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的外交思想对中国的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涅瓦河的史诗:始于足下的帝国大业——彼得大帝的外交战争思想对中国的启示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2012级国际政治姓名:宋坤政学号:1207424003电话:15003834591涅瓦河的史诗:始于足下的帝国大业——彼得大帝的外交战争思想对中国的启示关键词:彼得大帝外交战争思想中国发展战略规划摘要: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在这个后发展的时代,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又摆在每个国家面前。本文选取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一世的外交战争思想,并结合其真实经历和具体实践分为五个方面简单阐述其对当前中国发展的启示。一个国家的发展除了预测和展望,更重要的是反思和借鉴。那我们国家来说,“中国梦”的提出所勾画的复兴蓝图甚是宏伟,但追逐、奋斗、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古话所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处在这个转折与改革的深水期,我们必须借鉴他人成功的范例,对我们自身的行动做出指引。“他像神一样降临,他神采奕奕。在战场上,他在军队飞奔而过,像战神一般愉快而威严。在北方大国人民的心中,在他南征北战的命运里,只有你,波尔塔瓦的英雄,给自己建立起一座丰碑”这是诗人普希金为纪念波尔塔瓦会战所作的浪漫长诗《波尔塔瓦》中对彼得大帝浓墨重彩的赞美。彼得一世被称为俄罗斯的“国家之父”,他带领俄罗斯从落后受人凌辱的小国走向东欧海陆大国,其外交和战争思想也成为后人研究和效仿的范本。从对彼得大帝的学习后,我认为他的统治生涯始终具有很强的方向感,即明确的知道国家的短板、弱势之所在,并一生为之努力。下面,我就针对彼得大帝的外交和战争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启示作一下简单的分析。自省吾身,目的性强十八世纪伊始,欧洲大陆已经慢慢崛起,但俄国仍然发展迟缓。彼得一世的出现无疑是拯救这个国家的力挽狂澜者。这个农奴制盛行的国家错过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机遇,任何方面都不能与欧洲匹敌。这种落后让彼得一世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即从文化、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进行彻底的欧化改革,并确定了自己毕生的追求方向,就是对领土扩张和出海口的追求。他认为要想进步就得对外开放,而出海口就是对外开放的契机,为此他不惜战争争夺出海口。从他波尔塔瓦战役后吞并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大片领土都可以看出。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在涅瓦河两岸建造了今天俄罗斯的首都——圣彼得堡。彼得大帝只要确定外交目标,就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他自己曾说:“北方战争进行了21年,而一般的学生只需要7年就可以结业,我们学校却花了三倍这样长的时间。但是感谢上帝,我们的毕业成绩真是好的不能再好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俄国为什么能在彼得大帝的统治时期强极一方,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不加任何虚荣心。比起这一点,我国在清朝时期做得极为差劲,也正是那种天朝上国的观念阻隔了我们提前不如近代文明,还因此付出了巨大的战争代价。我们可以很好的借鉴这两种结局。当今中国的处境自然比以前好的多,但和平年代依然危机四伏。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惹人羡恋,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似乎要成为众矢之的,但是这样的发展绝不能让我们骄傲而迷失方向,反而要有科学的自我认知力。首先,中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享受着劳动红利的同时仍然承担着巨大的社会保障的责任,贫富差距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负面问题,包括环境、分配和泡沫问题。第三,社会还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也是阻碍国家发展的潜在威胁。还有等等问题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正视和承认,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解决。不能因为虚荣而忽视,不能因为耻辱而抛弃。只有有明确的目的地才能到达彼岸,无头苍蝇式的发展是不可取的。善于学习,勤于上进彼得一世为了彻底改革国家曾经乔装打扮到欧洲学习考察了十八个月,回国后励精图治,在能够触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在文化和生活中改革得尤为突出,它打破了俄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剃胡子、改服饰、就餐方式,将舞会等一些高雅的成份大量引入俄国,使其在文明方面大跨一步,为成功的迈入近代打下基石。这样的改革很难,众所周知,最难改变的就是传统和人的思想。首先,改革就是推翻自己的过程,就像让一个人说自己不好是很难的、耻辱的。所以改革最先打响的是心理战,即自己克服自己,辩证的否定自己的过程。比起过去,中国做得显然相当不错。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并且有坚实的信仰不容易推翻的国家,高度的民族虚无感和自大感也是很难克服的因素,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以上因素的阻挡而难以继续。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我们深度改革的先例,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在我们现在看来实用主义颇强,但在当时森严的政治意识下却很难生存,所以说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可谓是艰难一跃,可是其对于我国的发展来却有决定性意义。从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政府围绕依法治国作出了很多变革,其中也不乏对传统守旧势力的摧毁和打击,对司法审判系统的纠正和改革无疑是澄澈社会的第一步,只有人心公平,社会才能更加公道。其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的司法体系也逐渐在向司法独立过度,这也是借鉴和学习西方司法独立制度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意识形态不同,国家间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利益争端,但我们不能因此将其全盘否定,而是取长补短,虚心求教,但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从实际国情出发,用实事求是的观点辩证的看待问题,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不断对其完善和发展,努力将其建设成社会主义的优秀范本。韬光养晦,能屈能伸彼得大帝的成功与他的少年经历不无关系,他目睹了他的姐姐索菲亚杀害他两个舅舅的过程,他的母系亲属都惨遭杀害,从此他心中便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选择了卧薪尝胆,在小镇里学习关于战争、造船、制造大炮等知识,还组建了两个游戏兵团。游戏兵团的逐渐正规和壮大帮助他打败了姐姐索菲亚并重登王位。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彼得一世在日后的战争中将能屈能伸运用的灵活自如。当北方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俄国在北方地区的优势引起了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忧虑,这三个国家一起鼓动土耳其反对俄国,后者在1710年向俄国宣战。彼得大帝为此亲征土耳其,但在土耳其的优势兵力的围剿下遭到失败,该年7月两国签订的条约使俄国受到一定的损失,但却以不太大的代价确保了俄国在北方的胜利。在北方,俄国还在1704年同波兰签订了同盟条约,战争结束后,作为波兰内部政治势力的调停人的彼得大帝获得了公开干涉波兰内政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实行着韬光养晦的政策,不称霸,不结盟一直是我们承诺的发展口号。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在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绝对不能得意忘形,因为国家的综合实力依然没有称霸的条件,甚至无法与既存的超级大国相抗衡。并且我们自身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这些在第一部分已经提到过,特别是在比如与其它国家存在的领土争端问题和民族团结问题都相当棘手。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争强好胜,用不理智的行为盲目的应对,特别是要让一些好战分子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战争固然是解决争端的最彻底的方式,但必须要考虑到国内人民和世界和平的利益。以我们现在的国际地位来看,我们与超级大国还相差甚远,韬光养晦还是明智之选,但前提是我们不允许任何人侵犯我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也有句古话这样讲“大丈夫能屈能伸”,屈不一定是耻辱,而是柔软灵活;伸不一定是霸道,而是伸张正义。只有在正确的时间韬光养晦,能屈能伸,才能期待卧薪尝胆,厚积薄发的时刻。重视军备,南征北战彼得一世的沙皇生涯是在对外征战中度过的,他深知俄国需要的是争夺出海口,为了征服亚速海,他不惜发动了第一次俄土战争;为了争夺黑海,他又发动了第二次俄土战争;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他甚至同瑞典进行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1721年,“北方战争”以俄国的胜利告终。这些都说明了彼得大帝不惜发动战争、付出惨烈代价而达到目的的特点,这种军事思想对后来苏联以及俄罗斯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二战中,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一度想要引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新时期,俄罗斯依然将军事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为国家防御和扩张构筑稳固的城墙。从当今世界来看,军事势力仍然是显示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对国家在战争威胁时做出的反应起着相对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人类步入信息时代,军备武装的发展也迈向了一个新的大门,冷热兵器渐渐退出了战争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核武器以及新型战斗装备,谁掌握了最先进武器的核心技术,谁就成为“安全困境”的领头羊,但这无疑是对各个国家军事研发能力的巨大考验。就中国来说,我们历来以和平发展为原则,从不主动挑起争端,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当然也不能被动挨打。国际地位的日渐提高要求我们在各个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但很显然,在军事方面比起俄罗斯、美国、欧盟各国、日本来说我们并不占优势,虽然拥有强大的陆军体系,但是实践告诉我们,未来战争中登陆作战的几率大大减小,并且不再是主导战争的决定因素。海军和空军一直是我们的强势发展的对象,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我国空军和海军体系组建较晚,而且在实战中的实践相当少,所以在危急关头其表现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应该增加海空军的战争模拟演练,比如海军借有关争议岛屿展开逼真的夺岛、阻截、反击的模拟,总之要借用既有条件增加实战经验,才能在战争中有出色的表现。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拥有一定规模的核武器,但并不能作为军事杀手锏,因为个别国家的核武器实力远远强于我国。至于新型武器的建设,虽然近年来有长足的发展,但比起美国还有较大差距。另外,我国真正的自我研发水平仍达不到世界一流,没有形成特色的武器自主研发体系。军事作为一个国家硬实力的代表,其重要性当然可想而知。我认为我国应该增加国防开支,在武器装备上下大功夫,特别是增强自主研发的实力,掌握先进技术。只有自身硬,才能说话有分量。精明果决,战略眼光彼得大帝认定:俄国需要的是水域,没有出海口就不能生存。1703年,俄军从瑞典手中夺取了涅瓦河沿岸的土地。彼得下令在涅瓦河口的扎亚奇岛修建圣彼得堡要塞。1713年,他正式将圣彼得堡定为首都,邀请欧洲各国设计师来修建不同于莫斯科风格的建筑。这个决定引起了许多大臣的强烈不满,但彼得大帝的精明果决并没有为此动摇,毅然迁都。虽然大家都认为彼得因为其少年的悲惨经历而痛恨莫斯科,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完全是彼得执政、改革、对外战争的需要,圣彼得堡处于俄国的西北角,它打开了俄国通往欧洲的窗户,成为俄国学习西欧的基地。正是这样的战略眼光促使了俄国由一个内陆国变为濒海国,马克思曾说:“都城的迁移显示了他征服波罗的海诸省的真正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彼得大帝的科学决策和战略眼光,也告诉了我们不能只顾眼前而忽视今后,战略规划是一个国家复兴的必要准备。同样,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当前的中国。“大三步”和“小三步”可以说是曾经和现在我们仍在追求的一个目标,正是这样一个战略目标的设定才让举国上下的努力更有奔头、更渴望实现。所以在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要形成各个系列的战略规划,时刻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唯有实事求是、科学高效的决策系统加上精明果决、眼光长远的战略规划才能请使国家的运作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彼得大帝的外交战争思想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应用这位俄罗斯帝国的奠基者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想财富,这些财富绝不会随着历史的车轮消失殆尽,而是随着全人类的发展历久弥新。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前人的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真理指导实践。此外,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完善自身,始终用战略眼光看待国家发展和国际局势。总之,在稳定中发展、和平中崛起是我们发展之目标,也是我们运用这些外交战争思想的最终目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