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目录一、“十一五”期间徐汇教育发展回顾(一)主要成绩1、各级各类、协调发展,完善了现代化的教育新体系。2、建峰填谷、提升底线,推进了“南北”教育均衡的新进程。3、提高质量、深化内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新发展。4、聚焦人才、成就教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养新机制。5、优先发展、统筹协调,形成了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二)面临的挑战一是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新挑战。二是推进教育均衡面临的新挑战。三是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四是形成办学特色面临的新挑战。五是加强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二、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1、坚持国家战略。2、坚持领先发展。3、坚持徐汇特色。4、坚持人民满意。(二)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2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主要标志:1、基本形成育人为本、激发潜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基本形成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的终身学习新体系。3、基本形成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新布局。4、基本形成以校为本、特色鲜明的自主办学新特点。5、基本形成多元开放、示范辐射的教育合作新格局。(三)工作方针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改革为先。三、主要任务1、学前教育——普及和启蒙的快乐教育引领项目1: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义务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引领项目2:义务教育学校“联动发展”推进计划。引领项目3:“增效减负”推进计划。3、高中教育——为实现理想作好知识、能力和创新的准备引领项目4:高中特色建设行动计划。引领项目5:光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4、中等职业教育——升学与就业相结合的成才教育引领项目6:职业培训体系创建计划。5、特殊教育——平等、关爱、尊重、理解的教育引领项目7: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6、校外教育——个性发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途径引领项目8:光启行动计划。7、继续教育——创新和事业发展的动力补充3引领项目9:学习型城区创建行动计划。四、重大改革1、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改革2、教育管理体制改革3、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4、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5、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6、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7、扩大教育开放五、保障措施1、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落实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2、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加强教育经费管理。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现代化一流学校建设。4、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坚持智慧校园建设方向,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6、坚持依法治教,完善学校绩效评估和督导机制。六、实施和评估1、落实组织实施。2、完善指标体系。3、加强监督检查。4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根据国家、上海市及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徐汇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的目标,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徐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徐汇教育发展回顾(一)主要成绩进入新世纪,徐汇区委、区政府作出了“实施品牌战略,为居民提供优质、充分教育”的庄严承诺。“十一五”期间,徐汇区按照“适度超前、追求品牌、统筹规划、提升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明确提出了“建设以徐汇教育品牌为标志的、优质充分的基础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区为标志的、开放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基本实现徐汇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五年来,徐汇教育坚持适度超前的方针,积极构建两大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1、各级各类、协调发展,完善了现代化的教育新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了优质、充分、全纳性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普遍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95%以上的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在社区接受早期教育指导;3-6岁学前教育入园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98%;3-16岁智障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实现“零拒绝”,为16-18岁智障学生提供初等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随迁子女全部纳入公办学校体系就读。社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5展。建成了由徐汇区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校和居民教学点组成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格局,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后培训,形成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率先建立综合高中,构建普职互通的学制通道;率先建立校企合作的职教集团,加快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占75%以上,新增劳动力接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2、建峰填谷、提升底线,推进了“南北”教育均衡的新进程“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资源总量逐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数量进一步扩大。全区规划公建配套建设项目共计达26个,完成新建了南模中学、中国中学、世外中学、华育中学、华泾小学、启新小学、紫薇幼儿园等项目,修建了徐汇中学、市四中学等百年老校,改扩建了西南位育中学、上海信息管理学校、世外小学、逸夫小学、爱菊小学、科技幼儿园、上海幼儿园、机关建国幼儿园、五原幼儿园等品牌学校。自2005年到2010年,全区新增学校占地面积295004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298852平方米。新增教育资源逐步向区域南部拓展和集聚,彻底改变了区域南部和北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形成区域南北教育资源总量、各级各类学校布局和优质学校分布与人口数量、分布和居民教育需求基本均衡的局面。“十一五”期间,以内涵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明确了“建峰填谷、提升底线”的思路。办学格局进一步优化,探索形成了“校本自主、多元互动、示范带动、合作联动”的学校发展模式。改革办学体制,6所原公立转制学校转制为民办学校,形成了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多元办学格局;改革学校管理模式,探索委托管理,引进、委托上师大附中、6上海市实验学校等办学品牌管理薄弱学校;实施校际联动、示范带动策略,发挥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作用,促进区内3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带动3所普通初中协同发展。3、提高质量、深化内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新发展“十一五”期间,徐汇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施主体性德育,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坚持将德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落实学科德育,把德育落实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深化课改,提高教学有效性。坚持“聚焦课改、决战课堂”,以实施新课程为抓手,区域性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形成了以校为本的新课程实施和减负增效策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坚持“健康第一”,严格落实“三课二操二活动”课时计划,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光启行动计划”,建立高中生创新教育基地,广泛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4、聚焦人才、成就教师,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养新机制“十一五”期间,徐汇区按照“聚焦人才、成就教师”的思想,尊重教师发展规律,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关注“名师”成长轨迹,针对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完善了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管理、考评和激励机制,形成了区、校骨干教师、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学科带头人、高技能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特级教师等培养和评审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骨干教师“金字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了教学指导团、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高研班、学科基地等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的新模式。开展教师发展达标校和教师发7展示范校评审,积极发挥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改善教师待遇,徐汇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从2005年的5.87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9.61万元,增幅达63%。5、优先发展、统筹协调,形成了区域教育发展的新格局“十一五”期间,徐汇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完善了区委领导、政府主导、区域统筹的教育发展新机制。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支持力度,教育投入稳步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幅度,教育经费总额从2005年的107,984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70,369万元,增幅达57.77%;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2005年的66,971万元达到2010年的138,536万元,增幅达106.86%。坚持区域统筹的思路,采取规划引领的方法,加强对徐汇教育的统筹领导,实施了《徐汇区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徐汇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建立了徐汇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学习型城区建设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形成了区域性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组建了跨部门、跨行业、跨体制的区职业教育集团,充分调动了区域内各部门、各街镇、各行业的资源优势和行政力量,形成了全区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二)面临的挑战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徐汇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认清徐汇教育发展的新方位,理清徐汇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一是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新挑战。当前徐汇教育的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模式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要求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还是传统的体内循环,服务范围的基本对象还是传统的区属学校,推进工作8的基本方法还是传统的计划模式,提高质量的基本法宝还是传统的加班加点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推进教育均衡面临的新挑战。徐汇优质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高品质、多样化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人口出生高峰与非户籍学生增加的叠加影响带来了教育资源不足的新挑战。新一轮人口出生率高峰已经带来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挑战,并即将延伸影响到义务教育;非户籍学生数量的增加不仅要求增加教育资源,同时要求更加关注各类学生生活背景和学业基础的差异性。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两大体系的发展尚不平衡,基础教育各阶段发展也不均衡,各街镇学校布局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校际差距依然明显,还存在少数薄弱学校,“择校”现象没有根除。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徐汇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被普遍认同,“主体性德育”和“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突破,但基础教育重视学业知识、轻视全面发展、忽视特长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行为还存在不适应新课程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地方,减负增效还没有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缺少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体质明显下降,课业负担过重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依然艰巨。四是形成办学特色面临的新挑战。徐汇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区域内部分学校特色鲜明,并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但全体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仍然无法满足。各级各类学校中仍然存在“多校一面”的状况,学校的特色项目转化为办学特色的意识9和能力都有待加强。提升学校发展内涵,推动学校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五是加强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徐汇教师总体结构、质量较好,人才储备总量具有一定优势,但引领发展、在全国和上海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规划有待完善,广大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进取心尚未充分调动起来;人才“金字塔”中某些层级的定位与培养目标还不够清晰,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不配套,培养培训资源、渠道、模式需要更有效地整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突破骨干教师激励机制,避免形成新的“大锅饭”。对培训者培训的关注力度不够。关注全体教师,建设“一流队伍”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总体战略(一)指导思想1、坚持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立足上海和徐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国家和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