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基础知识宽带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复习要点(带*标志问题重点记忆)第一节绪论*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基础学科。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二、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的反应。1、无脊椎动物(蚯蚓)只有感觉;脊椎动物有知觉;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的萌芽;人类才有思维和意识。2、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三、心理学发展简史: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1、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后来盖伦提出了气质的概念。*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3、学派纷争:(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构造心理学:创始人冯特和铁钦纳,主张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2)行为主义:创立者华生,强调刺激和反应S-R之间的关系,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观点;(3)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威特海墨、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学,建立了完形心理学;(4)机能主义心理学:始创于美国的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与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5)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主要部分,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4、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1)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大势力,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发挥人的潜能;(2)认知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神经元及其功能:1、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的功能。2、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二、外周神经系统:1、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2、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分为交感神经(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是维持或恢复有机体的安静状态)。*三、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1、脑由脑干、间脑、小脑、端脑(即大脑)构成。2‘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三部分,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3、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4、脑干网状结构: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5、除嗅觉器官外,来自其他感官的神经元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因此,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6、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小脑的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四、大脑皮质机能区:额叶(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顶叶(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枕叶(枕极)—视觉中枢;颞叶(颞上回、额中回)—听觉中枢。接受性失语症——听、颞上回。五、大脑的两半球功能不对称:1、左半球——言语功能、逻辑思维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形象思维占优势,如音乐、美术能力,情绪表达等。*2、布洛卡区: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大脑左半球受伤,导致运动性失语症。3、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割裂脑实验。*六:巴甫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2、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3、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4、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那个形成的反射。5、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6、第一信号系统: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7、第二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人类特有)。8、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1、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2、韦伯定律:K=△I/I(△I是差别阈限,I是原刺激强度,K是常数)。3、费希纳定律:S=KLgR(S代表心理量,R表示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4、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暗适应30~40分钟,光适应一两分钟)。*5、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以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正后象、负后象)。6、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红花还得绿叶配,同时对比、相继对比)。*7、联觉:一种刺激在引起一种感觉的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如,红-温暖,蓝-清凉)。*8、适宜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最敏锐的刺激(视觉波长380—780;听觉16~20000,其中对1000~4000最敏感)。*9、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附近,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对强光敏感。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边缘肌肤及附近,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对弱光敏感。*10、彩色有色调、明度、饱和度的特性。11、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色觉有缺陷(色觉异常)的人靠明度的差别“辨认颜色”。*12、声音有音调(声波频率决定)、响度(振幅决定)、音色(波形决定)三种性质。*二、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1、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两只眼睛相距大约65毫米。立体摄影、立体电影都是利用双眼视差原理制作出来的。2、估计时间中,听觉估计的准确度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3、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引起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4、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Φ现象(电影、霓虹灯给人造成的动感、路牌广告制作中画面的变化)。5、错觉:特定条件下的歪曲知觉(如,横短竖长、缩短伸长。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大小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必然发生,主观努力无法克服。错觉是有规律的,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第四节*记忆: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一、记忆的种类(按其内容分为五种):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二、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再现)三个环节。*三、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四、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表象的特征及作用:直观形象性、可操作性、概括性,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五、*记忆的三个系统: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又叫感觉登记,以刺激物的形象为编码方式,记忆容量大9~20比特但时间短1~4秒。*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1分钟以内,容量7土2组块;编码方式:语言文字材料多为听觉编码,非语言文字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记忆。3、长时记忆:保持1分钟以上的记忆,容量无限;*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序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一、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1、思维的特征: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2、思维的种类:(1)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3)按照是否具有创造性,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它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其内涵和外延二者成反比关系。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正、负)、原型启发、定势。5、通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策略(把所有方法都一一尝试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和启发式策略(运用已有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探索就能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左半球额叶-额下回)受损导致表达性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能听懂、能写能认,不能说。2、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颞上回)受损导致接受性失语症——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能力。3、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受损导致失读症——能看到字词却不理解字词含义。4、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受损导致失写症——不能写字绘画。三、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例子。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第六节意识与注意一、意识: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1、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知觉),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2、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3、睡眠的四个阶段(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Δ波):第一阶段大约持续10分钟,易被外界惊醒;第二阶段:20分钟,很难被叫醒;第三阶段:出现Δ波,40分钟;第四阶段:多数脑电波呈现Δ波,90分钟左右,属深度睡眠。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第五阶段):Δ波消失,出现类似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β波),梦境开始出现,大约持续5-10分钟。*4、梦的特点:不连续性(最主要特点)、不协调性、认知不确定性。二、注意:注意只是心理过程一种状态,不是心理过程。第七节需要与动机: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自然需要人和动物都有;*社会需要又叫获得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2、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由生理需要引起,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生理性动机);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3、定势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定势的作用人们往往是意识不到的。*4、马斯洛需要层次: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又叫生长需要。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一、情绪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2、动机功能: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作用。3、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情感对活动起促进作用,消极的起瓦解和破坏作用。4、信号功能:通过表情实现。二、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2、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3、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4、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三、按照情绪状态,即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分为三种:*1、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而情绪体验状态。2、激情:是一种强烈、爆发式、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3、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叫应激源。四、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1、双趋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得但只能选择一个,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3、趋避式冲突:一个目标既有利又有弊,如想吃糖又怕胖。*4、双重趋避冲突: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有利也都有弊。第九节人格一、人格: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人格的基本特性表现在: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和社会的统一性。二、能力分类:1、按发展的高低程度划分:能力、才能、天才。2、按结构划分:一般能力、特殊能力。3、按涉及的领域划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4、按创造程度划分: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三、能力结构理论:1、斯皮尔曼二因素论(一般因素G、特殊因素S);2、塞斯顿群因素论(7种);3、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三维组合120种能力)。四、气质的特性:1、感受性和耐受性;2、反应的敏捷性;3可塑性;4情绪的兴奋性;5指向性。五、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