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人教版选修1)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14-20)1.营养物质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是否加入琼脂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只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2.固体培养基菌落种群3.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硝酸盐等无机氮源,CO2,糖类等有机物,N2,CO2,NH3,糖类等有机物,硝酸盐等无机氮源以及含氮的有机物。4.某细菌培养基的配方蛋白胨葡萄糖NaCl牛肉膏蒸馏水含量10g10g2g0.4g1000mL提供的主要营养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碳源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5.防止外来杂菌入侵,(1)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酒精擦拭、氯气消毒)、紫外线消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消毒等。(2)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等)、干热灭菌(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等)、高压蒸汽灭菌等(培养基、培养皿等),高压蒸汽灭菌法。(3)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等6.3)pH4)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5)倒平板,酒精灯火焰,倒置(即皿盖在下,皿底在上),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7平板划线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经过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接种环1)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图略,见书18页2)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3)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中,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菌,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三角玻璃刮刀火焰附近。用移液管吸取1ml培养的菌液,注入9ml无菌水,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3次,充分混匀,这样稀释了101倍,以此类推。8.颜色、形状、大小等,说明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可能是培养基或者接种过程未达到无菌操作。设置空白对照9.固体斜面培养基,4℃冰箱保存,菌种容易污染或产生变异。甘油管藏法。相关习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ABCACABCDACBDABDBABCDB17.(1)异养需氧型与氧结合生成水(2)异养厌氧型(3)①基因突变②初级(即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③细菌a1能合成营养物质乙,细菌a2能合成营养物质甲(或两者分别能合成对方所不能合成的营养物质)18.(1)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分(2)固体分离和计数(3)①防止培养基的温度过高使培养皿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培养基的温度过高而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③让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快速生长繁殖19.(1)温度酸碱度易培养生活周期短(2)灭菌消毒损伤DNA的结构(3)比例合适(4)鉴定(或分类)(5)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6)灭菌20.(1)碳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2)高压蒸汽灭菌(3)恒温培养箱无菌水(4)多高(5)盐(或NaCl)选择性培养基二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人教版选修1p21-p26)1.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70-80℃高温条件。2.仅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3仅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4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只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5.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直接计数等,稀释涂布平板法,菌落,活菌。菌落数,活菌,菌落数。30-300,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6.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进行接种(或者接种等量的无菌水)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7.这是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株/kg)是不同的,例如在干旱土壤中的上层样本中: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数约为2185万,放线菌数约为477万,霉菌数约为23.1万。因此,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图2-7是稀释涂布的过程8.对照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牛肉膏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9.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相关习题12DC3.(1)不接近真实值,接种前将菌液摇匀后重新实验(2)可能是土样不同,也可能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方案有二:一是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配制有问题。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4.(1)电荷(带电情况)迁移速度(2)碳源氮源(3)数量(4)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灭菌5.(1)选择培养基对羟基苯甲酸(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惟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选择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浓度(4)对羟基苯甲酸(5)对照实验说明通过选择培养的确得到了需要分离的目标微生物(6)单菌落挑取,即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火焰旁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6.(1)将原始菌种涂布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生长出的菌落即为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2)质粒载体(3)选择作用通过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保留下来,数量较少(4)对照实验最终获得的抗药性细菌一直没有接触链霉素(5)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8.(1)4葡萄糖尿素(2)固体选择(3)在该培养基中,惟一的氮源是尿素,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4)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5)酚红红9.(1)平板划线稀释①每次划线前要灼烧;②冷却后从上一区域划线末端开始划;③首尾区不重叠(2)NaNO3尿素、葡萄糖氮源和碳纤维素粉刚果红红色(3)甲同学只涂布了两个平板,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丙同学虽然涂布了三个平板,但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数据缺乏正确性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人教版选修1p27-p30)1.纤维素酶,葡萄糖。CR,纤维素,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纤维素,刚果红,刚果红和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透明圈,是否产生透明圈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本实验流程与课题2的流程的区别如下。课题2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直接分离得到菌落。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增殖后,再将菌液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其他步骤基本一致。3.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4.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cm左右腐殖土壤中。5.稀释涂布,鉴别,选择培养,分离到。仅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配制刚果红和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的鉴别培养基。6.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再到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7.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8设置对照,对照的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则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如果观察到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9.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菌悬液涂布到刚果红培养基上→挑选透明圈的菌落→发酵培养10.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采用单位时间产物(葡萄糖)的生成量和底物(纤维素)的消耗量相关习题1.D2.(1)苯酚A稀释涂布平板(2)④的培养基中没有加入苯酚作为碳源,⑤的培养基中加入苯酚作为碳源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避免水分蒸发影响细菌生长,同时又可防止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3)5只洁净培养瓶一分别加入相同的培养基(加等量的苯酚,用pH试纸检测这5只瓶内培养基的pH,用苯酚调试使之相等,苯酚是惟一的碳源)一分别接种5种等量的来自不同菌株的菌种一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一再用pH试纸检测这5只瓶内培养基的pH。苯酚显酸性,不同菌株降解苯酚的能力不同,5只瓶内培养基中的苯酚被分解的量不同,所以pH不同,用pH试纸检测这5只瓶内培养基的pH,从而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4)从制备培养基到接种与培养等全部实验过程中要无菌操作3.D4.C5.(1)①甲同学结果无效,因为只涂布了一个平板,没有设置重复组,因此结果不具有说服力。②乙同学结果无效,因为这位同学虽然考虑到设置重复组的问题,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③在设计实验时,在该浓度下至少涂布了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统计的菌落数为要在30-300之间,且各平板统计的菌落数相差不大,取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④固体;⑤用高温蒸汽灭菌(2)⑥用加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分离酵母菌(2分)⑦用高温培养条件分离Taq耐热菌(2分)⑧热稳定DNA聚合酶6.(1)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调低pH值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2)提供高糖和酸性的筛选环境;获得单菌落;能生长代表该菌落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3分,每选对1个给1分)(3)隔绝空气(4)pH值的大小,pH值越小取样时间越靠后(5)缺乏相应分解酶系(或缺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酵母菌中转人分解酶系相关基因;利用酶或微生物分解麦秆;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分解麦秆;将酵母菌与其他能分解麦秆的微生物混合发酵。(答对任意两项得2分)(6)结合在模板DNA上,提供DNA延伸起始位点;催化DNA子链的合成7(1)去壁,PEG(2)稀释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