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回顾及剖析金融危机的定义金德尔伯格在其名著《金融危机史》中用了个很有趣的比喻:金融危机“就像美丽的女人一样,很难明确定义,但遇到时可以认出”。米什金:金融危机是以资产价格急剧下跌与许多金融与非金融企业破产为特征的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历史上的金融危机荷兰郁金香事件法国密西西比灾难英国的南海泡沫1929年经济大危机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一、疯狂的花朵:荷兰郁金香事件1602年,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诞生。这个被喻为“海上马车夫”的、人口不足200万的小国迅速崛起:当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成立,阿姆斯特丹银行也诞生了。随后,股票交易、信用交易、期货交易被发明创造出来。阿姆斯特丹成为全球金融中心。这个用创新来引领世界前行的新盟主,享受着世界之巅的辉煌:先进和政治、灿烂的文化,强大的军事,发达的经济。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切的葬送者竟然是来自自然界的一种花朵——郁金香。郁金香,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南北沿岸。郁金香一词源于土耳其语,意为“穆斯林头巾”。16世纪中,郁金香从土耳其引入西欧,其美艳立即让西欧人如痴如醉。尤其是在以追求时尚著称的法国,郁金香是身份的象征。据说在当时,一支名贵品种的球茎可以在巴黎换一套房子。“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大仲马(郁金香让生活在19世纪的大仲马如此恭维,可见法国人浓厚的郁金香情结)16世纪末,一个名为克卢修斯的园丁把郁金香的球茎带到寒冷的荷兰,并成功地培育出第一株荷兰郁金香。如果说,法国人追求郁金香是为了时尚的话,这种狂热一旦同荷兰发达的资本主义交易制度联系起来就不那么浪漫了,美丽也可以成为这个新兴的商人国家的交易对称和发财的途径。商人们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的球茎,各种交易会和拍卖会层出不穷,很多人靠买卖球茎大发横财。郁金香被按照颜色、外形等分为不同的等级,种植出奇异的郁金香成为人们最伟大的梦想。据说一名英国水手因为将一枚郁金香球茎当作洋葱误食而被花园主人私自监禁了10年!1634年,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专门开设了一个分支机构用于交易郁金香。郁金香的价格就像交易者的热情只涨不跌,所有参加者都可以获利。一时间,郁金香价格飞涨,交易者人人发财。1635年,致命的黑死病突然席卷荷兰。通常情况下,在经历灾难以后,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末日情结”——这么大的痛苦都经历了,还有什么可在乎的?经历了死亡威胁的荷兰人,也有了什么者无所谓的精神状态。为了一夜暴富,天生就有冒险精神的荷兰人放弃自己坚守多年的传统商业,几乎举国都投入到郁金香冒险中,郁金香狂潮越来越荒唐。1636年底到1637年初,荷兰人对郁金香的投机热情接近沸点。需求量太大了,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已经收获和球茎,开始买卖尚未收获和球茎,于是郁金香期货市场应运而生。当时,荷兰人的年均收入是150盾,而最普通的球茎售价在1637年1月为64盾,2月涨到了1668盾。著名的稀有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从1623年的1000盾涨到1636年的5500盾,1637年为6700盾。1637年2月4日,郁金香市场突然急转直下,卖出的抛单突然没有承接。在人们狐疑之际,卖出的数量越来越多,竟然无人买进。郁金香价格一路暴跌,几天之内就跌去了25%。为了挽救暴跌的市场,交易所与大户联手救市,宣布对持有郁金香的人给予奖励,还召开一些虚假的拍卖会制定出虚高的价格。似乎一夜之间,荷兰人突然明白手中的郁金香不过是一种连洋葱都不如的植物,开始纷纷抛售。几周之内,郁金香价格跌幅超过90%,那些所谓的名品跌幅甚至超过95%。郁金香事件严重摧毁了荷兰的商业基础——传统商业衰退、经济萧条,同时,资本由于被大量投入到投机事件中使原来强盛的海外殖民地贸易也大受影响。郁金香事件还使荷兰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再有勇气尝试新的金融制度,各种管制变得严格而繁琐。此时,隔海相望的英国法国悄悄崛起了,日不落帝国时代取代了海上马车夫时代。郁金香泡沫何以破灭?从现存的记录看,有些迹象可以被认为是崩溃的导火索一般从土耳其来的球茎到港引发供给过剩一场为了救济孤儿的物品拍卖导致人们突然认识到郁金香不能吃、不能用,没有任何人价值。二、赌徒治国者:法国密西西比灾难1694年,一个出身于苏格兰爱丁堡银行业世家的青年银行家约翰·劳在一场争风吃醋的决斗中杀死了对手,被判终生监禁。经过精心策划,他成功越狱,逃离了不列颠岛。他在欧洲大陆四处游荡,依靠一手绝佳的赌技在赌场混出很大的名气,不仅吃喝不愁,还结交了许多达官贵人,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法兰西摄政王的奥尔良公爵。法国路易十四热衷于东征西伐,死后留给奥尔良公爵的是萧条的经济和臃肿的官僚体系,财政濒临崩溃:近30亿利弗尔的债务,每年的利息是9000万,占到政府全部收入的56%。无奈之下,公爵下令重铸货币,金属重量比原来轻了20%。同时,加重赋税,设立各种税收条目,并严惩偷税漏税,力图以此增加国家收入改善财政状况。但是,横征暴敛的结果是民怨四起,国家危机四伏。在经济政策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公爵想起了赌友约翰1716年5月,法国政府批准约翰·劳在巴黎建立了一家私人银行即通用银行。该银行拥有货币发行权,所发行的货币可以用来兑换硬币,甚至可以用来缴纳政府税收。通用银行以其资本金(600万利弗尔)10倍的数量发行了6000万利弗尔的纸币,并以低息向市场供应。大量的低息贷款增加了流动性,刺激法国经济走出低谷,政府收入增加,负债减少。同时,通用银行自身利润也在增加。这又成了银行信誉的保障,使老百姓对纸币的信心大增。初战告捷后,约翰·劳和公爵商议一个更大的计划:成立一家股份公司,彻底解决国家的债务危机。成立一家持续高盈利的有吸引力的股份公司,大量发行股票,要求人们以手里持有的国库券来认购股票,原来持有国库券的人就从国家的债权人变成了私人公司的股东。公司在收到国库券后交还给国家财政部注销。于是国家的债务就解除了。作为削减债务的报酬,政府每年支付较低利息给公司。由于当时法国政府信誉差,面值500的国库券在市场上仅值100左右。密西西比公司在招股时,可以用市场价格仅为100左右的国库券换取面值500的优质公司股票。为了刺激人们愿意将手中的国库券变成公司股票,必须让公司有稳定丰厚的利润,从而使人们确信,持有股票的利润更高、更安全。要使公司有稳定可靠的利润,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公司拥有“独家经营权”(在经济学上通称为“特许权”,现在的中国有许多政府企业如电信、石油等也靠着特许经营权获得超额利润)。1717年,密西西比公司成立了。法国政府赋予该公司拥有密西西比河流域广阔地区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贸易的独家垄断权。据传说那个地区有大量的金银矿产。同时,公爵还承诺,将来会把更多的其他地区贸易的独家经营权赋予该公司。1718年,法国政府将烟草专卖权交给密西西比公司。同年11月,旗下塞内加尔公司成立,专门负责对非洲的殖民地贸易。1719年,旗下印度公司成立,几乎垄断了法国除欧洲以外的所有对外贸易。公司承包了皇家造币厂,后来全面接管了皇家银行的经营权。1719年8月,取得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暴利的公司前景,加上约翰·劳高涨的人气指标,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变成法国人疯抢的目标。公司从第一次IPO开始,在短时期内就疯狂增资扩股。每一次增发,都引起股价暴涨和抢购,股价3年内涨了40倍。为了加速收回国库券,密西西比公司一直在发行新股。在巨大的利益诱使下,人们开始在市场上收购国库券来购买股票。市场一度出现流动性不足。约翰·劳立即加大纸币投放,源源不断的纸币被印出来。市场上流动性的增大,又将股价推得更高。当时的法国还没有股票交易所,约翰·劳在其住所设立了新股认购处。无数人日夜排队等待领取认购的表格。更多的人就在此地进行着股票的交易。人们购买股票不再理会公司未来的来绩如何,只在乎可以赚取差价。密西西比股票实际上已经成为投机的符号。泡沫破裂了!1720年的一天,孔蒂亲王要求按照自己的价格请约翰·劳给他配售一批股票被拒绝。盛怒的亲王赶着三马车的纸币来到约翰·劳的银行要求兑成金属货币,同时,抛售密西西比股票,力图打压股价进行报复。亲王的举动提醒了一些投资者,他们明白股价不可能永远这么飞涨,开始一点点卖出股票,并偷偷兑换金属货币。密西西比股票卖压初现。就在此时,一批受“路易斯安那发现大金矿”传闻刺激的淘金者两手空空地回到巴黎,宣告密西西比公司给大家的黄金梦是假的。人们真的害怕了,股票抛售潮也就不可避免了。几个月下来,股价跌到不及最高峰时的1%。1720年12月,约翰·劳再一次亡命天涯。1729年,客死在威尼斯,墓碑上写着:“这里安息的是一个著名的苏格兰人,他是独一无二的算术家,并且用自己的代数学法则使法国人民倾家荡产”。三、英国的南海泡沫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政府连年战争债台高筑,民间虽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但苦于金融投资渠道少只有购买国债。1711年,牛津伯爵罗伯特·哈里组建南海公司,邀请持有900万英镑以上国债个人成为公司股东——以私人股权换国家债权。伯爵从此绑架了英国政府。作为这种爱国义举的回报,南海公司获得了:代表英国与南美洲以及南太平洋诸岛进行贸易的权力公司经营的烟草、酒、醋可以永久性退税政府授权并帮助南海公司进行非洲贩奴业务南海公司的董事们编造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和谣言吸引投资者,以此推高股价。第一个被诱惑的人就是英国国王。国王以为自己遇到了英国版的约翰·劳,政府的巨额债务可以甩掉了。国王还认购了10万英镑的南海股票。南海公司用股票为工具向政府人员行贿,既推动了股价的上涨又为公司寻求到了政治保护。第一次股票认购,议员128人,贵族58人第二次,议员190人,贵族73人第三次,议员352人,贵族119人南海公司引发了一股波及全英国的泡沫公司投机潮。南海股票神话让每一个英国人都想念买股票就可以发大财。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买得到南海公司的股票,于是他们就把目光盯在那些新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上。对股票的狂热追求催生了大批莫名其妙的公司。甚至有一家公司在招股时说“公司即将开展一项赚钱的生意,不过现在无法说明是什么生意”,第二天清早等着认购的人就排了几公里长。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公司倒闭的消息传到英国。南海股价一泻千里。到年底时,股价从夏天的最高点1000多英镑跌到100多。大科学家牛顿也是这场泡沫的受害者——损失了2万英镑。泡沫过后。这位自然科学家发出了那句震动金融学神经的名言“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行,却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当然,损失最大的还是英国的经济。除了经济萧条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英国人提起股份公司和股票就害怕。在此后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没有发行过一张股票。四、1929年经济大危机1919-1929年被称为美国的黄金十年——其生产力增长率前无古人,股市一路上扬。在乐观情绪的影响下,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们包括凯恩斯等也投身股市。1929年9月3日,股指达到历史最高点381.17点后出现几年来少有的疲态。同时各种悲观言论开始多起来。1929年10月24日10点,交易刚开始,突然有人抛出2万股通用电气,紧接着又抛出2万股铜业公司。这两个巨额卖单打破了市场的宁静,卖单蜂拥而出,股价狂泻。那天史称“黑色的星期四”,但是欧洲第二天才知道,所以欧洲人把它称作黑色星期五。10月24日中午,国民商业银行、大通银行、保证信托银行、信孚银行、第一国家银行、摩根财团决定共同出资成立救市基金,大盘被稳住25日,周五,胡佛总统发表文告“美国的基本企业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股市反弹26日,周六。媒体声称,前一天救市的银行家宣称将继续向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当天,股市相对较平稳。28日,周一,谣言四起。股市再次暴跌,而人们期待的救市英雄并没出现。道指当天跌幅达13%。这一天史称“黑色的星期一”。29日,周二。后来人们公认这一天最黑,称为“黑色的星期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