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神经元是由()组成的。A.细胞体、树突和轴突B.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和轴突2.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实践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是()。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3.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4.“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是由于()引起的。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对比关系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刺激物的新异性5.穿竖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苗条,穿横条图案衣服的人显得胖些,这是()。A.选择性B.整体性C.错觉D.恒常性6.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7.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8.创造力的核心要素是()。A.聚合思维B.直觉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9.入学后,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形式是()。A.概念形成B.概念构建C.概念同化D.概念顺应10.动机是指()。A.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B.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驱动力C.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D.个人对认识和探究活动的一种倾向11.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情感产生的基础?()A.生理需要B.动机C.兴趣D.社会需要12.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A.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B.规则的发现学习C.从范例中学习D.以上答案都不对13.培养()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A.道德认知B.道德行为习惯C.道德信念D.道德意志14.在某种情况下,教师向学生提出某些道德要求,但学生并不一定立刻接受它们,甚至拒绝接受,这种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称为()。A.道德判断B.道德认识C.意义障碍D.意义抗拒15.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A.行动对抗B.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D.互相为难16.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三层次为()。A.归属与爱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7.()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实行监督,有人把它比之为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无需任何外在形式的监督,而听命于内心自我监督的行为才是真正自觉的意志行为表现。A.自我监督B.自我控制C.自我检查D.自我观察1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人的个性的()。A.整体性B.稳定性C.社会性D.独特性19.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20.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叫()。A.上位学习B.建构C.强化D.消退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__________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2.__________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是心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3.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4.__________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只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想起的某些旧经验,如“触景生情”等。5.从个体发展与思维凭借物(思维的工具)方面区分,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__________和抽象思维三种。6.儿童的恐怖症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动物恐怖症、见人恐怖症、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8.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的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称之为__________。9.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__________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10.皮亚杰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__________与道德判断两个方面。11.从总体上讲,小学儿童在班级中选择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和——的特点。12.__________对小学儿童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具有关键的影响。13.__________是个体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它直接导致情绪的产生,也推动认识和意志的发展。14.小学低年级儿童兴趣稳定性差,带有很大__________,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而表现为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15.__________是指自己对自己怀有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16.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条件作为保证。这种基本条件即__________。17.__________为儿童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水分、空气、阳光、养料等。18.所谓__________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学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商发展?2.如何对待儿童逃学或出走的儿童?3.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表现出哪些规律?4.小学教育应怎样培养儿童的志向?5.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及其表现。四、论述题(10分)试从观察品质方面举例说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水平。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2.B【解析】应用心理学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实践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3.B【解析】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普通心理学。4.B【解析】“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是由于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引起的。5.C【解析】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6.D【解析】对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感知时,觉得很熟悉,确认是以前感知过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再认。7.B【解析】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叫做情境依存性记忆。8.C【解析】创造力的核心要素是创造性思维。9.C【解析】儿童入学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加,概念同化逐渐成为他们掌握概念的主要形式。所谓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去接受一个新的概念。10.A【解析】动机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11.D【解析】通常把那些与生理需要(如安全、饮食、性生活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例如,由于饮食的需求是否满足而引起的惬意或愁绪,由于安全是否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怖或安全等。而把那些与社会需要(如交往、文娱、教育、道德、劳动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例如爱情、友谊、荣誉感、责任感、热爱集体、爱国主义等。12.C【解析】认知技能的学习方法:从范例中学习;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策略选择。其中,从范例中学习是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13.C【解析】培养道德信念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14.C【解析】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向学生提出某些道德要求,但是学生并不一定立刻接受它们,甚至拒绝接受。这些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称为“意义障碍”。15.A【解析】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16.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说。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的需要,属维持生命的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如躲避危险等;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人际交往和交流感情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即追求社会肯定的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17.A【解析】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实行监督,有人把它比之为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无需任何外在形式的监督,而听命于内心自我监督的行为才是真正自觉的意志行为表现。18.D【解析】性格是一组能展示个人独特风格的心理特征之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了人的个性的独特性。19.C【解析】教育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0.B【解析】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叫建构。二、填空题1.交往活动2.普通心理学3.知觉的选择性4.无意再现5.形象思维6.特殊境遇恐怖症学校恐怖症7.意志8.意志行动9.道德意志10.道德情感11.同质性趋上性12.学习行为13.需要14.情境性15.自我体验16.能力17.物质环境18.感性知识三、简答题1.教学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商发展?答:(1)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2)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各学科知识内在的情感成分,丰富学生理智感。(3)实行愉快教育,缓解情绪紧张。2.如何对待儿童逃学或出走的儿童?答:对于已经逃学或出走的儿童,可从以下几方面给予系统帮助:(1)对出走行为表示理解,使儿童感受到将不会对出走本身做出更多的惩罚,设法让儿童不再出走和愿意接受帮助,防止造成进一步对立;(2)与儿童诚恳交谈,设法寻找出走的原因;(3)对造成儿童出走的原因做出必要的解释,但对于确实由于儿童过失造成的出走,也不可无原则地忍让迁就,因为那样做,事实上就纵容了儿童的过失;(4)对于因任性而出走的儿童,家长或教师应努力淡化这种行为,使儿童感到这种方式的社会影响效果是微弱的;(5)对于因其他社会诱因造成的儿童出走,还应注意消除一些社会影响对儿童造成的危害。3.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表现出哪些规律?答.小学儿童在道德判断上,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规律。(1)从他律到自律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即依靠他人的评价为标准)逐步发展到自律(即以自己独立的内在的评价为标准)。(2)从效果到动机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后果逐步发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达到后果与动机统一的水平。(3)由片面到全面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往往从带有较大的片面性逐步发展到比较全面、客观,从只看现象逐步发展到深入事物的本质。4.小学教育应怎样培养儿童的志向?答:志向是理想的基础,小学教育应该认真地培养儿童的志向。首先,要加强志向教育,让儿童从小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开阔眼界,扩大心胸,把自己的志向与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大业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产生较高的抱负水平。第二,要帮助儿童把志向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即把志向与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劳动结合起来;与锻炼身体、锻炼意志、锻炼品德结合起来;与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与克服困难、顽强斗争结合起来。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调整。第三,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为小学儿童树立切实可信、可钦可敬的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榜样,尤其是树立同辈的榜样,激发他们效仿榜样的愿望和行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志向的动力效能。5.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及其表现。答:(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我们已经知道,心理具有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表现为有阶段的连续过程。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心理发展的前后阶段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的发展是先前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心理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而是被高一级水平所包容和整合。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在量变期间,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稳定,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心理的质变。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心理发展的定向性有两层含义。第一,指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第二,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第二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