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32第三章第二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中国的四大宗教第二节佛教(一)佛教的创立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创立的时间最早。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生活的年代大约与中国孔子同时。他是古印度迦毗[pí]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其母是摩耶夫人。相传他诞生于蓝毗尼花园。一、佛教简史(一)佛教的创立释迦牟尼长大后深感人间的苦恼,所以29岁时出家苦修6年。35岁时他发觉苦行并不是达到解脱之路,于是弃而至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打坐,静思人生真谛,终于在一天晚上大彻大悟而成道。得道后,他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弘扬佛教。传教45年后,80岁时在拘尸那迦圆寂(涅槃)。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境内)、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是举世闻名的佛祖四大圣迹。一、佛教简史(二)佛教在印度境内的发展佛教在其发祥地印度的发展,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2世纪,大约有1800年的历史,大致可分四个时期、三个600年。初600年为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中600年为大乘佛教时期;后600年为密乘佛教时期。一、佛教简史1.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前200年为原始佛教阶段,后400年为部派佛教阶段。前200年为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阶段。释迦牟尼涅槃后,其弟子们有过多次集会,对原始佛教教义、戒律发生争议。后分裂为两大派系:其中坚持传统的一派称为上座部佛教;主张改革的一派称为大众部佛教。一、佛教简史2.大乘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这一阶段从大众部演化而成的大乘佛教在印度急剧发展,教化地区亦随之扩张。原上座部佛教被贬称为小乘佛教(“乘”原为“车辆”之意)。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成佛。该教派弘扬菩萨和“菩萨行”(即寓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践行之中)。小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体系上仍接近于原始佛教。小乘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释迦牟尼。其教义重自我解脱,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小乘”原为大乘佛教对其的贬称,近代学者习惯上也沿用大乘、小乘称呼,但已不具有褒贬之意。一、佛教简史3.密乘佛教时期(7世纪—12世纪)这一阶段密宗在印度佛教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印度密教是大乘佛教部分派别吸收婆罗门——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因素而形成的特殊宗教形态。它已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轨、世俗信仰为特征。密宗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密教。相对而言,其他大乘教派被称为显宗(显教)、即受应身佛释迦牟尼所说种种经典的传授。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佛教基本上被逐出了印度国境。一、佛教简史(三)佛教向印度境外的传播1.佛教在世界的传播从世界范围来说,佛教的传播分为三条路线:(1)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亦称汉语系佛教。一、佛教简史(三)佛教向印度境外的传播(2)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为主。其经典主要属巴利语,亦称巴利语系佛教。一、佛教简史(三)佛教向印度境外的传播(3)藏传佛教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苯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流传于中国的藏、蒙、裕固、纳西等民族地区以及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欧美地区也流传很广。它的经典属于藏语,故亦称藏语系佛教。一、佛教简史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都在中国。可以说,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1)汉族地区佛教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译传、创造和融合三个阶段。一、佛教简史两汉之际、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译传阶段。中国先后译出大量的佛教经典,研究佛教的风气成为一时之盛。隋唐两代是中国佛教的创造阶段和鼎盛时期。宋元明清四朝中国佛教处于融合阶段。这一阶段从教派上说,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其他各宗逐渐衰落。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它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源(佛性)为主旨。禅宗奉菩提达摩为初祖,五祖弘忍创建“东山法门”,为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临济、沩[wéi]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合称禅门五宗。禅宗是是我国支派最多的佛教宗派,也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远、对中国文化思想影响最广泛的宗派。一、佛教简史(2)云南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约70余万人。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有两条路线: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受泰国佛教的影响较大德宏地区的小乘佛教受缅甸佛教的影响较大一、佛教简史(3)藏传佛教佛教没有传入西藏以前,藏民信本原始的苯教。藏传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两次大高潮,即前弘期和后弘期。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为前弘期;10世纪衣叶到15世纪初的500年间为后弘期。咒术性、对喇嘛异常的尊崇、活佛转世思想和宗教与政治的结合,是藏传佛教的四个特色。活佛转世制度为藏传佛教所特有。所谓“活佛”系汉族称谓,藏语为“朱古”,意谓神佛化现的肉身。一、佛教简史(3)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现在有四大教派,即:宁玛派(因该派僧人穿戴红色袈裟、僧裙、僧帽,俗称红教)、萨迦派(因该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纹,俗称花教)、噶[gá]举派(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和格鲁派(因该派僧人戴黄色桃形僧帽,俗称黄教)。格鲁派(黄教)是15世纪初宗喀巴创立的教派,其后世弟子形成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由于明清两朝的册封、扶持,格鲁派成为藏区执掌政权的教派,势力最大。上述藏传佛教四派加上当地原始宗教苯教(因该派僧人穿黑色僧衣,俗称黑教),合称西藏五大教派。一、佛教简史“四谛”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所谓“谛’即“真理”的意思。四谛”亦称“四圣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的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二、佛教的教义(一)苦谛苦谛是把社会人生判定为“苦”,全无幸福欢乐可言。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佛典有四苦、五苦、八苦、九苦等多种分类法),还有108种烦恼。(二)集谛集谛是对造成痛苦与烦恼原因的分析,大体可概括为“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和“业报轮回说”等。(三)灭谛提出了佛教出世间的最高理想——涅槃。“涅槃”是梵文的音译,意作“灭度”、“圆寂”等。涅槃的根本特点是达到熄灭一切“烦恼”、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二、佛教的教义(四)道谛即解脱之路,通向涅槃之路。被总结为“八正道”,从身、口、意三个方面规范佛徒的日常思想行为。再简要一又被归纳为戒、定、慧“三学”。但后世佛教世俗化的结果,佛徒大都倾向用简便的方法求解脱(如禅宗、净土宗)。“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及“涅架寂静”,被称为“三法印”(即佛法之特征)。当代中国佛教界将佛教的宗旨归纳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二、佛教的教义三藏经:经藏、律藏、论藏佛教的旗帜或佛像的胸间,往往有“卍”(或“卐”)的标记,表示吉祥万德。佛教的标志也往往以法轮表示。因为佛之法论如车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三、佛教的经典和标记(一)佛所谓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四、佛教供奉的对象(一)佛1.三身佛四、佛教供奉的对象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四、佛教供奉的对象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四、佛教供奉的对象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四、佛教供奉的对象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四、佛教供奉的对象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四、佛教供奉的对象(二)菩萨所谓菩萨,即指自觉、觉他者。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又分别组合为“三大士”(文殊、普贤、观世音)、“四大士”(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又称“四大菩萨”)和“五大士”(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大势至)。文殊师利菩萨——相传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相传其道场在四川峨眉山。观世音菩萨——相传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地藏菩萨——相传其道场在安徽九华山。大势至菩萨——相传其道场在江苏南通的狼山。四、佛教供奉的对象(三)罗汉全称为阿罗汉,即自觉者。称已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他们永远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并弘扬佛法。寺院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还有民间传说的济公也列在罗汉之中。四、佛教供奉的对象(三)罗汉1.十六罗汉据玄奘译《法住记》,释迎牟尼令十六罗汉常住人间普济众生。四、佛教供奉的对象(三)罗汉2.十八罗汉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唐五代时张玄、贯休二和尚,在十六罗汉后加画两个罗汉,而后苏武又作《赞十八罗汉》、《十八罗汉颂》,故宋以后寺院大多供奉十八罗汉。其中前十六罗汉与“十六罗汉”同;另外两名,说法不一:一说是宾度罗跋罗度和阇[shé]《法住记》作者庆友;一说是迦叶、军屠钵叹;一说是庆友和《法住记》的译者玄奘,一说是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一说是降龙和伏虎;一说是摩耶夫人和弥勒。四、佛教供奉的对象(三)罗汉3.五百罗汉四、佛教供奉的对象4.济公南宋僧人道济,俗名李心远,世称济公。他不守戒律,嗜好酒肉,如痴如狂,被称为“济癫僧”、“济癫”。相传济公为罗汉转世,但去罗汉堂报到已晚,加上份不高,只得站在过道里,甚至只能蹲坐在梁上,一般被供在罗汉堂。四、佛教供奉的对象(四)护法天神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佛教供奉的对象(四)护法天神韦驮四、佛教供奉的对象(四)护法天神二王尊四、佛教供奉的对象(四)护法天神伽蓝神关羽四、佛教供奉的对象(一)合掌这是佛教徒的普通常用礼节。亦称合十。左右合掌,十指并拢,置于胸前,以表由衷的敬意。五、中国的佛教礼仪(二)绕佛围绕佛而右转,即顺时针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圈、千圈,表示对佛的尊敬。五、中国的佛教礼仪(三)五体投地也称五轮投地。“五体”(或称五轮)指两肘,两膝和头。五、中国的佛教礼仪(四)常用的称谓1.一般有“四众弟子”、“出家四众”、“出家五众”、“七众”之称。2.对水平较高的僧人,则根据具体情况称“法师”、“经师”、“论师”、“律师”、“三藏法师”、“大师”、“高僧”。3.还有以职务相称,如住持(方丈)、监院(当家和尚)等。五、中国的佛教礼仪(五)常见的佛事1.水陆法会五、中国的佛教礼仪(五)常见的佛事2.众姓道场五、中国的佛教礼仪(五)常见的佛事3.增福延寿道场五、中国的佛教礼仪(五)常见的佛事4.焰口施食五、中国的佛教礼仪(五)常见的佛事5.忏法五、中国的佛教礼仪(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庑殿式:共五条脊,形式比歇山式要简单,但是其地位却比较高,只有宫殿,陵寝或皇家御准才能使用,故宫的太和殿是全国地位最高的建筑,就是这种庑殿式屋顶。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歇山式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1.山门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2.钟楼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3.鼓楼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4.天王殿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5.大雄宝殿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6.东西配殿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7.法堂(亦称讲堂)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8.罗汉堂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9.方丈室六、中国的佛教寺院(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10.藏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