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案的结构形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微格教案的结构形式年月日学校班级主讲教师科目课题名教学目标时间分配授课行为授课技能学习行为教学媒体微格教学教案1学校北京二0六中学课题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主讲人曲小波教学目标1.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2.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的产生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时间分配(分)教师教学行为(讲解、提问、演示)教学技能构成要素学生学习行为(预想的回答等)需准备的视听教具、板书00.002.0先请大家看一幅照片。这幅被评为1980年最佳新闻照片的题为“乌干达旱灾的恶果”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呢?—一只骨瘦如柴的非洲儿童的手。它告诉我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人还受着饥饿的威胁直观导入集中注意引起动机集中注意力观察思考幻灯片:《乌干达旱灾的恶果》板书:粮食问题04.0再请看一幅照片。它题为“极度饥渴”,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洲儿童在救援水车到来时表现出的对水的渴望在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什么呢?—草原退化、沙漠面积扩大等环境问题直观导入集中注意引起动机满怀兴趣地观察思考幻灯片:《极度饥渴》板书:环境问题07.0今天我们就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这个地区的许多国家独立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迅速增长,1978~1988年,非洲人口增长34%,粮食只增长24%。同时,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农业生产落后,迅速增长的人口迫使人们用原始的方法毁林毁草过度的开荒,由此产生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沙漠面积扩大等环境问题,环境恶化带来了旱灾等灾害,又加剧了粮食问题建立联系思考板书: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1.问题的产生板书:人口问题板书:长期的殖民统治板书:过度开荒07.5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是我们转承引导思考板书:解决的下面要研究的内容途径微格教学教案2学校顺义县城关三中高一课题褶皱主讲人李琦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褶皱”的概念2.让学生认识褶皱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内因与外因关系的教育时间分配(分)教师教学技能(讲解、提问、演示等)教学技能构成要素学生学习行为(预想的回答等)需准备的视听教具、板书00.000.5以上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的定义,下面,我们学习它的基本构造类型注意语调板书:2.基本构造类型01.0地质构造是地壳在漫长的运动过程中给我们留下的“足迹”,类型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褶皱和断层,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褶皱转承语要清晰板书1)褶皱0.30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并且一层一层地沉积,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岩层若到水平方向的挤压力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提问语注意语速学生答:弯曲对!我们把因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变形称为褶皱。在褶皱中,有向上弯曲和向下弯曲两种情况,每一个弯曲,不管它是向上的,还是向下的,都是一个褶曲强化语要中肯板画:褶皱板画褶曲板画(背斜、向斜)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只有两个以上的褶曲才能称为褶皱。于是,我们研究褶皱就先从褶曲开始。从形态上看,我们一般把向上拱起的岩层称当背斜,向下弯曲的岩层称为向斜。背斜和向斜是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描述用手势要形象板书:背斜向斜下面,我们一起深入到褶曲的内部,去看看背斜和向斜的构造转承语投影片:《背斜和向斜示意图》这是因受力形成的褶皱构造。请看图例(指注意语言学生答:由老板书:中心图例)这是新岩层,越往下面的岩层越老。下面.我们分析背斜构造,我们从背斜的中心向两翼作一条水平线,观察一下,背斜的内部由中心向两翼,岩层新老有什么变化?再分析向斜:向斜内部由中心向两翼,岩层新老有什么变化?对!向斜内部岩层中心新、两翼老逻辑到新学生答:由新到老老、两翼新板书:中心新、两翼老05.0我们在认识背斜、向斜的时候,不要简单从形态上判断,还应当从内部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在野外,一般就是用这种方法判断背斜和向斜以上我们学习了背斜和向斜,这些地质构造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呢?转承语学生答: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板书: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对不对呢?对,但不全是这样,自然界中也有恰恰相反的情况请大家看投影:这里,背斜形成了谷地,向斜反而形成了山岭,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提问语注意语气投影片:《背斜成谷示意图》我们假想这是个水平岩层,若受到挤压力的作用,会形成背斜。大家看,背斜顶部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裂隙呢?是因为这里受到了张力的作用,裂隙使背斜的顶部质地疏松注意语言逻辑学生答:裂缝《岩层模型》08.0岩层受到挤压力以后也可能形成向斜构造,这里是向斜的槽部,由于槽部受到的是挤压力,越挤越坚实请大家分析,在流水、风等外力作用下,是背斜的顶部,还是向斜的槽部容易受到外力的侵蚀呢?对!向斜槽部因质地坚实反而不易被侵蚀注意语言逻辑学生答:背斜顶部《岩层模型》下面,让我们从投影片上看一看背斜是如何从顶部开始被侵蚀的让我们追溯到若干万年以前,假想这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皱构造,起初,确实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也就是构造形态与地表起伏一致随着岁月长河向前流淌,在外力作用下,背斜疏松的顶部首先描述要生动学生答: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复合幻灯投影片:《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过程示意日》被侵蚀掉了(翻片)几万年过去了,外力不断作用于地表,背斜继续被侵蚀(翻片)斗转星移,又是多少多少万年过去了,在外力永不停息的作用下,我们看,出现了什么现象?(翻片)14.0根据刚才的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来呢?我来概括一下:在新形成的年轻的褶皱山地,一般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在形成时代较老的褶皱山地,在外力的作用下,常常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如北京西山的百花山,高达1000多米,就是个向斜构造。事实上,自然界中,地表形态的形成要比我们刚才描述的复杂得多,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借助录像来观察褶皱构造及地形的实际情况。注意语言逻辑录像:《地壳运动》节选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