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资料时间:2014年9月8日地点:多功能教室辅导内容:心理换位走进学生的心灵裴斯泰洛齐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情恍惚?为什么他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他经常独来独往?这些重要的信息,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心声……一、留心观察,走进心灵小东同学,有一个阶段上课精神恍惚,课后作业马马乎乎,常有许多同学聚在他的身边。发现了这一情况,我又进行了解,方知他近来花钱大方,利用双休日过“大款”之瘾,逛超市,进游戏厅……为了不让老师、父母知道,甚至用五十元的人民币随便地发给“知情”的同学。于是,我及时走访家长,发现小东是他父亲在四十三岁才得的“老来子”,一家人对他宠爱有加。领养的姐姐准备出嫁,放在箱子里的钱还没来得及去买嫁妆,他就私自拿出来炫耀、乱花……我意识到小东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由于溺爱出了问题,多次走访他父母。我又站在小东的角度与他谈话,进行心理换位,肯定和指出他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用宽容的方式,反而让学生有愧疚之感,也使学生有了改正的机会和余地。后来,该生的情绪稳定了,学习逐步恢复了正常。二、贴近生活,倾听心声父母离异的小阳同学课余特别爱玩泥巴,可是他用泥巴捏的小泥人倒还挺像的。在其他同学心目中,他是个上课不专心,学习不思进取的后进生。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我尝试着主动接近他,一次又一次真心实意的促膝长谈感动了他,“你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看,你捏出的泥人栩栩如生,真不简单,能送老师一个吗?”三天之后,我真的收到了小阳精心捏的泥人,他也得到了我的回赠,一本日记本。扉页上写着:“将你的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去,我相信将来的你捏出的泥人会远渡重洋,令人赞叹不已。”也许是第一次得到老师的礼物,也许是面对老师那暖意融融的关心和爱护,这个平日令老师头疼的“调皮鬼”竟然一改往日的面貌,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他捏的小泥人还作为工艺品参加了校艺术节展览;他写的科技小论文获得了校级一等奖。三、蹲下身来,深入心灵每天走进学校,我习惯检查班级包干区卫生。有一次,我发现包干区没有打扫,我气冲冲地问道:“今天扫包干区的学生哪里去了?那么脏?”这时,小承等几个成绩较差的同学迅速去拿了扫把走出去,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声:“今天不是他们值日。”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慢腾腾地站了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是我们……值日。”我愕然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注意。”后来,我无意中听到学生的窃窃私语:“×××同学就好了,不做值日,老师都不会责怪他。”“哼,那里是全校垃圾集中的地方,老师自己不去扫一扫!”……我呆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是呀,“老师自己不去扫一扫!”从此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就与学生一起打扫包干区的卫生。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从此以后,学生就是不给老师打扫的机会……其实在班主任工作中只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蹲下身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就一定能够“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老师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付出了真诚,才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处处以身作则,以学生为主,为人师表,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之中,让每一位学生觉得在班集体中是温暖的;在班主任老师的身边是幸福的,快乐的……时间:2014年11月13日地点:多功能教室辅导内容: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潜力俄罗斯科学家在莫斯科市内和市郊所进行的研究证实:孩子在奶奶的影响下只会变得更具有天赋。奶奶带大的孩子更有天赋“任何一个父母都爱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如是说。她先在莫斯科市内一家私立学校进行研究,从一年级和二年级共抽取30名学生,对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智力进行了测试,所取得的结果使她大吃一惊。结果表明:凡是由奶奶带大的孩子,其创造潜力要高出40%!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得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不过潜力归潜力,这些由奶奶带大的宝贝孙子的智力可不怎么样,比由父母带大的孩子低10%。这可不意味着他们比后者笨,而是说明他们学习起来要困难一些,比较难适应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这两个结果都还需要作进一步验证。说不定在学生都来自收入不高家庭的一般学校里情况又有所不同?为了探索真理,季霍米罗娃又到市郊去随便找了一所中学进行调查。参加这次试验的有180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奶奶和父母。结果又如何呢?奶奶照看大的那些孩子就创造能力又一次高出同龄人28%。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退休老人是怎样赋予孙子们天赋的呢?“纵容”出创造力塔季扬娜-季霍米罗娃认为这是教育方法问题。因为调查表明:奶奶们比父母更经常夸孩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和自我表现空间,对他们总是有求必应,干什么都由着他们的性子,恰恰是这种“纵容”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而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动辄惩罚的严厉教育方法却恰恰相反,这种教育方法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就算这样吧,那智力高低又算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奶奶们真的使孙子的智力变低下了?谢天谢地,绝不是这么回事。在莫斯科郊外的这所中学里,由“奶奶”和“父母”所带大的孩子都表现出相当的智力水平。可有意思的是,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一个平平常常的奶奶所坚持的“软性”教育法对智力无补,但在父母的调教下智力却相当“发达”。他们的严要求,他们的监督,对孩子思维能力的长进都能起到一种催化作用。不过也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孩子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有关,同后天教育相比占去61%的比重。而且,即使孩子的智力不算高,也还是可以补救的,关键是不能让孩子的脑力劳动放任自流,应该给它指出方向。比如说已经得到证实,过多的独立行动和对信息毫无选择的接受都有损智力:当孩子整天盯着电视屏幕,他们的大脑便不再工作,信息也就变成类似口香糖等供咀嚼的东西,已经不是精神食粮。很有必要帮孩子安排好自由时间和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精选。只是不能矫枉过正。因为最好的教育方法也都有它们的两面性,一方面能提高智力,另一方面是对一个人的天赋和个性萌芽的肆意践踏。别强迫奶奶改变带孩子的态度所以说,孩子尽管放心大胆地交给奶奶去看管,就由他们去溺爱好了,这让孩子在受到父母粗暴对待的同时也能找到些许平衡。可如果家里要没有奶奶呢?那就只有自己也当当奶奶,有时候也用用“软性”教育方法。至于那些认为奶奶的“放任自流”完全毁了孩子的父母,建议他们尽管忙也别不管孩子的教育。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小组的活动,给他们买一些一定得看的书,为他们想出一些应尽的义务,带他们到博物馆去走走。季霍米罗娃还警告说:完全没有必要去改变奶奶对孙子的态度,因为正是她们在对孩子的天赋施加51%的影响。时间:2015年1月7日地点:多媒体教室辅导内容:引导孩子走出“蛋壳心理”黑龙江发生了一起校园爆炸案。一个是成绩优异的班长,一个是获得了科技专利的小发明家,两个同班的初三学生,一个成了爆炸案的受害者,一个是制造爆炸案的嫌犯。只因小发明家的学习成绩小学始终名列第一,进了中学,处处落后于班长;班长却很专制,甚至动手打人;挨了打的小发明家,就制造了一颗开启式邮包炸弹,把班长炸了个血肉模糊这里没有赢家:班长带着伤痛,反省因自己行为粗鲁,出口伤人,弄得伤己又害人;家长、老师痛定思痛,困惑于两个很“优秀”的学生何时成了怨家,闯下那么大的祸;肇事的小发明家锒铛入狱,让人把课本送进监狱,却只能等待法律的制裁……孩子的心灵,是个神秘的世界,当它失去自信而又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时,它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像裹上一层“蛋壳”:它非常严密,足以将所有人挡在壳外;它又非常脆弱,一点儿敲打,就可能被击碎,激发出强烈的报复。这是十分常见的“蛋壳心理”,只是很少有人想过要给他们一个“出口”。孩子自己要懂得寻找“出口”。初三的学生,学了六七门功课,为什么就不会懂一点儿心理科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什么就不知道邪恶念头需要抑制的道理?小发明家曾经想过要找老师,只因为看到班长先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他就放弃了找老师谈心的打算。一个差点儿就形成了的“出口”,被他轻易地堵了回去;差点儿就可以避免的悲剧,最后令人遗憾地发生了。给孩子增添一节课,补做一个习题吧!就叫――“如何走出‘蛋壳心理’”。家长要懂得查看孩子的“出口”。小发明家的无名火烧了三年,做父母的却茫然无知。每到周末,小发明家就将自己锁在屋子里做爆炸试验,父母都以为他在专心复习。等到大祸酿就,父亲还连说三个“不可能”。要是父母能在孩子失去自信的时候帮他找回自信,能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降低过高的期望值,能为孩子做个走出失败的榜样……没有什么“蛋壳心理”是找不出“出口”的。――家长学校,得给所有的父母补上这一课。老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出口”。丧失自信的学生,每班都会有;尤其是在学习成绩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的时候,每个老师都该学会关注学生“蛋壳心理”的“出口”。小发明家与班长的冲突酝酿了几年,拳脚相对都有过好几次,直至案发,班主任老师都回忆不起他们之间有过什么矛盾表现,也没有谁反映过他们有何磨擦……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夺命的恶念,是如何在一个“蛋壳”里酿就的!――寻找“蛋壳”,并为“蛋壳”寻找“出口”,应是老师的职责。心理学的常识告诉人们: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人心理成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5到6岁和12到13岁这两个年龄段,是“蛋壳心理”的危险时段。关心这些孩子吧,为孩子的“蛋壳心理”找到一个“出口”!时间:2015年4月17日地点:多功能教室辅导内容::童年创伤易造终生人格异常一日年仅10岁的小峰,因为请同学代写作业被老师要求见家长,最后竟然想喝农药自杀。“只是不想活了。”一个十岁的小孩脱险后从口中说出的言语,有点让人震惊。然而,埋藏在深层次的问题,是当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多么令人担忧。无独有偶,来自佛山妇幼保健院从2004年开始的一项针对2~6岁儿童的调查表明,4~6岁1023个儿童中,行为问题发生率,男童为19.5%,女童为18.5%,抑郁是儿童行为问题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家庭教育五大误区众多家长陷入了几个常见的误区,其中最主要的有:无限度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成绩优秀的误区、长大就懂事的误区。无限度的物质满足许多父母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方面。心理专家指出,这是滋生孩子极度自私心理的重要温床,孩子很容易在现实中产生挫败感。成绩单就是一切许多家长一味地以成绩单来衡量孩子的价值,并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把课程排得满满,最终扼杀了其他天赋的发展。强加意志给孩子一些家长甚至将自己的喜好或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专家指出,家长的意志不等于孩子的兴趣,教育应该让孩子在一种快乐的环境去学习更多的知识。等他长大自然懂事了此外,一些家长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过分自私、倔强、自闭、冷漠和攻击性等行为漠视,认为孩子长大自然会懂事。心理科主任赵长江指出,童年期间的挫败、心理创伤等,对儿童、心智未成熟及所有未成年人影响最大,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和引导,很可能造成终生人格异常。过早的教育佛山各大医院不少心理医生指出,过早的教育对于儿童成长未必是一件好事。同年龄的小朋友之间对比,很容易让孩子过早承担巨大的压力。此外,中小学教育的排名制度,也让他们不堪重负。有教育专家指出,早期的教育应该以鼓励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为主。专家建议:青少年心理教育应尽早赵长江指出,青少年的心理可塑性强,通过加强教育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很容易纠正。但成人后的不良表现与人格问题的纠正就会十分困难。从幼儿开始、从儿童开始,关注小孩的心理健康成长刻不容缓。一、高度重视小孩异常行为赵长江指出,家长应该对孩子出现逃学、厌学及暴力倾向等异常现象、不良行为,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及时引导。佛山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俞红副主任医师指出,科学的干预可以大大减少儿童的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俞红指出,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健康干预,要从幼儿园和家庭同时入手。二、建立其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