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政法学院本科学年论文题目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与问题与研究——以甘肃岷县寺沟村为例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0级2班学号:201011020222姓名:李自强指导教师:曹军锋成绩:__________完成时间:2013年6月2【摘要】...................................................................3【关键词】...................................................................3ABSTRACT.....................................................................3KEYWORD.....................................................................4一村民自治的背景和现实意义..................................................4(一)村民自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意识...........................4(二)村民自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5(三)村民自治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5(四)村民自治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5二目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5(一)选举制度不完善及选举程序混乱.........................................5(二)家族、宗族、非正式组织等因素对民主选举构成消极影响...................5(三)村民会议名不符实.....................................................6(四)村“两委”矛盾突出...................................................6(五)村民自治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6(六)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干预较大...........................................6三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的对策和建议..............................................7(一)规范选举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体系.................................7(二)严格加强选举监督程序,坚决遏制家族势力影响...........................8(三)适用村民会议和维护村民代表会议实现民主决策...........................9(四)理顺“两委”关系,规范村务决策和管理程序.............................9(五)切实保障村民行使自治权利,不断进行创新..............................10(六)乡镇政府要转变角色,变领导关系为指导关系............................10参考文献....................................................................113当前我国村民自治的现状与问题与研究——以甘肃岷县寺沟村为例李自强【摘要】村民自治是在广大农村推行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治理模式,村名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一种政治载体。我国村民自治的产生和推广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这一治理模式在现实中也出现如村支两委关系矛盾、农民民主法律意识欠缺、村委会成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仍然需要从法律体系上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内容,从农民主体的素质提升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需要国家、社会、广大村民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努力,使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形成善治结构并取得良好治理效果,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键词】村民自治;选举;两委关系;经济发展。Thecurrentourcountrypres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thevillagerautonomyandresearchLiziqiangAbstract:hevillagerautonomyisakindofmanagementmodelintroducedinthevastruralselfmanagement,self-service,thenameofthevillagecommitteeistheself-governingmassorganizationsatthegrass-rootslevel,isakindofpoliticalsupportthepracticeofvillagersautonomy.HasitsinevitabilityandpromotionofvillagersautonomyinChina,butthemodeofgovernanceinrealityalsoappearasvillagetwocommitteesrelationshipofcontradiction,farmerslackofawarenessofdemocraticlaw,thevillagecommitteemembersarenothigherqualityproblems.Therefore,therelatedcontentsstillneedtoperfectthelegalsystemofvillagersautonomy,enhancethequalityoffarmersfromthethemeoflookingforasolutiontotheproblem,needsthecountry,society,themajorityofthevillagersandtheconcernandefforts,makethevillagerautonomymodelformagoodgovernance4structureofice,goodgovernance,soas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ourcountrythe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Keyword:villagerautonomy;election;twocommitteesrelationship;economicdevelopment.一村民自治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农村基层组织由传统的单一的组织体系和一元的权力结构转变为多元的新兴阶层、新的组织以及新的权力体系,农村普遍设立了村党支部、村名委员会、村经济组织以及各种类型的其他组织。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权益保障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国家农村社会稳定的根基,在农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的转型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可以说,农村基层组织的缺陷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又是农村政治与社会问题的一个引因。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变革的研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组织建设路径,不仅可以把握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同时也有利于透析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要想更加全面和完整的理解和掌握农村农村村民自治的含义,完善我国农村村民自治体系,健全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自治权和民主权,就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立足于当前国情和民情,更深更准确的把我村民自治的含义,搞清楚一下三个问题:谁去治理、治理什么、怎样治理。在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进程中,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指广大村民,这里的村民不是泛指一切,而是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二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表明,虽然国家允许村民进行自治,但是有相应的限制条件。村民自治的客体是指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指村内干部的产生和村内权利的组织形式,以及涉及本村村民直接利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村民自制的管理形式是靠直接选举产生的村民自治领导人和村民委员会,进行直接民主集中管理。(一)村民自治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意识广大农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项民主权利和民主制度的实践,直接参与农村民主政治生活,逐渐认识了现代民主运作的基本制度、基本技术及基本程序,民主管理能力大大提高。5(二)村民自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行村民自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行村民自治,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的当家做主。广大农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潮流之中,最大限度的释放他们的干劲、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三)村民自治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村民自治的实施对干部群众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村规民约为农村社会各种关系的处理确定了统一的规范,有利于调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其他关系,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四)村民自治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行村民自治,进行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直接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大变革。二目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一)选举制度不完善及选举程序混乱1、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不高中国农民千百年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依附心理,使得农民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非常薄弱。此外,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赂、“拉票”行为及上级政权干预村委会选举的现象,引起了村民的极大不满,但是他们又没能力改变,从而失去对民主的信心。候选人当选后,如果出现飞扬跋扈、违规越权的现象,而村民又无法启动罢免程序,这使得他们觉得民主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维护不了自身的合法利益。从而导致村民自治的功能不能完全的表现出来,因此他们缺乏应有的积极性。2、贿选现象广泛存在贿选是民主政治的副产品,与选举相伴相随。在村委会的选举中也出现了贿选现象。在一些地方的选举中,候选人请客、送钱、送物以及攀亲告友等拉拢选漂亮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种现象在一些城市近郊区或者经济情况较好的农村更为普遍和激烈。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选举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破坏了选举的正常秩序,对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制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二)家族、宗族、非正式组织等因素对民主选举构成消极影响村民自选推候选人的时,一般根据血缘关系和利益关系来决定。宗族势力往往会利用血缘纽带关系形成利益集团,采取非正常手段影响村民选举,获取自治权利。在宗族强势的地方甚至会出现宗族势力操纵村委会选举的情况,有的地方出现抢选票或抢票箱的事件,也有6的地方甚至激起了族际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级民主的进程,影响了选举的质量和公平公正性,严重影响了安定团结和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村民会议名不符实村委会组织法把村民会议架构成村民自治体内的最高权利机关,也允许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村民会议授权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村民会议管得太多、太细,从而使运行困难、成本加大,村民群众对此产生了厌倦情绪;一些地方村民会议向村民代表会议授权无度,授权过多,一些本属于村民会议的职权也授权给村民代表会议,从而使村民会议徒有虚名,形同虚设,完全背离了村委会组织法的立法宗旨。(四)村“两委”矛盾突出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矛盾在一些地方相当严重激烈。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把党的领导简单理解为村党支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