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精神护理教案2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授课顺序总第1讲班级10护理4、5班授课教师课题第一章绪论学时2节课时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心理与精神的实质、理解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区别,掌握心理健康标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明确心理与精神护理工作对护士的基本要求。达标过程与教学环节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讨论等方式呈示教学内容。基本环节是:导入新课、讲授新内容、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时目标形成性测试自编练习册评估与反馈备注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演示、讨论教具教研室签字系主任签字3教学过程:导: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们的情绪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心情愉悦,有时抑郁寡欢,有时焦虑烦躁,有时怒不可遏。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心身处于这种状态时,心理或精神是否健康呢?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心理与精神的实质、区分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努力把握心理健康标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与精神概述一、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是灵魂、精神活动。心理是行为。心理是精神活动和行为。心理又称精神,简称心理现象,是指人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与他人和内外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活动及行为表现。二、心理的实质1、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之官则思(孟子)。王清任(1768—1831)王清任,字勋臣。清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十六日(1768年6月30日)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玉田县鸦洪桥河东村。道光十一年(1831年)卒于北京,享年63岁。清代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医学研究工作,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医林改错》两卷。王清任受祖上行医影响,20多岁习医,几年间便誉满玉田。30多岁时,到北京开药铺行医。因其医术高明,不久便名噪京师。在临床实践中,他深感中医解剖学知识不足,提出“夫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的论点。他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王清任自1797年至l828年的30余年中,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进行了解剖学的研究活动。王清任曾做过多次动物解剖实验。将动物内脏、实际所见的人体内脏同古书记载进行比较,整理了大量的笔记。在道光十年(1830年),他把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写成《医林改错》两卷,刊行于世。王清任对人的大脑也有新的认识。他推翻了几千年的“心之官则思”的错误说法,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如果脑子出了毛病,就会引起耳聋目暗、鼻塞甚至死亡。王清任的这些科学见解,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一位病人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发音器官也无损,但就是自己不能讲话。这个病人死后在解剖尸体时,发现额叶的额下回后部由于脑溢血造成一块内伤。因而证明这个部位与人的言语表达能力有关,后被确定为布氏语言区,属于这个中枢的疾病称为运动性失语症1870年,德国解剖学家弗里奇在为伤兵包扎头部创伤时,偶然碰到裸露出来的大脑皮层,引起伤兵侧肢体的运动。同时,德国神经病学家希奇格也发现,用电流直接刺激大脑皮层表面的某一部位,可以引起眼动。后来两人合作,通过试验,找到了大脑皮层运动中枢。1874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威尔尼克发现大脑颞叶的颞上回后部损伤的病人,患者听不懂言语,但自己说话很流利,不过话语没有意义。以后这个部位4被确认为“威氏语言区”,属于这个中枢的病症称为“听觉失语症”。其它发现:角回损伤,导致“失读症”,即看不懂文字;枕叶受到破坏,影响视觉;颞叶受到破坏,影响听觉;额叶某些部位受损伤,智力下降。脑的功能:接受、储存、分析、发布各种信息。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能否脱离客观现实?印度“狼孩”(1920年发现)。发现以前:“衣、食、住、行、言”——“狼的心理”。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对于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象狼那样嚎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返人类社会以后:开始逐渐出现人的心理。卡玛拉经过强化训练和教育之后,10岁时才学会站立,12岁时才学会六个单词,14岁时才学会走路,15岁时才学会45个单词,并能用手吃饭,用杯子喝水,17岁时死去,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猪孩。20世纪80年代发现于我国东北地区,是年11岁,从形体上看,分明是人,但却满身猪的习性,而且智力相当于三岁半的小孩。这个“猪孩”叫王显凤,于1974年12月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庭,其父为聋哑人,其母是一位由于大脑炎而导致的中度智残者。她出生后,父亲已经离去,母亲生活不能自理。无奈,她饿了渴了就偷吃猪食,吸吮猪奶;浑身发痒,就往墙上蹭;冷了困了,就偎依在老母猪怀里取暖、睡觉……就这样与猪生活了11年。经过八年的精心、耐心教育,王显凤的猪的习性越来越少,能生活自理,还能做一些服务社会的工作,智力已相当于小学三年级的水平(69),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正常人的水平。巴登大公国的王子。卡斯巴•豪瑟于1812年9月9日出生,一出生就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将他同普通的婴儿进行了调换,然后被当作人质扣压起来,开始由一个性格忧郁的女人抚养,3——4岁以后被关入了地牢,直到17年后他继承王位已经不可能才被释放出来。他的身高只有144cm,目光呆滞,表情如同幼儿,膝盖已经变形,走路摇摇晃晃如同刚学步的孩子。非常怕光,明视觉很差,但暗视觉特别敏锐,晚上可以辨认出180步以外马匹的数目,听觉敏锐,可以凭脚步声辨别来人,嗅觉比一般人灵敏。但智力如同幼儿。3、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际行动才能实现。三、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什么健康?1989世界卫生组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1、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2、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基本原则郭念峰教授提出的三条原则是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5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3、心理健康的标准1)心理活动强度;2)心理活动耐受力;3)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5)暗示性;6)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4、心理健康的现状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5、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心理问题引发原因单一,内容尚未泛化或部分泛化,思维仍保持严密的逻辑性,自知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人格完整或部分缺陷,能主动就医。是正常心理的不健康状态。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多数比较复杂,自我意识不完整或完全丧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人格解体,社会功能丧失,无求治愿望。病情严重者可对社会造成危害。是异常心理。6、心理问题的分类一般心理问题是近期发生的由社会的现实因素激发而引起的心境和情绪的波动,其特点是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得到理智控制,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但思维保持严密的逻辑性,人格完整。严重心理问题是由应激引起相对强烈的心身紊乱状态,其特点是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在一年之内、内容部分泛化、有时伴有某一方面人格缺陷。第二节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情绪、情感。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对人的生活起着良好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先兆。人类大部分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吗?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美国心理学家用两只猴子来做实验,这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把一只猴子放在笼子里,将其双脚绑在铜条上,然后给铜条通电。通电后猴子很痛苦,但下肢绑上了,跑不掉,它挣扎,上肢乱抓,但抓别的地方都不管用,旁边有一个弹簧拉手,是一个电源开关,当然猴子并不懂,但是经过几次偶然拉动,它可能就知道了,一拉开关就不痛苦了。猴子受苦乱抓是本能,抓对了就是学会的行为,也就是建立了一个条件反射,以后只要一通电,它不抓别处,直接就拉开关来逃避电击。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再建立一个二级条件反射。在它的前6方亮一盏红灯,红灯是一个新异刺激,所有哺乳动物对新异刺激的本能反应是“探究反射”,朝向它,关注它,看一看,听一听,以便趋利避害,有好吃的就跑过去,有危险就跑掉,这是哺乳动物的一种本能。红灯是一个中性刺激,无利无害,可是把这个红灯和电击结合起来,它就有意义了。红灯亮后过几秒钟电就来了,猴子就要拉开关。猴子非常聪明,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用不了几次,它就知道了,这个红灯不是个好东西,它是个危险的信号,红灯一亮,它就要受苦,但是没关系,一拉开关就可以避免痛苦了。所以只要红灯一亮,还不等来电,它就拉开关了。这是一个二级条件反射,这个条件反射建立之后,预备实验就算完成了,下边开始正式实验。在它的旁边,再放一只猴子,每天把这两只猴子放在同一个笼子里边6个小时,两只猴子是绑在同一根铜条上。第一只猴子一进到笼子里边,就会高度专注,聚精会神,盯着红灯,不敢丝毫懈怠和疏忽,红灯一亮赶紧拉开关,但红灯不停地亮,猴子忙得不亦乐乎,非常紧张。旁边那只猴子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它不知道红灯的含义,只是觉得好玩,在那儿看热闹,东张西望,无所事事,无所用心。这个实验只做了20几天,第一只猴子就死掉了。我想请大家猜猜,它是因为什么死的。你会不会认为它可能疏忽了,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看好那盏红灯,所以被电击死了?不是!为什么呢?第一,电压没那么高;第二,这两只猴子是绑在同一根铜条上,也就是串联,电压是一样的,如果这只猴子忘记拉开关,通电了,那只猴子也跑不掉,因为是串联哪!但是那只猴子还安然无恙,活蹦乱跳的,可见不是电击死亡。我们可能还会想到,是不是那一只猴子有病,身体不好,它本来就该死的。也不是!科学家做实验,讲究的是严格控制条件,排除各种无关因素的影响,把其他条件控制住,然后看一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什么结果,这是实验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和做法。这两只猴子一只是实验猴,另一只是对照猴,精心挑选,严格匹配,完全对等,种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健康状况完全相同,在实验之前都做了严格的检查,是两只完全健康的猴子,都没有任何疾病。它们两个在笼子外边条件也一样,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因此方方面面都控制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第一只猴子的很快死亡呢?第一只猴子是因为什么死的呢?科学家发现,它死于严重的消化道溃疡,胃烂掉了,但是实验之前体检时,它没有任何胃病,没有溃疡,这就是说它的溃疡是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天内新得的。为什么这只猴子得了溃疡而另一只猴子没有?别的条件全部都控制了,完全一样,唯一的不同是每天在笼子里的6个小时,第一只猴子要工作,它的责任重,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老担惊受怕,它的消化液和各种内分泌紊乱了,所以就会得溃疡。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当代医学把这种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叫做心因性疾病,又称心身疾病。医学模式发生了多次转变,古时候,人们认为得病是由于做了坏事,遭到老天爷惩罚,所以人要积德行善,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还有的人认为,人得病是鬼魂附体、妖魔缠身,或被狐狸精缠上了,所以就得病了,因此要请巫婆神汉跳大神,驱鬼。这都叫做迷信,不懂科学。有了科学,特别是有了医学,我们认为人得病,是由于细菌、病毒、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这叫生物医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医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认为人得病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但是现在医学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当代的医学模式叫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人得病不只是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同样能使人得病。72、人格特征。美国学者弗里曼研究发现,具有“A型人格”特征的人,易罹患心血管疾病。A型行为其特征:其一,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其二,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价实现目标;其三,以事业上的成功与否,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其四,把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试图在极少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