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调研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再局限于居住,而是更多地关注它的方方面面:便捷、美观、健康、自然等,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捧的热点。郁金苑小区是我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了。通过对这块地更深一步的调查研究,使我极大的加深了对小区的认识。以下将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整理,将对郁金苑小区做简单的道路分析、景观分析、建筑单体与组合体的分析、小区功能分析等。接下来根据我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做一些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由于停车难几乎是大多数小区都难以避免的问题,在下文中将重点分析小车停车问题,以便在今后的规划学习中能更加的重视,并把其规划好。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问题措施前言:居住是城乡居民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居住功能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住区规划也是城乡规划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通过结合书本的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一般以人口的规模作为住区规模的主要标志,主要受以下因素决定: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以及住宅层数等。住区规划的任务是科学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满足特定居住对象的需要。编织一个成功的住区规划的重要组成因素一般包括:合理地段选址、城市设计框架、住区基地规划布局和住宅建筑设计等方面。住区的组成要素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它应当满足居民的宜居需求,同时促进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水平。住区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住区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住区及环境的整体性、经济性、科学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领域性与社会性、健康性等。一:小区的地理区位小区位于东流路与石台路的交口,属于政务区天鹅湖片区。通过图中,我可以看出他的教育医疗条件是比较便利的。小区的各项指标。小区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容积率:2.00,有停车位446个,绿化比例为45%,建筑类型:多层和小高层住宅两类户型面积:每户78平方米到120平方米左右。小区的住宅组合形式绝大多数采取坐北朝南,行列式布置。通过山墙错落关系,使布局更加灵活。小区局部向心布置,形成一个小的院落。局部采用沿街商住的组合形式二:小区内道路交通组织;郁金苑内的主要道路系统采用外环形,形成聚合感,其道路通而不畅,避免了外来车辆的干扰。其组团多为南北向入口以加强“邻里交往”联系与“空间领域”,增加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其道路既有规划好的道路,又有人为踩踏出的绿间小道,道路形式多样。在道路设置上都是相当合理的,人车分流,主要道路通而不畅,而且能结合地形。从一个组团走到另一个组团,而每每都有新的发现。打破这种单调的第一要素是对地形起伏的充分利用,行走在小区中,时常可以观看不同标高的人们的各种活动,常常有些意想不到的乐趣。三:小区的景观绿化系统小区开发的主题是建设大型生态居住区,整个区域围绕主题公园,沿景观轴线错落有致地布置多层住宅区,小高层住宅区点线面的结合方式大型乔木与多种灌木组合种植。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由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构成。居住区的优美景观环境,不仅直接提高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还能消除都市的喧嚣,松弛神经安抚情绪,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进而从整体上可提高城市环境的景观质量。为了充分取得景观效果,小区内在景观视角上不仅有高低落差的景观,也有百年老树,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一丝凉意,也有自家种植绿化,带来了不同的层次感。同时赋予这个公园小区公共活动场所的功能。可是也有一些随意乱植,不仅单一,而且没有起到良好的景观。居住地居民在小区绿地里游览,游人一般是由老、中、少不同的人群组成。他们又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约占游人一半以上。调查表明老年人一般要求能容纳多人聚集活动的场地或较大面积的建筑休息设施,场地和设施要求铺装平坦以利于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一些青年人则多喜欢较为僻静少干扰的地段,也有进行体育运动的场地,或读报、宣传等设施,相对地说,他们在绿地中的私密性活动较多;少年儿童则喜爱在较大的活动场地或绿地中玩耍。由于老年人和儿童的认知感不同,因此产生的行为也是不同。调查发现老年人一般喜欢在坐在边缘的石板上。观察周围活动或者互相聆听交谈。而大广场地以及各种游乐设施则是成为儿童的娱乐的天地。虽然老年人和儿童两者喜欢的领域不同,但是往往老年人出来活动时是照看儿童的。而且在乒乓球游乐场所那的铺地采用较软材质,比较人性化的设计。四、配套设施:发现的问题:1.私家车占用消防通道。私人车辆占用消防车辆是小区消防车道阻塞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小区停车场不够或者收费昂贵,很多业主都将车停在小区消防通道,这样往往延迟消防救援黄金时间,给发生火灾的业主造成重大损失。2.垃圾处理。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发现有居民在焚烧垃圾,这对小区居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如果小区立面增设垃圾集中处理的地方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3.绿化方面的问题。我发现小区立面的树种种植有些不大合理。因为大部分小区住房的前面终止了高达的乔木,虽然赋予了景观的层次感,但是却遮挡了室内的光线,影响了生活的质量。因此如果适当退让些距离将会合理一点。五、关于小区道路规划的探讨。我们知道一个小区规划最关键的一部分即时道路系统的规划。因此,解决好道路的问题其他的也相对轻松了。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居住与道路就是相伴发展的。有怎样的居住水平,就需要有怎样的道路与之相适应。人类早期没有固定的住所,因此也没有固定的道路。《尔雅》中说:“道者蹈也,路者露也”,就是说当时的道路是由于人的行走而自然产生的。后来人类逐步形成聚居部落及至出现城市,产生固定的居住区,出现了居住区道路。居住区交通道路,包括步行小径和车行道路。道路是住宅区的空间形态骨架,是住宅区功能布局的基础,在居民的居住心理方面,它是住宅区家居归属的基本脉络,起着“家”与“环境”的连接作用,同时它又是居民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通道,有着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因此,根据交通方式的划分,居住区的道路组织分为机动车通行和非机动车通行两种系统:有机动车通行系统包括人车混行和人车分流方式;非机动车系统中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车库一般设置在底层或院落边的集中式车库,故其常与步行共用道路。以下对不同的道路组织系统进行分析:1.非机动车通行系统。非机动车通行系统采用人行街巷里弄的道路,通过居住区的周边停车、主要出入口停车或完全地下停车等方式将机动车辆限制在生活区域以外,仅提供货运车、救护车、消防车、搬家车等特殊服务车辆及非机动车辆出入,同时,通过人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将居住区各组成单元组织起来。这种道路组织系统可以减少机动车引起的废气、噪音等污染以及交通堵塞,同时可以减少道路占地面积,又能设计创造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邻里交往气氛,以及紧凑又富有生机的生活空间和安全、安静、洁静的居住环境,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道路组织方式,有助于社区的统一与人际亲近。为保证采用这种道路组织系统的居住区的顺利运行,必须要有充足的周边条件:可以通往城市各个区域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或小型快捷的的士服务,以及限制小型车辆而促进非机动车交通方式的城市道路系统。这些城市道路系统可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客运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汽车交通发生量,同时为创造无机动车通行的居住小区提供有利的条件。2.机动车通行系统1人车混行系统。人车混行系统即采用分级组成道路网理论(英国人布恰兰于1963年提出的),它提出居住区内各级道路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服务区域和交通特征:居住区级道路(8-10m)一般服务范围广,通行速度高,交通量大;小区级道路(6-8m)负责收集产生于各居住单元(组团、住宅院落等〕的出入交通并输送进主干道或城市干道,起交通聚散的作用;组团级道路3-4m)专为组团、住宅院落服务,负担出入交通,车行速度低,交通流量小。根据其道路网理论,为了实现安静和安全的生活环境,道路网应该像动物的循环系统那样,按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顺序连接,并逐级减小服务区域。这样居住区级道路和组团级道路不直接相连,小区级道路起到缓冲的作用,大大增强居住区级道路的交通流量,又可以减少过往车辆对组团院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住地区内的人车矛盾。2人车分流系统。该理论是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并于1933年由美国建筑师斯泰恩和规划师莱特在新泽西州纽约郊区的雷特朋居住区中实施。这种人车分流的道路组织方式以住宅庭院或组团为居住单位组织周边式住宅区,每个居住单位有一条直接开口于周围道路的尽端式或半环式车行道路,住宅的后院面向这些车行道,汽车可直接开进后院;步行道路将中心绿地、公共服务设施连接起来,并伸入到居住单位的正面,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家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这种系统使步行道路和车行道路完全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道路系统,行人与汽车分别通行,不产生平面交叉,居民通过步行系统在内部自由活动,不受外部车行交通的干扰,这样,能够保证住宅院落居住生活环境的安静和安全,使住宅区内各项生活活动能正常舒适地进行,避免了机动车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这种人车分流形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居住区,有时其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组织常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紧密结合并分期、分阶段实施。3.人车部分分流系统。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组织系统采用折中的方式。一些居住区规划设计因经济、地段等因素不能采用完全人车分流方式,只能在局部运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车混行系统与人车分流系统各自的优势:a.在道路横断面上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分离而形成的一种人车适时分行的道路交通方式。在经济尚不发达时期,汽车交通量虽有增加,但人车矛盾不甚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分流方式既保障了步行安全,又能充分发挥机动车道的效用。同时,在汽车较少时,行人与自行车还可以利用机动车道进行出入交通或其他生活行为。但随着汽车的大量增加,这种方式在安全与环境问题上将会愈来愈显示出局限性。b.在人车混行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在住宅组团、绿地等居住区内部用地之间设置局部的专用道路(如局部的步行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等)。结语:总而言之,在当今世界的居住区规划中有多种道路组织方式可以选择,而且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交通方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的道路组织,人车共存和人车部分分流两种人车道路组织方式仍有较大的适用性,而完全人车分流作为新汽车时代的产物,有其优越性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故对于采用某种道路组织方式,要根据当地现有的情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城市的再开发在许多地方正紧急的开展着,改造后的城市在迅速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对小区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探讨如何提高小区的空间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以及有利于自然能源的开发和节能,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从重视内部环境到重视整个空间环境上。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并遵循人与自然共生的原则,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创造一个科技环保、健康舒适的宜人社区居住环境。通过本次的调查,我们已初步掌握了居住小区调研的理论知识。让我们对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道路,活动场所有了更好的认识。并知道了居住小区的设计要点。让我们知道我们在扎实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的同时,也一定要多多了。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设标准、用地条件、日照间距、公共绿地、建筑密度、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等因素来合理确定。应满足防灾救灾、配建设施及小区物业管理等需求,从而创造一个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