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一章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稀缺性与经济学一、资源的稀缺性(一)“经济”的含义•西方文献中,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经济论》中首次使用“经济”一词。•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出现“经济”一词。•现代的“经济”一词含义更广泛,可泛指人类社会一切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也有节约、节俭的意思。(二)稀缺性•自由物品(FreeGoods)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随意取得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经济物品(EconomicGoods)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物品,如房子、汽车、粮食。•经济物品的特点:有用性、要花费代价、价格为正、稀缺性•经济资源(economicresources)也叫稀缺资源(scarceresources)或生产要素(factorsofproduction),是指那些用于生产商品或劳务所必须投入的物品。判断标准是价格大于0。•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来自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的矛盾。•稀缺:指任何社会在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物品上所存在着的自然的限制。•稀缺具有相对性与绝对性。•稀缺法则:资源和物品相对于人类无限欲望的有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合理使用资源和物品(有所选择)的客观要求。二、选择与机会成本•恩格斯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乐需要和发展需要•马斯洛分为五个层次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选择,指根据现有资源和人们的需要,决定生产的种类、数量,即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就是指当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或劳务时所放弃的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如果某一种资源有两种以上的其他用途,那么,机会成本就是指其中最有价值的用途所创造的收益。机会成本是指所放弃的“次佳”(secondbest)选择产生的收益。三、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既定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最大限度产品组合的集合(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意义:1、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稀缺性的具体化。2、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的选择的含义。3、生产可能性边界有助于理解效率。4、生产可能性边界有助于理解机会成本变动的规律。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J·斯蒂格利茨(J·Stiglitz):“经济学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使用方式。”•N·曼昆(N·Mankiw)“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美国权威的国际经济学百科全书对经济学的定义是“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变化的需要或欲望的科学。•简言之,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第二节经济与经济体制一、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资源配置(resourcesallocation)•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二、经济主体与市场•经济活动中三种类型的经济主体:居民(消费者)、厂商(企业)和政府。•经济活动中的市场可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生产要素(factorofproduction)是指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经济资源。•西方经济学家的资源分类: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劳动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提供劳务,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土地包括土地以及地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即不仅包括土地,还包括山川、河流、森林、矿藏等一切自然资源,土地可以给生产提供场所、原料和动力。•资本指资本品或投资品,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设备、建筑物、工具和其他用于生产的制成品。•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三、不同经济体制的特征与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私有制与分散决策。价格机制。•计划经济:公有制与集中决策。•混合经济:市场机制在许多领域决定价格和产量,而政府却通过税收、支出方案和规章制度来调节市场。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第三节微观经济学的假定条件和研究方法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完全理性假设: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总是受利已动机的驱使,总是从个人经济利益出发;在作出经济决策时,总是要对各种可能的抉择进行权衡比较,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完全信息假设:即消费者和厂商可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如果对政府新近公布的一项最低工资法令进行经济分析,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产生的效应。这项法令将如何影响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是否会增加失业?哪些人受损?哪些人受益?2、政策效应的大小。法令实行后,失业会上升多少?新增的失业人口如何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分配?在职工人的工资上升多少?3、政策的利弊得失。新失业工人的损失与在职工人的受益相比,哪个更大?新法令是利大于弊,抑或得不偿失?•实证分析:“是什么”的问题,人类所面临的实际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问题。实证研究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从逻辑上加以证实,不带有价值判断。描述因果关系的命题或陈述•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而不作另外的选择,它涉及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伦理道德标准不同,对同一经济事物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政策选择和特定政策选择的设计。(二)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均衡分析: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边际分析:是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学分析的一种方法,是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三)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一种理论结构。一个经济模型可用文字来说明(叙述法、散文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来表达(代数法),还可以用几何图形来显示(几何法、图画法)。•经济模型有两个组成部分:假设与含义。第四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经济学发展的五个阶段•重商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当代西方经济学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分析对象居民、厂商、市场国民经济总体研究中心市场价格国民收入主要目标个体利益最大社会福利最大三、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一)经济学家的主要工作•发现事实•解释现象•检验理论(二)人是趋利避害的(三)经济学是一种致用之学•经济学与个人智慧•经济学指导政策的制定本章小结•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等经济学概念。•经济学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