.4,2009年以来技工缺口达75.4万人次。4.就业趋向有所变化。一是输入地由原来以珠三角为主转变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西部地区。二是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有所增加。上半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显著加速,就业机会相应增加。在输出地政府积极引导下,农民工由外出转移就业向本地就业创业转变。三是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既不愿意务农,又在外出务工上好高骛远,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四)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关键领域改革依然任重道远近几年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范围,在全国普遍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也开始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部分地区也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发展。但农村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1.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陆续安排4批扩大内需投资3800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投资201.5091亿元,仅占5.3%,农业基础设施总体状况较为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2.农业社会化服务处在起步阶段。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服务行业覆盖面窄,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服务效应没有充分发挥。2007年,县级和县级以下农技推广机构中仍有15.6%和30.2%属于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单位;全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95%没有试验示范基地,70%没有计算机,农技推广机构“无钱干事”的情况相当突出。江西玉山县乡镇农技人员包括工资和工作经费在内每人每年仅2800元,根本无暇也无力提供技术服务。3.农村土地制度需要不断创新。一方面,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抵押在部分地区开展了试点。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推开,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剥离,财产功能将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地方在试行农村养老保险时采取了“土地换社保”的做法,而不是着眼于提供均等化、平等化的社会保障;一些地方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引发了粮食生产滑坡、耕地非农化的隐忧;一些地方随意调整农民承包地、侵害农民自主经营权的现象有所抬头。这些问题反映出,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对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4.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待深刻调整。当前,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的效应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释放,投资增幅上半年已达33.5%,居民消费增幅(不扣除物价)已达16.6%,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但扩大内需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居民消费需要居民收入支撑,这就要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及时做出大调整,只有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内需的空间才能相应得到扩张。二、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更加与国民经济高度相关。产前、产后环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渐加深,能源等其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不断深化,工业经济、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日益交融,区域间的分工协作越来越细密。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和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大豆等个别农产品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沿海地区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优势农产品产销日益与国际接轨,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村发展战略中国际因素的重要性日渐上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特征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更加突出,可把握金融危机的契机加速其向新的阶段演化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给从长期短缺变成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由主要受资源约束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此后,农业农村经济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这些基本特征更加突出。1.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从农产品供求格局看,耕地等资源快速减少,需求刚性增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看,“受市场约束越来越大”的判断已经成为现实,受“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影响的局面日益深化。从农业发展规律看,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从城乡、工农关系看,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2.国际金融危机目前没有改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