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互动网的模式创建和功能作用的增效策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泰来县塔子城镇中心小学2008年9月我校接到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我省中小学中华美德教育地域特色研究”课题开题通知以后,开始了《研究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互动网的模式创建和功能作用的增效策略》课题实验工作。经过三年的时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探索教育新领域,构建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大平台。总结了不少经验,解决了许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从中得到了宝贵的财富,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了搞好这项课题实验工作,学校在接到任务后,随即成立了《研究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互动网的模式创建和功能作用的增效策略》实验课题组。课题组由11人组成,课题主持人由教导主任担任,组长由大队辅导员担任,副组长由优秀家长代表担任,成员由班主任组成。在课题组成员10人当中,有2名教师是本科文化,8名是大专文化,她们年龄在25—36岁之间,都是第一线教师,教学能力都排在全镇前面,其中王鹤是市级骨干教师,县级科研骨干。其余9人当中有1人是市级骨干教师,2人是县级骨干教师,3人是县级教学能手,3人是镇级骨干教师。课题组根据试验的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实验方案,并开展一系列活动,活动做到五有:有计划、总结、教材、教师、点名册,把家长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二、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党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国内学术界倡导建立了专门研究儒家思想的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市建立了东方道德研究所,教育部设立了两个研究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课题组,部分大学开始组建国学研究院所,主要着眼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现代转化,力求为现代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寻找原动力和精神支撑点,国外学界特别是西文学者从亚洲四小龙的腾飞和中国的掘起中,引发了对东方道德的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研究氛围日趋活跃,国外孔子学院正遍及五洲,国际儒学研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文化领域出现了多元化倾向,公民道德建设一直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内容远离主体、抽象空洞,空间封闭狭窄远离社会,形式单调、被动灌输,方法落后、死记硬背,队伍单一、唱独角戏等弊端、提高中小学首先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着眼点,以改革创新青少年首先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模式为已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方方面面非常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大家长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呼声也十分强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关系到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学校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关键场所,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协调好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已成为我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为此,我校从营造良好的未来、成年人教育成长环境出发,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提出了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依托的“三维互动网的模式创建和功能作用的增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三类教育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活动长效一贯的互动式、共进式发展局面,为学生打造最优的学习成长环境,最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坚持学校教育的中心地位发挥学校的主动性教育功能。学校自身就是一个道德机构。学生道德、心理品质、身体素质、行为养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学校教育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系统性的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抓好德育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主体性,系统性的教育功能。(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2)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个性功能。(1)办好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2)定期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家庭教育研讨会”,增强家教科研氛围。(3)以《学生成长袋》为纽带,推进家校合作。(4)引导家长走近孩子,实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3、坚持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综合教育的综合性功能。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我们在进行“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互动网的模式创建和功能作用的增效策略”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一是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和利用的研究。注重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注重提高教师参与实验研究的积极性。二是把课题研究融入到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等诸方面。三是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在配合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把课题研究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化、科学化、序列化结合起来。(2)科学性原则。课题的研究必须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原则。我们在实施的每一项工作过程中,拟定的计划、制定实施方案与相关制度等都符合小学生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充分反映和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理念,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符合教育方针的相关要求。(3)实践性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开展实验、开展活动。各种实验活动方案都要通过实验、比较、总结,反复修订,力求使研究成果有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4)创造性原则。我们在研究中始终坚持以基础教育改革的理为指导,关注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关注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新动向,敢于开拓奋进,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从实验工作中分析总结升华,获得教育管理模式上的突破与构建的模式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实效。(5)发展性原则。对研究设计、研究过程等,我们都坚持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把握时代脉博,不断修订完善。我们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的实施,结合全国关于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八荣八耻”荣辱观活动,结合我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特点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发展了课题研究的内容,使课题研究更加切合我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针对学校教育“易脱离实际”问题,要通过榜样报告、节日感染、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改进课堂教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2、针对学校教育“不利个别教育”问题,可通过家、校联系,社、校沟通,形成互联网。补其之短。特别建立典型后进生的教育计划或“联教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3、针对家教存在的诸问题,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报”、“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实现家庭内部教育的合力效应。4、针对社会存在的消极影响与职责不明不实的问题,主要通过手段与政府行为,强制完善之、优化之。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进程。(一)转变观念,抓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认真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办好家长学校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需要,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努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二)共建“三位一体”的活动平台。1、不断完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细则》,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细化为“导”“促”“评”三个方面的工作,从实际出发制定评价细则。在操作层面上,将这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特别注重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导”为主,以“评”带“促”。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扩大了参与评价的主体: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社区点评、教师综评等五个方面,其中对家长参评、社区点评由各班家长委员会组织进行。使这一评价体系在督促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鞭策作用。2、注重了平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扩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阵营。我校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中,深刻的认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安排的一些相关活动都力求邀请家长与学生一同参加,以充分发挥家长对子女的督促和辅导作用。3、充分利用午间广播、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扣紧。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结合“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开展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结合“月标兵”和“学期标兵”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价。4、开展家教课。每学期请学校领导、派出所、关工委领导到校向家长传达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或报告;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聘请老干部和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孩子的父母学会做家长;每学年开展评选“优秀家长”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介绍。5、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联系家长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家长会有全校性的、年级性的二种。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有,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讲解“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系”、“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同家长经常联系,为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方法,为学校提供好的育人经验。6、采用“心手相牵”家校联系卡。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们反映最多、建议最多的是教育孩子困惑多,孩子在校表现了解少。为了切实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在家的情况,学校启动“心手相牵”家校联系制度。采用活页的家校联系卡,统一印制,每位教师人手一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随时用得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成作业的质量,课间活动的守纪,班队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值得表扬、肯定或需配合、改进的,都及时写在家校联系卡,让学生带去带回,便捷又实用。家校联系卡中,有教师的姓名、电话号码、“老师的话”,和家长的姓名、电话号码、“家长的话”。老师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或老师的要求写在“老师的话”中,家长阅读后把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写在“家长的话”中。如:老师的话:“尊敬的家长:贾静在本学期来作业写得更认真了,上课也能常常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和灿烂的笑容,让我们一起为他的进步高兴吧!但是在课间和班队活动中,他和同学相处得不够好,常常会和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今天又和同桌为了一块橡皮擦的事争吵,把同桌气哭了。希望您能多疏导,平时让他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和他人友好相处,谦让宽容的好品质。”家长的话:“敬爱的老师,您好!对于您指出我孩子的缺点我们也有同感,对于这,我们一直也很苦恼。他在家都跟爷爷、奶奶,是家里的‘小霸王’,这就是独生子女的负面影响。谢谢老师的关心,今后我们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希望我们常联系。”家校手牵手,心连心,心手相牵,家校互动。“心手相牵”家校联系卡把以前的电话交谈,家访交谈,相遇交谈的口头交谈变为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