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商业银行及其经营管理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有银行改革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商业银行存在的必要性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商业银行形式与制度的演变商业银行的业务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近代银行的产生及特征商业银行的发展:现代银行的出现及其特征(一)近代银行的产生及特征近代银行的产生货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银行世界上最早的近代银行:1171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银行是1845年英国人在广州开设的丽如银行(东方银行)近代银行的特征高利贷银行;主要服务于政府;业务简单。1.中国建设银行—CBC—“存不存?”2.中国银行—BC—“不存。”3.中国农业银行—ABC—“啊,不存。”4.中国工商银行——ICBC——“爱存不存。”5.民生银行——CMSB——“存吗?傻比”6.招商银行——CMBC——“存吗?白痴!”7.兴业银行——CIB——“存一百”8.国家开发银行——CDB——“存点吧!”9.“北京市商业银行——BCCB——“白存存不?”10.汇丰银行——HSBC——“还是不存。”(二)商业银行的发展:现代银行的出现及特征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两条途径:高利贷银行的自我转化;股份制银行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商业银行: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我国最早的商业银行:1897年的中国通商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特征:利率适当;以工商企业和居民家庭为服务对象;业务复杂;具有存款创造能力;以盈利极大化为经营目标二、商业银行存在的必要性降低交易费用金融市场交易成本高,如准入成本、佣金成本、信息收集成本等。商业银行的出现可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克服信息非对称信息非对称是金融市场上的普遍现象。商业银行可以克服信息非对称。三、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企业是特殊企业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职能资产转化职能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职能支付中介职能金融服务金融中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甄别有潜力的借款人,并形成关于他们信用的信息。四、商业银行形式及制度的演变商业银行的形式及其演变商业银行的制度及其演变(一)商业银行的形式及其演变商业银行的基本形式: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商业银行形式的演变:职能分工型⇒全能型。标志:1999年《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案》的颁布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2005年2月20日联合公布并开始实施《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按照规定,中国商业银行可直接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我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范围(二)商业银行制度及其演变商业银行的基本制度:单一银行制度和分支行制度商业银行制度的演变:单一银行制度⇒分支行制度演变的过程:银行持股公司制度(集团银行制)⇒连锁银行制⇒代理行制度演变的标志:1994年8月4日和9月13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里格—尼尔1994年银行跨州经营和跨州设立分行之效率法案》,以此打破了银行经营领域上的限制,鼓励跨州经营和平等竞争。五、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资本和负债两项。1.商业银行的资本商业银行的资本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发挥着营业、保护和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功能,因此资本充足率已成为国际银行监管的一个重要标准。《巴塞尔协议》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个部分,并规定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⑴核心资本(一级资本)核心资本的构成:核心资本指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是银行资本的构成部分,至少要占资本总额的50%,不得低于兑现金融资产总额的4%。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按照章程规定或合同、协议约定,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即投资者的出资比例或股东的股权比例,是确定所有者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份额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资本公积:资本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盈余公积:企业从税后净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⑵附属资本(二级资本)附属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次级债务组成包括贷款呆账准备、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和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2.负债被动型负债:被动型负债指的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主动型负债:主动型负债指的是商业银行的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向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发行债券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回购协议。(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现金资产放款贴现证券投资1、现金资产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主要是为了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对于银行防范挤兑风险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构成: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同业存放和托收未达款。2、放款商业银行的放款业务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商业银行的放款通常可分为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两种。商业银行的放款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违约风险利率风险贷款审查的“6C”原则按照贷款质量进行分类资产证券化不良贷款2003年11月26日,标准普尔将中国8家商业银行评为垃圾等级。我国曾经将不良贷款定义为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即一逾两呆)的总和。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二、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三、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四、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五、损失贷款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西方银行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衡量标准,即通常所称的贷款审查“6C”原则,“6C”即:(1)品德(Character)(2)能力(Capacity)(3)资本(Capital)(4)担保(Collateral)(5)经营环境(Condition)(6)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3、贴现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期的票据,为其融资的行为。365nrP银行折扣额)365-1365nrPnrPP(贴现付款额2004年3月23日,企业销售商品收到一张面值为10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汇票。5月2日,企业将上述票据到银行贴现,银行贴现率为8%。假定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则票据贴现利息和贴现付款额?票据到期值=10000x(1+6%/2)=10300(元)该应收票据到期日为9月23日,其贴现天数应为144天(185-41)或(30+30+31+31+23-1)票据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天数/365=10300x8%x144/365=329.60(元)贴现额=10300-329.6=9970.4(元)4、证券投资商业银行的形式不同,证券投资的范围不同。从全能性银行角度讲,商业银行投资的目的是:获得盈利;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完全凭借其中介人的地位,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服务费的业务。常见的中间业务:结算业务、信托业务、承兑业务、代理业务、租赁业务等1.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与货币收付有关的技术性业务。商业银行可借助于票据、汇兑、信用证等方式来为客户办理结算,发达国家已建立起电子资金划拨系统。2.信托业务信托业务是指银行收客户的委托,为其代为管理、营运资金或财产等的业务。银行的信托业务可分为个人信托和法人信托。早期的信托业务主要是资金信托和财产信托,在当今社会,事务性的信托已成为银行信托业务的重要内容。3.承兑业务承兑业务是指银行承诺为客户开出的商业汇票承担付款保证的业务。4.代理融通业务代理融通业务是指银行在为客户收取应收账款等业务活动中为其提供资金融通的业务。5.租赁业务租赁业务是指由银行购买固定资产设备,出租给客户使用收取租金的业务。租赁的形式主要有两类:融资性租赁、操作性租赁。第二节商业银行存款创造与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相关的两对概念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因素一、与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相关的两对概念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存款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率(一)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指的是商业银行以现金形式所吸收的存款和中央银行为其所提供的贷款。它是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基础。由此可见,原始存款未必是存款。派生存款,也称作衍生存款,它是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原始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资产业务而新创造出来的存款。(二)存款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应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两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所提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与原始存款的比率,它由中央银行确定。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提取的超额准备金与所吸收存款的比率。二、商业银行存款创造假设条件1.假定商业银行只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那么也就意味着,超额准备金(率)=02.假定银行客户将收入的一切款项都存入银行而不提起现金,那也就意味着提现(率)或称现金漏损(率)=0(非现金结算假定)3.假定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假定)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过程三、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因素现实当中,上述1、2假定是不存在的,即商业银行的超准备金率和客户的提现率不可能等于零。为此,它们便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另外对那些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不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国家来说,还需考虑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问题。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第三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由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的。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均衡统一。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前)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资产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一)资产管理理论管理重心: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方法:资产项目的调整。具体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莫尔顿于1918年提出)、预期收入理论(普鲁克诺于1949年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性贷款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也称为真实票据理论.该理论从银行资金大量来源于活期存款这一客观现实出发,着眼于保持资产流动性需要,认为银行只应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由于放款与商品周转相联系,故期限短,同时,放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有真实商业票据为凭证,一旦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可以处理所抵押的商品,收回贷款.这既符合流动性的需要,又适当考虑到盈利性.局限性:①这种带有自偿特征的放款理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长期资金的需求,也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