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学科备考研讨会经验介绍发言稿第页————————1科学备考辉煌再现————中考数学学科备考研讨会经验介绍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所在的新田铺镇中学是新邵县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在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中考当中,我校在当年度毕业总人数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升学人数年年高升,其中上省重点中学——新邵一中分数线的人数分别达到:2004年35人,2005年71人,2006年113人.这与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老师的辛勤劳动,学生的勤奋学习和家长的努力配合分不开,更与战斗在教学第一线,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分析学科特点,积极参与课改实践的全体教师分不开.今天,我就我们的平常的做法与同仁共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加指正.一、正确把握与处理新教材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与《新课程标准》,通过比较新老教材的异同,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铺开还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广大教师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出的空间也比较大,因此,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对部分内容做了大胆地改革:1、在对运算的要求上,对运算步骤、运算难度和运算的熟练程度都降低了要求,更加重视计算器的使用,使学生能从繁重的计算中解放出来.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一方面降低了对部分图形相关的计算和推理要求,另一方面又加大了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和操作的要求.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更加重视对学生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能力的培养.————————中考数学学科备考研讨会经验介绍发言稿第页————————24、加强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和视图、视表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就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上做到不增不删,在深度上做到不降不升,更加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突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其次,积极探索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不但注重得到知识的结果,更注重知识得到的过程,力求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在教学此类知识时,特别注意对问题情境的构建,如在教学《利息》这方面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的“本金”、“利息”、“本息”、“利率”和“利息税”这些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先布置学生到附近的银行网点或储蓄所存入或取出一些钱,通过自己亲身经填写存(取)款单并与营业员交流的过程,感受上述金融概念的实际含义.这样一来,在课堂上讲授《利息》的相关内容时,就不会显得那样枯燥,效果也比机械式的教学好得多,也为以后的进一步理财打好基础,这一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思想.再次,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教材的功能.前面讲到,要以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学,但不是简单地全盘吸收教材中的内容,在课改前提下的教材,不仅仅是一个装满知识、等待被注入学生头脑的容器,同时也要关注知识接受的过程.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教材控制着教和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落实知识点”,使学生接受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在课改背景下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和“媒介”,只是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资源,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不仅获得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因而在进行新课教学或复习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我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引用了2005年常德市的一道中考题作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积极探索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奥秘.题:杨老师对同学们说:“我能猜出你们每一位同学的年龄!不信的话,你就按下面————————中考数学学科备考研讨会经验介绍发言稿第页————————3方法试试:先把你的年龄乘以5,再加5,然后把结果扩大2倍,最后把算得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知道你的年龄了.”杨老师又说:“雨晴,你算出的是多少?”雨睛答:“130”杨老师马上说:“你12岁”.如果你是杨老师,当李强同学算出的结果为140时,你会说李强岁.上题通过一个生活中十分富有趣味的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杨老师为什么这么厉害呢?”从而激发出他们探索的欲望.其实只要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便可将看似“神奇”的问题简化:设雨睛的年龄为x岁,则有:(5x+5)×2=130化简得x=(130-10)÷10解得x=12,即只要把算得的结果减去10,再除以10,就可得到学生的年龄,同样地,李强的年龄为(140-10)÷10=13岁.把它作为整个复习过程的切入点,学生始终带有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复习的效果自然也不错.在对教材的作用与地位、使用方法有了上述认识的前提下,辅以适当的复习方法与策略,对中考的复习效果的正面影响更加明显.二、针对每一阶段复习,制定全面的复习计划中考复习的任务重、时间少,只有提高复习的效果才是好的对策,根据复习的内容与相应的要求,制定全面的复习计划可有序地安排复习进度,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张弛有度.以往,我一般将整个复习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夯实基础,注重思想.(为期5周)这一阶段是后续阶段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要重视课本、打好基础,进行系统地复习,理清概念、公式、定理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如复习《平面中直————————中考数学学科备考研讨会经验介绍发言稿第页————————4线的位置关系》中一个重要内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时,三个性质和判定定理中,由于平行线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均密切相关,因此,准确把握这几种角是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些角与平行线的关系的印象,我出示了“三线八角”示意图:L3L1L2然后让学生快速找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并让一个学生说条件,另一个学生说结论和根据的方式加以巩固,如:(甲)因为∠3=∠5;(乙)所以L1∥L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知识的根本被抓住了,学生也就学得快,掌握得牢,出现了变式题也能够应付.这个阶段还要重视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和割补思想等.如在复习长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转化思想和割补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图形名称转化示意图面积公式具体描述长方形(矩形)abS=ab平行四边形hhaaS=ah通过割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三角形hhaaS=ah2通过补充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1234655877————————中考数学学科备考研讨会经验介绍发言稿第页————————5梯形bhhaa+bS=12(a+b)h通过补充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通过以上面积公式的探讨过程对比,不但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而且还向学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碰到没见过的或不规则的图形时,可以通过割补的方法将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进行求解.此阶段最好的措施是让每个学生建立一本错题集,把做错的题目摘抄在上面,分析原因,找到正确的答案,提醒不犯同样的错误.第二阶段:专题练习,重点突破.(为期3周)中考试题面对的是全体毕业生,因此基础题会占大多数,但无论是什么题型,总会考查某一方面知识,如数据的采集与运用、图形的变换与理解、某一基本数学公式的理解与运用等等.在复习《代数式》这一专题时,往往碰到将绝对值、平方式、平方根结合在一起的题目,如:已知|a-3|+(b+4)2+=0,则a+b+c=.这种题目,主要利用三者的共同点:值为非负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即抽象出“三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稍加分析便可知道“其中的每一个数同时为0”这样一个结论,即|a-3|=0,(b+4)2=0,=0从而a=3,b=-4,c=5,所以a+b+c=4,只要掌握了这个特点,以后学生在解决此类题型时,无论绝对值符号里、平方式括号内、平方根号里的式子是简单还是复杂,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行专题复习时,还应该注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一些题,它成立得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当要对它进行有关计算或化简时,需要找出使它成立的隐含条件,如:化简:a1要将此题正确解答出来,必须先找到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被开方式的值为非负,而被开方式为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因此,结合二者可得此式成立的条————————中考数学学科备考研讨会经验介绍发言稿第页————————6件:a0,如果不先考虑到这一点,便容易得出错误的结果aa.而考查某一类知识点时,题型无论怎样变化,其基本的数量关系一般不会变,如2006年湘潭市的一道中考题:小刚、小明一起去精品文具店买同种钢笔和同种练习本,根据下面的对话解答问题(题旁配了一幅两个人和售货员的对话情景图,图略):小刚:阿姨,我买3支钢笔和2个练习本,共需多少钱?售货员:刚好19元.小明:阿姨,那我买1支钢笔和3个练习本,需要多少钱呢?售货员:正好需要11元.(1)、求出1支钢笔和1个练习本各需多少钱?(2)、小明现有20元钱,需买1支钢笔,还想买一些练习本,那么他最多可以买练习本多少个?在课改前,这样的题型是少见的,一般会这样呈现:精品文具店出售某种钢笔和练习本,已知买3支钢笔和2个练习本共需19元,买1支钢笔和3个练习本需11元,求:(1)、买1支钢笔和1个练习本各需多少钱?(2)小明有20元钱,需买1支钢笔,还想买一些练习本,那么他最多可以买练习本多少个?我们可以仔细地对比一下两题:在数量关系上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呈现方式不同罢了,前题显得更贴近生活,更具人性化.课改只进行了几年,现在的初三学生在小学接受的还是应试教育的熏陶,显得对后一题的呈现方式更加适应一些,而对前题有些无所适从,因此,我在教学这类题型时,往往根据新题型再改编成旧题型,这样学生就能在两种题型中找出异同,从而进一步适应课改的形式,经过几次强化,学生最后能独立找————————中考数学学科备考研讨会经验介绍发言稿第页————————7出新题型中的数量关系,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舍取、善于选择,数学题量浩如烟海,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完的,绝不能搞题海战术,只能有选择性地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抓重点内容练热点题型,如方程、函数、圆等知识点一直都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第三阶段:综合练习,整体提高.(为期2周)通过全面和专题两轮复习后,学生基本上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把整个初中阶段的知识点都梳理了一遍,但具体效果怎样,还需要专门的练习来检验,综合习题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大概要准备4套综合试卷来检验复习效果,一周两套,多了学生可能会“消化”不了,这一阶段的重点应放在试卷的讲评上,对于错误普遍的题目,要详细地讲解题的思路、分析出错的原因、如何正确解题等方面.一般而言,综合试卷的后面会有一两道文字、表格或图形相结合,并且题目比较长的题.这样的题有时比较难,有时会比较容易,但是毫无例外,无论难易,学生都会失分较多,是学生在做题时,有一种“题目长就一定难”的思想在作怪,他怕去做,也不愿意去做,没做之前就已经否定了自己的解题能力.针对这种情况,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多讨论、多合作、勇于探索,品尝解题成功的喜悦.我选取了2006年衡阳市的一道中考题作为训练的范例:市实验中学的王老师随机抽取该校八年级四班男生身高(单位:厘米)数据,整理之后得如下直方图.(每组含最矮身高,但不含最高身高)————————中考数学学科备考研讨会经验介绍发言稿第页————————824107511024681012154-157157-160160-163163-166166-169169-172172-175身高(厘米)人数根据上述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2)、王老师若准备从该班挑选出身高差不多的16名男生参加广播操比赛,会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男生,为什么?(3)、若该年级共有300名男生,王老师准备从该年级挑选身高在166-169CM的男生80人组队参加广播操比赛.你认为可能吗?并说明理由.这道题目就比较长,且有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如果平时训练不当,学生碰到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