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改革几大热点问题的思考上海市教科院顾志跃当前教育改革的几大热点问题包括:1、学校的课程建设研究2、经验知识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态度、情感、价值观、能力等)3、针对学生差异的学校教学组织研究4、学校文化建设研究5、课堂教学研究6、教与学的评价研究7、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8、师生关系研究9、学生学习指导研究课程建设是现代学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世界中学生文凭组织把是否能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能激励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是否一流的标志。我国的教育改革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什么是现代学校课程现代学校课程应该理解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全部学习经历。教学内容的改革:大课程观念—学习经历讲授式活动式学间接经验习直接经验公民必修国家规定的主题活动学科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人才选修拓展课程研究性学习基础社团活动对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创作”。一是从教材到教案的创作,二是从教案到实际教学过程的创作。因为好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生成性,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和谐共振的过程,而不是完全按预设的教案执行的过程。拓展性课程要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出发,因人而异地按学生的兴趣开设每个人需要的内容。如:学科知识的加深、拓展,新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服务。要注意到高考改革方案对特长生的认可。系列主题活动既是学校形成教学特色的抓手,又是培养学生情感和智力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经历过去的学校教育是不重视的,现在必须从学校课程建设和特色创建的高度于以重视。可以按时间序列,也可以从学校的地域文化或传统出发。社会实践也是开拓教学资源,进行大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实践证明现代社会这方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学校教育,因此同样必须于以关注。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内涵之一。要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和周围的共建单位,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与学校内的学习经历整合。校园文化除了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之外,还有人文环境文化,应该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和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影响学生学习的“场”,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教育作用,而且这种教育作用具有持久、经常、渗透等特点。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提出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它的最大价值是让学生体验什么是主体性学习,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经历。因此它的评价标准不是看学生研究出了什么成果,而是看他们是不是参加了主体性学习,有没有学会学习。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是锻炼学生人际交往、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校特色的内涵之一。作为学校内部的特殊教育,要从特教的规律出发,强调课程的特殊性、个别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不一样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传授与练习,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是经验知识的习得,体验、感悟、内化是主要的习得方式。国外知识测量与评价研究的新发展: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作为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可以用文字、符号、图表、公式表述的知识,一般表现为书面知识,又称为显形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经验知识,更多地以一种经验状态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很难明确表示,称为隐性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培养目标大多属于此类知识。教学途径的改革:培养目标:学力创新精神双基+智能+非智力因素个性素质人格实践能力教学途径:编码知识(间接经验)经验知识(直接经验)学到习得接受、理解、巩固、应用参与(感知)、体验、感悟、内化教培养传授式教学活动式教学以直接经验的习得为目的的活动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形式:课题研究现状调查现场考察专题信息情景模拟作品制作竞赛辩论这些教学活动的关键是要打破原来课堂教学的时空观与程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在课堂里或超越课堂的学习任务与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在感知、体验、感悟的基础上习得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研究差异性教学首先要认识差异。1、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有的学生学的比较快,有的比较慢。除了动机因素之外,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智力、记忆力、有意注意的控制力、毅力等,这些既有先天遗传的原因,也有后天教育的因素。2、学生的差异具有多元性,这可以用加德纳(Gardner.H.)的多元智能理论(1983)来解释。加德纳认为智能是解决问题或创作的能力,至少有七项。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认识自然智能(1996)3、中小学生的差异还具有发展动态性。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许多先天不足因素,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得到改善和弥补。针对学生的差异可以采取的教育对策主要有三类。一、教学方法类——在一个教学群体内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教学互动、分类指导。二、课程选择类——让不同的学生选学不同的课程。三、教学组织类——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思路是:学生差异:个性学习速度个别化教学矛盾班级授课制分层教学(组织同质班)学校分层班内分层教学分层中西方学校教育组织形式的比较我国西方班级课程教学制个别课程教学制班级教室固定学科教室走班一班一表一人一表优点有利于班集体教育与发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挥学生之间的互动效应个别差异缺点捆绑教育,无法满足学兴趣第一,难以保证生的个别差异教学质量班级课程教学制个别课程教学制一班一表一人一表混合课程教学制以班级课程为主加上部分个人课程混合编班,教学分流,兴趣分组,程度分班,个别设计,集体授课,因材施教,充分学习。混合课程教学制班级课兴趣课程度课小学低年级14/151/15/小学高年级12/151/152/15初中10/151/154/15高中8/152/155/15由此可以引出的一个话题是: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常量,还是一个可变量。大、中、小型班级教学应该分别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功能。小班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师生交流和互动比较充分,中班教学的优点是讲课效率比较高,大班教学的优点是具有特定的气氛。因此,学校应该把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看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抓手,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设计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学校文化应该是一种教育价值观与理念的表现与载体。学校文化建设就是以这种教育价值观与理念为核心,从校园环境、教学氛围、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实施、教养和培育,既有硬件的建设,更多的是环境、氛围、关系、行为等方面的养成。因此,这是一个长期培育和积淀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风应该是其中一个比较核心的因素,教风好了可以带动校风和学风。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形式改革,而是实际效果的变化,要理解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注意: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备课备学生训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会提问、会讨论)2、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增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实施开放性教学教育评价改革的主要走势是多元化包括:评价目的从证明到改进评价内容更加全面评价时机从结果到全过程评价方法从单一量化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由于教师角色的变化,要提高教育评价对教育的渗透性,注重表现性评价的开发与应用。知识传授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测验、考试学习引领者——关注学习过程,随时需要诊断矫正——过程性评价将教育评价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伴随在教学之中。对实施小班教学的学校来说,就是要加强学生学业管理和评价的个别化程度。要建立个别化学生学业档案,包括学习表现和学业成就两大部分。学习表现可以从课堂、作业、课外预复习、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学生的动机、态度、规范、方法、能力等用标准句点击的方式加以描述。学业成就则主要以各种测验与考试加以描述。几种常用的学校教育评价模式:观察评价—过程性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格式化记录。档案袋评价—质的评价,标准格式+全程记录。(班级教学日志、学生学习日记)代表作评价—间接评价,反映潜在特质(能力、智力)的水平。测验与考试—组合式替代综合式,加强分析性。评议与评定量表—自评、互评、他评,多角度聚焦。教师专业化发展涉及两个问题的研究:1、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研究。2、教师成长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措施研究。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内涵应该包括:观念:事业心、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知识:教育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组织、表达、板书、现代教学技术等能力:教学设计、控制、反思、研究能力规范:礼仪言行、备课、作业批改、访谈等影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动机、目标、方法、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是:激活动机、明确目标、适当方法、有效管理激活动机包括内驱动和外驱动:内驱动指教师有责任感、事业心和发展愿望,想进步。外驱动指奖励驱动,任务驱动或极限挑战,即通过评职称、评优、任务更新、教学研究、末位淘汰、角色承担等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长发展的阶段初级中级高级规范化个性化核心化新教师合格教师特长教师学科带头人胜任教学创作教学发展教学(一级)(高级)(特级)学会操作学会创作学会研究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明确为:二级教师:学习教学、规范教学(模仿——自我关注)一级教师:熟练备课、驾驭教学(技术——任务关注)高级教师:创作教案、创作教学(效果——学生关注)特级教师:研究教学、发展教学(事业——成就关注)名师与模范教师的最大区别是:缺点特点模范教师没有没有名师可能有有名师必须在教学中有特点,可以表现在教学风格、讲课艺术、情绪调动、师生关系、板书、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等方面。因此名师的评价应该以个案评价为主,主要看其教学风格、特长的成熟性,以及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评价方案应包括师德修养,工作实绩,教学能力,教育研究,以及教学特色。适当方法是指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动机水平的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专业发展方法。讲座式培训——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参与式培训——技能训练、方法学习行动反思——教学研究、能力提高有效管理是指不同的教师群体需要不同的专业化发展管理。个人能力强的群体——无为而治,宽松反而能够出人才。个人能力不太强的群体——强指令性,精心安排每个人的专业发展。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专业引领,激发评价对象从目标——实施——诊断——反馈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它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功能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调动评价对象内在的进步欲望,实现从他律到自律。成效的好坏取决于专业引领的水平和动机。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师生关系改革的前提是转变教师的质量观、教学观与学生观。关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特征是能平等对话可以用教师课堂用语分析法进行师生关系的监测与研究。主体性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包括:提高学习动机——好学规范学习行为——范学改善学习方法——巧学增强学习能力——会学要进行学习指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