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地区农业灾害地理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2013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论文1德州地区农业灾害地理的研究季云婷(德州学院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德州253023)摘要:对德州地区农业灾害地理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回顾与评述,阐述了德州地区农业灾害的类型,分别探讨了气象灾害、生态灾害、生物灾害、地质灾害及水文灾害对德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德州地区农业灾害的成因以及防治对策。灾害性天气只是农业成灾的外部环境条件(环境胁迫)。在这种环境胁迫下,农业生产系统是否最终成灾,还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系统本身对这种环境胁迫的应对和作用。因此对农业灾害的研究是国家农业发展的需要。关键词:农业灾害;德州;灾害灾情;成因;引言农业生产在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绝对的支撑的作用,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正朝着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农业生产仍然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农业灾害的威胁。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四川南部与云南大部气温偏高,降水稀少,土壤墒情持续下降,库塘蓄水严重不足,旱情持续发展,无灌溉条件地区冬小麦和油菜产量形成受到较大影响,马铃薯、春玉米播种困难,烤烟和一季稻无法适时移栽。截至2012年4月,干旱造成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38.4万公顷,成灾面积30.5万公顷,绝收面积9.3万公顷,损失粮食5224.37万斤,农业经济损失16.0亿元。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比重依然较大,而且还有一部分地区仍然处在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对农业灾害的研究防治依然是整个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重要议题。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因此对德州地区农业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对我国农业生产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对今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1农业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农业自然灾害就是指影响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和对农作物收成起破坏作用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旱、雨雪冰冻、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然而,农业灾害是由自然灾害一起的。广义而言,农业灾害是指凡直接危及大农业部门动植物生命活动及农业生产环境,进而危及人类生活的自然或人为的异常现象。我国农业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灾害给百姓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2013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论文2巨大损失,加强农业灾害管理已成为保障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2农业灾害的种类2.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冻害、大风、冰雹、沙尘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气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但目前也有向山区、高原延伸的趋势,如今年在西南各省发生的特大旱灾和洪涝灾害。与温度有关的高温热害、低温冻害、冰雪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南方各省、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但目前高温热害也开始向北方侵袭,前几天北京的地面温度达到了68℃,而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则席卷了中国南方地区。暴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而地处中国中部的神农架,这几年被大风损毁的庄稼也已不在少数。据统计,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0—870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1~2万人)的40%。特别是20世纪末至今,我国就发生了十几次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1998年的大水、2008年的冰冻雪灾我们一定记忆犹新,而今年的干旱、越来越频繁的沙尘暴更是让我们体现到了大自然的威力。2.2生态灾害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这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荒漠化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石漠化则以我国的云、贵、桂三省区最为严重。其中以贵州省的面积最大。此外,海洋带发生的赤潮、海岸侵蚀也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几大生态问题。在我国造成生态灾害有自然原因,如气象、地质和地貌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过量放牧;滥砍、滥挖、滥采;滥垦;滥用水资源等。因此,合理的开发资源、提高环保意识才能更好地避免自然灾害对我国造成的损失。2.3生物灾害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2013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论文3生物灾害在全国普遍存在,不同地区内,病、虫、鼠、杂草等的种类不同。“紫茎泽兰”、“水葫芦”等恶性杂草已在云贵高原、江浙一带形成生态灾害。再如这些年在我区发生的马陆危害,核桃害虫、稻飞虱以及当前各种知名不知名的农作物病虫害,五号病、蓝耳病、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动物传染病害,其危害程度已不亚于气象灾害,有的已经开始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恐慌。2.4地质灾害我国地质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灾害种类齐全,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活火山、崩塌和地面裂缝等。而地震因发生隐藏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被称为“群害之首”。2008年的四川地震、今年的青海玉树地震,给我们的心底加上了一道深深的烙印。在我区,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松柏铜镲沟滑坡带更是不得不让我们随时警醒。2.5水文灾害我国河流众多,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灾害频繁发生。几年来灾害损失的统计表明,水文气象灾害所造成的伤害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当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主要针对水文灾害中的暴雨、洪涝、山洪等灾害,根据其天气形势和气候特征、区域水文等进行研究,从根部找到灾害发生的原因,并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地防治。3德州地区概况3.1自然地理条件德州市面上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京沪铁路、石德铁路和在建的德龙烟铁路在这里交汇,是山东的北大门,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形为典型的黄河冲击平原。受黄河主流泛道、漫流沉积、静流沉积及风力堆积等因素共同影响,德州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平缓倾斜,平原之中又有起伏,大平小不平,岗、坡、洼相间分布,地面高程在33.6~5.3米之间。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具有显著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时数2724.8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1%;年辐射总量126.5千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12.9℃;7月份平均气温26.9℃;1月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2013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论文4份平均气温-3.4℃;日平均气温≤5℃严寒日期平均54天,最长89天,最短3天;日平均气温≥30℃炎热日期平均34天,最长74天,最短仅一天。冷年占25.1%,暖年占28.5%,正常年占46.4%。无霜期及初、终日无霜期平均201天,最长223天,最短177天;平均初霜日23/10,最早6/10,最晚30/10。平均终霜日1/4,最晚11/4。气象灾害的特点是旱年多于涝年,大旱后转涝,大涝后又转旱;一年里旱中有涝,涝中有旱;有全年旱,无全年涝;春旱,夏涝,晚秋又旱是一般自然规律。3.2社会经济条件德州辖一区两市八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560万。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30.56亿元,增长12.1%,增速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比上年同期提升了六个位次。从产业结构来看,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0.9:54.2:34.9,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4.39亿元,增长5.2%;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5.0%,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08.65亿元,增长14.7%;贡献率为67.2%,拉动GDP增长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77.52亿元,增长10.2%;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27.8%,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2012年全市税收收入实现159.31亿元,占GDP比重为7.1%,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20.24亿元,首次突破12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6.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0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1位;占GDP的比重为5.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40元,比上年增加2669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02元,比上年增加1252元,增长15%,增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2]。4德州地区农业灾害灾情4.1农业气象灾害灾情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往往是大范围的,是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既具有深刻的地球物理环境背景,又和农业因素密切相关,具有持续、积累和交替的特点。德州作为我国重要粮棉产地对气象农业自然灾害反应敏感。德州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象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2013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论文5灾害频繁,每年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旱年多于涝年,大旱后转涝,大涝后又转旱;一年里旱中有涝,涝中有旱;有全年旱,无全年涝;春旱,夏涝,晚秋又旱是一般规律。拒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旱涝等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数亿元。2011年因暴雨导致七县市受灾,受灾人口51.61万,受灾的7个县市区分别为德城区、陵县、乐陵、平原、庆云、开发区、宁津。受灾人口最多的是宁津县,达到15.18万人,其次为庆云和陵县。山东德州七县市农田受灾面积达5.153万公顷,陵县成灾面积最大,为1.2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5亿元,为7个受灾县市区中经济损失最大的。德州市农科院的300亩试验田受损严重,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等作物严重倒伏。倒伏作物中最为严重的是玉米和高粱,试验田中几乎全部倒伏,估计减产50%以上。同时,试验基础设施亦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近20万元[3,4]]。4.1.1旱灾灾情近40年统计,本市出现全年性严重干旱达7次,占总年数的l8%,平均5.7年一遇。其中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年份为1951、1965、1968、1972、1986、1988、1989年.1965年全年降水只有256,7毫米,为正常年降水的43.5%。以上年份均出现过河道断流、井水干涸、禾苗枯槁的现象。除全年性干旱外,主要是春旱,其次是秋旱和夏旱。40年内出现春旱22次,为l0年6遇。春旱严重的年份有1952、1955、1960、1961、1962、1967、1972、1973、1974、1978、1981、1984、1988年,其中1955、1961年的春季降雨均不足20毫米。1955年春冬连续无降水日数长达185天,1960年为156天.1961年则长达238天。严重春早,导致春苗误时,麦季减收。1961年,“立夏”尚未种春田,小麦无分蘖,收获不及种粮[5]。4.1.2洪涝灾情水灾,包括内涝与河决。旧志记载的“大水”、内涝与河决常不分,民国期间(1912~1948年)37年内,德州因大水致灾7次,其中只有1次因降雨集中而内涝(1937午7、8月降雨491,4毫米),其余6次均为运河决口所致。建国后40年内,共发生水灾6次,其中河决1次,内涝5次。最严重的内涝是1961、1962、1964年。2012年山东省部分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引发洪涝灾害。据统计德州市乐陵市、平原县、庆云县,东营市广饶县6.6万人受灾,13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1500余间房屋倒塌,3500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2013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论文6余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8千公顷,其中绝收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