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县委检查分析报告讨论稿海东送稿2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共循化县委常委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自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县委带领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对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讨论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制约因素和存在的差距,认真查摆了县委常委会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县委常委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材料,现报告如下:一、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常委会在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县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和各级党政组织,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奋力推动循化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8.32亿元,比2002年增长119.5%,年均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4241万元,比2002年增长77.1%,年均增长9.99%;县属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比2002年增长90.5%,年均增长1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亿元,比2002年增长148.45%,年均增长16.3%,几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回顾十六大以来的发展历程,主要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成效。(一)深化县情认识,理清发展思路。近年来,基于循化县区位特色和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的把握,我们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大力发-2-展“特色农牧业、民族工业、旅游业、劳务经济”四大特色产业,“项目工作、招商引资、改善民生”三大重点,“新农村建设、特色城镇建设”两大主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循化这一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思路,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完全符合循化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不断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一核两椒”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核桃种植面积达2万亩、线辣椒2万亩、花椒6500亩,农业结构调整面由2002年的51%提高到84%。强力实施“西繁东育”、“自繁自育”工程,大力发展农区现代畜牧业,畜牧业收入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38.8%。二是依托农畜产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了一批无污染、原生态的特色农畜产品、旅游产品加工产业和清真食品用品精深加工产业,不断调整工业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通过孟达天池、骆驼泉等重点景区招商引资,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宣传,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合、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特色旅游业发展新格局。四是发展以“拉面经济”为主的特色劳务经济。深入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强化农民工素质,打造“撒拉人家”、宁巴石匠、黄河石艺等劳务品牌,保持了特色劳务经济强劲发展势头。2008年,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2万人(次),实现劳务输入1.7亿元。(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累计完成38条县乡公路建设,公路总里程达到1580公里,县域公路初-3-步形成了“两纵四横四条路”的主骨架网络,特别是投资1.64亿元实施了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硬化公路的目标。全面完成了农网、城网改造,县、乡、村、户通电率均达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73%,自办节目覆盖率达43%;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9%,程控电话到村率达82.5%。实施安全人饮等工程47项,解决了10.12万人、28.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等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20.5%提高到30%。加大行政审批制度、农村牧区综合、小型水利产权制度等改革,制订出台加快非公有制经济、旅游业、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使全县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四)发展公共事业,着力改善民生。一是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县新增城镇住宅面积26.48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2年的13.2平方米增加到18.4平方米。完成了41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投资1737万元实施了积石镇新建村和查汗都斯乡新建村示范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二是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2007年以来,共实施民生项目18项,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三是继续做好城乡卫生事业和计划生育工作。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5.8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4‰以内。四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参合率达99.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稳步推进,参保率达72%。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4-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新建敬老院4所,实施“重建家园”等农村危房改造1068户。五是扎实推进扶贫和就业工作。自2004年以来累计争取扶贫资金8453万元,实施扶贫整存推进等项目520多个,使3.35万人稳定脱贫。(五)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宗教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网络体系,狠抓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循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去年“3·14”事件发生后,县委常委会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妥善处理和应对各种挑战,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六)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强化领导,切实加强县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和分工负责制,健全了县委班子在学习调研、议事决策、廉洁从政和作风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二是固本强基,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全面推行农村党组织“星级考核制”,向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等做法,深入开展机关支部“联姻”结对帮扶农村支部、“四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服务等活动。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895万元高标准建成了10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三是提高素质,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制订出台了《循化县干部管理暂行规定》,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作风状况明显好转。-5-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的共识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形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贯彻落实科发展观,科学决策,少走弯路,使各项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只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咬住发展不放松,扭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全力以赴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只有正确处理沿黄乡镇与中上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依法管理与优化环境、深化改革与保持稳定等关系,切实把“好”与“快”统一起来,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四,必须坚持发展特色经济。只有立足特色、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一核两椒”产业带建设和规模养殖为主的现代特色农牧业、“撒拉人家”品牌建设为主的劳务经济、撒拉族民俗文化为主的特色旅游业、工业集中区建设为主的特色民族工业,才能走出一条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第五,必须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只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视信访工作,妥善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和“平安循化”创建活动,加强宗教寺院社会管理工作,才能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6-第六,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三、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常委班子在逐步发展中理清了思路、找准了定位,探索出了一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发展的路子还不是很宽,发展的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增长形式还比较单一,各项社会事业还比较滞后,在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之路方面任务仍很艰巨,在发展意识、发展举措和推动发展的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委常委会班子广泛开展问计于民,求政于民,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对县委常委会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建议,共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36条,经归纳为21条。在此基础上,县委常委一班人进行认真梳理综合、分析检查,找准了县委常委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第一,在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识上存在四种倾向一是存在“安于现状”的思想倾向。对县情认识得还不够清,缺乏横比意识和忧患意识,有时满足于当前发展取得的成就,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的意识。二是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倾向。习惯于四平八稳的工作方式,加快发展的视野不够广,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强,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和处置习惯用固定的思维和老办法,有时工作僵化教条,成效甚微。三-7-是存在“片面发展”的思想倾向。缺乏全局观念,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识不够强,以往发展中片面强调提高经济总量,过于注重用GDP等经济指标来衡量发展,忽略了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四是存在“被动应付”的思想倾向。少数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工作缺乏超前谋划、未雨绸缪的思想意识,遇到困难任务习惯于过关了事,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缺少拼劲、闯劲和实干精神。第二,在推动科学发展的举措上急需破解三个难题一是特色经济优势不明显,急需破解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水平不高的难题。农牧业发展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一核两椒”等特色农业发展规模较小,效益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优势。农村产业化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带动力不强,中介机构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民众创业方面缺乏政策措施引导,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方面措施还不够多;全县工业发展总量小,缺乏工业发展的项目支撑,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旅游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能力不足,旅游宣传推介、景点建设和产品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管理水平层次较低、服务质量不高,还未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二是城乡差距明显,急需破解农民不富的难题。城乡发展“二元结构”较突出,200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为3.4: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拉大;全县还有少数农民危房急需维修改造,部分行政村还依然存在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的问题。财政扶贫资金紧缺,虽然实施了扶-8-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异地扶贫等项目,截止2008年底全县2.44万人尚未脱贫,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难度仍较大,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民生保障任务艰巨,急需破解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难题。城镇建设总体建设规划还不够科学,在完善功能、提高品位方面投资不足,道路、环卫等城市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教育发展中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学前教育发展较慢,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平衡,高中教育缺少品牌,职业教育缺少特色。教育管理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条件亟需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寺院社会管理工作任务艰巨。第三,在推动科学发展的保障上存在两个薄弱环节一是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方面,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等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