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大多表现为眨眼、皱眉、缩鼻、歪嘴、摇头、耸肩或肢体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喉中怪声和秽语。西医对其病因不明确,氟哌啶醇一直为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首选药物,但因可产生嗜睡、乏力、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治疗不能持久。中医治疗本病毒副作用小且疗效显著,较西医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辨证分型尚无定论,然就其病理产物而言离不开风、痰、瘀三者相兼,影响气机调畅而发病。同时本病表现多为脏腑受累,五脏虚虚实实,应从整体上调整脏腑,平秘阴阳。故将近十年来,中医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时针对脏腑的选药及特点综述如下。1、从肝论治及药物选择宣桂祺[1]认为治疗本病应按照“肝风”辨证施治,主要采用养阴平肝、镇静祛风、涤痰通络的治法。常选用白芍、炙鳖甲养阴平肝;龙齿、茯神、磁石、生龙骨、生牡蛎镇静祛痰;天麻、钩藤、蝉蜕、地龙平肝熄风;石菖蒲开心通窍;益智仁温脾暖肾;秦艽、防风祛外风。吕玉霞等[2]以“抽动灵冲剂”治疗,选用白芍养血柔肝、平抑肝阳,并指出白芍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均有抑制作用;天麻具有熄风止惊、平肝潜阳之功效,其主要成分天麻素能影响脑内儿茶酚胺类递质含量的作用,两者共为君药,以达平肝潜阳、熄风止动之功效。珍珠母具有平肝潜阳之功能;钩藤具有平肝、镇痉熄风之功效,有效成分钩藤碱,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动物自发活动的增强,降低大鼠脑皮层的兴奋性,并对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有协同作用,可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具有抗惊厥作用。张士卿[3]治疗本病常融柔肝、平肝、清肝、疏肝、健脾化痰、活血通窍诸法为一体,选桑叶、菊花以平肝疏风;柴胡疏肝;白芍养血柔肝;配伍郁金行气活血;石菖蒲开窍化湿;胆南星祛风解痉、燥湿化痰;同时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配伍滋阴养血之品。黄建群[4]的定抽方中重用石决明、牡蛎、珍珠母三味平肝熄风药,以潜阳定抽;配僵蚕、钩藤、天麻入肝经,有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之功,同时配合健脾和胃、理气化痰药,共奏平肝熄风、涤痰宁神之功。2、从脾论治及药物选择《内经》云:“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凝聚为痰。”小儿素有脾常不足之说。方思远[5]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是脾虚。脾主运化,升降功能失常,运化功能障碍,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聚成痰,痰成之后郁而化热化风,风痰鼓动则导致本病发生。故而治疗上以健脾化痰熄风为主,且认为健脾为治疗本病的第一要务。健脾药多选党参、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等;化痰药可选用法半夏、陈皮、胆南星、天竺黄、枳实、石菖蒲、远志等;熄风药可选用僵蚕、全蝎、钩藤、牡蛎、龙骨、龟板、天麻等。解晓红[6]认为土虚木亢为本病之根本,以扶土抑木法为治疗该病的基本法则,处方由《医宗金鉴》的缓肝理脾汤化裁而来。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为四君子汤,以健脾益气为主;配合焦四仙、陈皮消积化滞,开胃行气以助脾胃之运化,使水谷、水湿得以正常运转;半夏辛温,燥湿化痰,与陈皮、茯苓、甘草合为二陈汤,主健脾化痰之效;同时配伍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白芍养血荣筋,柔肝安脾;地龙清热安神止痉;钩藤熄风定惊止抽;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天麻熄风祛痰止痉。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痰、平肝潜阳、镇静宁神、熄风止痉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于作洋等[7-8]采用健脾平肝汤治疗本病,方中选用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配伍白芍、钩藤、菊花、天麻、全蝎平肝熄风,健脾巧配平肝,相得益彰。同时他们认为木瓜入肺、脾、肝三经。刘弼臣认为,该病因肺病日久必损于脾,故在病后期,多出现肺脾气虚之象,治宜健脾益肺,用六君子意使肺脾强健,卫外功能增强,则外邪难侵,病不宜复发[9]。张雨雷[10]认为“治肝之病当先实脾”,从治脾着手,重在运脾以柔肝,其风动自止。组方中常重用山药、白术、白扁豆、石斛、茯苓以培脾土;辅以谷芽、麦芽、百部、槟榔、黄芩等消积滞、清湿热;佐以柴胡、天麻、防风、刺蒺藜等疏肝气、养肝血、熄肝风,以达到脾土健旺、气血充足、肝木条达、虚风自除的目的。倪世美[11]的脑清灵口服液中以山楂、山药培补后天、益气健脾、和中养胃,以杜绝生痰之源。刘成全[12]认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风痰,而治其风痰,必先健脾,脾健则痰消,风熄抽搐自止。故方中除祛风化痰外,还选用苍术、白术、法半夏、茯苓等以健脾化痰,共奏健脾化痰之效。3、从肾论治及药物选择“阴主柔静,阳主刚躁”,阴失内藏镇守,则阳浮于外而行为乖戾。汪受传[13]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脏腑阴阳失调,即阴静不足,阳动有余,以虚证为主,但虚中有实,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是本病的分型之一,当治以滋阴潜阳、柔肝滋肾,方选杞菊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生地黄、菊花、枸杞子、牡丹皮、胡黄连、夏枯草、谷精草、煅龙骨、煅牡蛎、白芍等。方中生地黄、枸杞子、白芍滋养肝肾之阴;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安神定志;菊花、谷精草、夏枯草清热明目,泻火熄风;牡丹皮、胡黄连更增滋阴清热之力。诸药合用,共奏滋阴降火、柔肝止痉之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肾虚则木失滋养而肆意亢为,致虚风内动。丁丽君[14]拟健儿聪脑汤,选制何首乌、桑椹子以滋阴补肾;白芍、焦三仙等健脾柔肝。吴心芳等[15]采用补肾祛风止动汤(威灵仙、枸杞子、杜仲、黄芪、白术、防风、地龙、全蝎、桑枝、桂枝、钩藤、白芍、炙甘草)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30例,痊愈11例,显效4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4、从心论治及药物选择李安源等[16]的宁动颗粒在治疗上采用养心柔肝、熄风止痉的原则。宁动颗粒方中以党参、麦冬、白芍为君,补气益阴、养心安神、柔肝缓急。汪受传认为[13]若小儿所欲不遂,情志不舒,劳伤心脾,心不能藏神则神志飞扬不定,记忆力差,秽语不能自控,少寐多动。正如《灵枢》中所言:“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脾两虚证治以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组方中用茯苓、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煅龙骨、煅牡蛎定志宁心,并结合健脾补虚养血之药使心神得养,脾气得健,抽动可止。郭映君[17]选用百合甘麦大枣汤,其中以炙甘草补益心脾;百合、淮小麦、大枣养心安神;煅龙骨、琥珀粉重镇安神。王悟云[18]在运用清肝健脾养心安神汤中,对于气虚劳神太过、心神失养者,加黄芪、远志、益智仁、太子参、莲子心等益气养心安神。5、从肺论治及药物选择刘弼臣[19]在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过程中另辟蹊径,认为当从肺而治。他认为小儿“肺常不足”,且肺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不耐寒热,易为外邪所侵,或从皮毛而入,或由口鼻上受,肺皆首当其冲。肺为邪侵易致传变,肺在五行属金,若肺金有病,不能发挥正常克制肝木的作用,则肝木有余,有余之肝木又可乘脾使土虚;肺金病,则肾水不足,不足之肾水又不能正常克制心火,使心火有余。这与小儿“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肾常虚”的特点一致。且刘老认为若肺金宣降不及,则肝气有余而亢动,所以应当从肺论治,组方中常选辛夷、苍耳子、玄参、板蓝根、山豆根清肺利咽,祛除风痰;配伍木瓜、半夏、伸筋草豁痰祛风;钩藤平肝;全蝎、蜈蚣搜风止惊。6、从胃肠论治及药物选择孔祥勇等[20]认为诊断本病还可以“腹部是否压痛”为诊断要点之一,他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病常兼有易感冒、乏力、面色萎黄等虚象,究其原因是由于肠胃积滞,中焦气机不利,脾胃运化失职、难以运化水谷为精微以充养四肢百骸。此时虚象是由因实致虚所致,实则以肠胃积滞为本。此外,肠胃积滞一般大便表现正常或略偏干,有部分患儿便溏。治疗上当遵《金匮要略》“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的原则,以通腑导滞、消食化积为法。首选生大黄为君;辅以槟榔、枳实、砂仁、莱菔子、焦三仙、鸡内金行气消食导滞;积滞日久,脾胃运化不利、湿浊内生,故以陈皮、半夏、石菖蒲、茯苓、竹茹化湿和胃;食积日久化热,用连翘、黄连清热散结。7、展望总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脏腑辨证,多从肝、脾、肾、心论治,亦有从肺、从胃肠论治,脏腑均有涉猎,但偏重不同,主要是个人临床经验的总结,目前少有规范化研究。中药较西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目前由于缺乏明确的疗效评定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故中医治疗尚属探索阶段。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病在中药治疗阶段症状可以明显减轻,但患儿常因调护不当或者饮食不慎而诱发疾病,使病症复发或者表现为螺旋式加重,故当重视病症缓解时期的治疗,同时进一步明确本病的诱发因素;(2)目前中医治疗本病仍从整体出发,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为准则,药物运用庞杂,绝大多数的中药在治疗本病中的疗效机制及其毒副作用评定仍不明确,当进一步筛选出疗效明显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3)目前本病疗程不确定,仍需要长期服药,而孩子服药的持续性不确定,故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剂型和用药方式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8、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症新进展菏泽中医端木经过多年研究认为,该病既然出现这么多治法,但效果尚不理想的原因,考虑是否还未找到根本方法,只是多从细枝末节考虑的原因。治疗抽动症,要充分尊重国内名家经验,学习他们的长处,但也要进一步开拓视野,解放思想,从新的角度和高度重新提炼与审视抽动症。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能够也应该找到从根本上治疗抽动症的方法。他认为,抽动症为本虚标实,国内中医界对此无任何异议,既然抽动症为脾虚、肝虚、肾虚等虚证引发,即大胆提出“儿童抽动只需补”的新观点,独辟蹊径,找到一条治疗抽动症的根本方法,得到同道的广泛认可和赞许。根据此理论创制的龙凤固颜膏组方高屋建瓴,配伍构思巧妙,阴阳互补、补而不滞、综合调理五脏平衡,口感甘甜,是孩子乐于接受的剂型,易于消化吸收,具有见效快、不复发的特点,且无任何副作用,不同于现有任何方剂和治法,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得到患者家长的认可,在抽动症治疗中具有开发成国家新药的重大临床价值。(摘自龙凤固颜膏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