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杨思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1射线检测课程设计课题:射线检测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班级:1382012学号:138201228姓名:杨思达指导老师:余欣辉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2一、检测工艺卡1.1、单壁单影工件类型70*35-7透照方式单壁单影焦距1000mm定影时间15min管电压143kv胶片类型柯达AA400管电流10mA烘干方式自然干燥曝光时间3min增感方法铅箔增感屏显影时间5min灵敏度数值AB级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31.2、双壁单影工件类型φ120*6-60(b=6)透照方式单壁单影焦距1000mm定影时间15min管电压137kv胶片类型柯达AA400管电流10mA烘干方式自然干燥曝光时间3min增感方法铅箔增感屏显影时间5min灵敏度数值AB级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41.3、双壁双影工件类型φ70*7-40(b=15)透照方式双壁双影焦距1000mm定影时间15min管电压143kv胶片类型柯达AA400管电流10mA烘干方式自然干燥曝光时间3min增感方法铅箔增感屏显影时间5min灵敏度数值AB级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5二、编制说明参数项目数据说明设备名称X2515由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材料所决的。设备型号X2515由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材料所决的。焦距F=1000mm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确定参数。所选用曝光曲线是F=1000mm条件下绘制的厚度-电压型曝光曲线。故选择焦距F=1000mm。管电压单壁单影U=143KV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确定参数。工件透照厚度为7mm则对应的曝光曲线管电压为143KV。故选择管电压U=143KV。双壁单影U=137KV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确定参数。工件透照厚度为6mm则对应的曝光曲线管电压为137KV。故选择管电压U=137KV。双壁双影U=143KV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确定参数。工件透照厚度为7mm则对应的曝光曲线管电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6压为143KV。故选择管电压U=143KV。管电流Ⅰ=10mA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确定参数。所选用曝光曲线是曝光量为10mAX3min条件下绘制的厚度-电压型曝光曲线。故选择管电流Ⅰ=10mA。曝光时间T=3min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确定参数。所选用曝光曲线是曝光量为10mAX3min条件下绘制的厚度-电压型曝光曲线。故选择曝光时间T=3min。显影时间T显=5min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确定参数。胶片的制作是在显影时间为5min的情况下制作的。故选择显影时间T显=5min。定影时间T定=15min根据射线机对应的曝光曲线确定参数。胶片的制作是在定影时间为5min的情况下制作的。故选择定影时间T定=5min。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7烘干方式自然干燥根据手工暗室处理过程要求。胶片的干燥应在空气中无尘,无杂物的环境。故选择自然干燥。胶片类型柯达AA400由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材料所决的。增感方法铅箔增感屏;前屏厚度≤0.10后屏厚度≤0.15根据JB/T4730.2-20053.5增感屏的选用灵敏度数值AB级根据JB/T4730.2-2005规定射线检测技术分为3个级别: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B级—高灵敏度技术。技术级别的选择会影响会影响透照距离F,胶片类型,曝光量和K值等参数的选择;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等相关标准及设计原则规定。承压设备、对接焊头的制造、安装时的射线检测。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8三、焦距改变曝光曲线是在一定焦距下得到的。如果实际检测中调整焦距,曝光量也必须相应改变才能确保底片的黑度与曝光曲线的黑度一致。当只改变焦距时可以利用底片黑度等条件相同时曝光因子为常量来求新的曝光量。由E1/F1²=E2/F2²,即E2=F2²/F1²*E1。由此可以求得,当焦距从F1=1000mm变为F2分别为800mm,1200mm时,相应的曝光量也应该调整为19.2mA·min,43.2mA·min。由以上分析可得,焦距的改变定会影响曝光量。当焦距改变时,也应当相应的改变曝光量才可以确保得到底片的黑度与曝光曲线的黑度一致。参数变量F1F2F3F(mm)10008001200E(mA·min)3019.243.2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9四、材质改变通常曝光曲线都是针对钢材来制作的。若检测其他材料,可以利用射线透照等效厚度来修正管电压或曝光量。根据T2/T1=μ1/μ2(T为透照厚度,μ为线衰减系数),当材料由a改为b时,查表获得a和b厚度等效系数分别为φa和φb,然后求出a和b的等效厚度分别为ha和hb,最后利用该等效厚度在原曝光曲线上确定管电压或曝光量即可。表1部分材料的射线照相厚度等效系数材料X射线γ射线100KV150KV220KV400KV1MeV2MevⅠrCo镁0.050.050.08铝0.080.120.180.350.35铝合金0.100.140.180.350.35钛0.540.540.710.90.90.90.9钛、钢1.01.01.01.01.01.01.01.0铜1.51.61.41.41.11.11.11.1锌1.41.31.31.11.0黄铜1.41.31.31.21.11.11.0锆2.42.32.01.51.01.01.21.0铅14.014.012.05.02.54.02.3铀20.012.04.012.63.4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10五、F=1500mm时,多工件透照在实际检测时,不可能一个一个工件的检测,依赖效率太低,二来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照射X射线的时间,所以要设计一种多工件同时检测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我设计的一种方法:圆锥顶为射线源,射线机大照射范围为40°。因为圆锥顶的一半为20°,可算出最底端除去工件120mm厚之后的底面弧度半径为(1500-120)×3.14/9=481mm,因工件长为60mm,所以底面最多摆5排(如上图),其中工件与工件之间间隔10mm,工件d端与中垂线间隔141mm。计算中垂线到a点处的弧度半径为:(1500-120)*3.14/9=481mm第一层工件处的排列半径为:(1500-120)*sin17.30°=410.38mm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11a点处的周长为:410.38×2×π=2578.4mm所以第一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2578.4÷120=21个垫高角度为:[(481-60)/481]*20°=17.30°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1500*cos17.30°)=67.8mmb点处的半径为:(1500-120)*sin14.35°=342.03mmb点处的周长为:342.03×2×π=2149.03mm所以第二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2149.03÷120=17个垫高角度为:[(481-130)/481]*20°=14.35°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1500*cos14.35°)=46.80mmc点处的半径为:(1500-120)*sin11.41°=273.00mmc点处的周长为:273.00×2×π=1715.31mm所以第三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1715.31÷120=14个垫高角度为:[(481-200)/481]*20°=11.41°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1500*cos11.41°)=29.65mmd点处的半径为:(1500-120)*sin8.46°=203.02mmd点处的周长为: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12203.02×2×π=1275.61mm所以第四层最多可容纳的工件数:1275.61÷120=10个垫高角度为:[(481-270)/481]*20°=8.46°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1500*cos8.46°)=16.32mmd点到圆点的距离为141mm可在放两个工件垫高角度为:[(481-340)/481]*20°=5.51°工件中心垫高高度为:1500-(1500*cos5.51°)=6.93mm则:圆锥面最多可以容纳的工件数为:21+17+14+10+2=64个。多工件透照摆放示意图射线检测课程设计报告13四、课程设计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是对射线检测的流程工艺卡和工艺规程的设计。本次课程设计是遵守JB/T4730.2—2005等相关标准进行设计的。由于对于此类设计的不熟悉,设计的一些方面还需要提高。但是通过此次设计,让我对于射线检测有了跟深入的了解,能让我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射线检测的流程与知识参考文献[1].中国机械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编《射线检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标准JB4730-2005。致谢本次课程设计的结束,要感谢指导老师对于本次设计中问题的解答,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之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在本次实验的一个星期中,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让我知晓了更多的思考方法和学习方式,这些都要得益于指导老师和同班同学们的指导和交流。感谢大家在此次课程设计中的帮助!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