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1心理测量学知识总结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对测量的描述正确的是,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测量的元素包括:①法则;②数字;③事物。测量所用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即具有:①区分性;②等级性;③等距性;④可加性。二、测量要素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的要素是:①参照点;②单位。(一)参照点: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有两种,即:①绝对零点;②相对零点。参照绝对零点可加减乘除,参照相对零点只能加减(心理测量参照相对零点)。(二)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确定的意义;②相同的价值。心理现象既没有确定的意义,也没有相同的价值。心理测验的结果是有误差的,要用区间来解释,而不是用点来解释。三、测量量表定义: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斯蒂文斯(S.S.Stevens)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4种水平:①命名量表;②顺序量表;③等距量表;④等比量表。(一)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量表形式,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务归类。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命名量表。(二)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属性程度。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顺序变量。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等级。(三)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进一步,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0℃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这种说法对。(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量表,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所得的数字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等比变量。一般说来,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主要用于分等级和排序。斯蒂文斯的4种量表(水平从低到高)水平量表属性可进行大小关系相等单位绝对零点1命名量表无无无标记和分类2顺序量表有无无分等级和排序3等距量表有有无加减运算4等比量表有有有加减乘除运算心理测验概要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验的定义正确的说法是,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二、心理测验的性质心理测验具有独特的性质,即具有:①间接性;②相对性;③客观性。相对性属于心理测验的重要性质。影响心理测量客观性的要素是:①测验刺激的客观性;②对反应的量化的客观性;③对测验结果的推论的客观性。测验的客观性不包括绝对的标准的客观性。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按测验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将测验分为:①智力测验;②特殊能力测验;③人格测验。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可将测验分为:①文字测验;②操作测验。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可将测验分为:①客观测验;②投射测验。刺激没有明确意义,对被试反应没有明确规定的心理测验,称之为投射测验。投射测验的心理测量学-2主要特点是刺激材料的意义是不明确的。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按测验的方式分类,可将测验分为:①个别测验;②团体测验。团体测验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陆军甲种和乙种智力测验是第一个团体测验。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按测验的要求分类,可将测验分为:①最高作为测验;②典型行为测验。心理测验的分类分类原则测验种类测验实例按功能分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比内一西蒙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内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成人智力量表升学、职业指导,特殊工种人员筛选,临床较少MMPI、16PF、EPQ、罗夏、主题统觉(TAT)(0308-3-191)按材料性质分类文字测验操作测验MMPI、EPQ、16PF、韦氏智力量表中的言语量表罗夏、TAT、瑞文测验、韦氏智力量表中的操作量表按材料严谨程度分类客观测验投射测验绝大多数心理测验均属此类罗夏、主题统觉、自由联想、句子完成按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不能用于团体陆军甲种乙种测验;教育成就测验;团体测验可个别实施,如MMPI、EPQ、16PF等按要求分类最高作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均属最高作为测验各种人格测验均属典型行为测验应用纠正错误的测验观错误的测验观错误的测验观包括:①测验万能论;②测验无用论;③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错误的测验观不包括“以上一个也不是”。正确的测验观正确的测验观包括(习题137):①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②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我国目前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心理测验有:①智力测验;②人格测验;③心理评定量表。一、智力测验我国修订后的韦氏智力量表包括:①WAIS-RC;②C-WISC;③C-WYCS1。二、人格测验三、心理评定量表历史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的主要贡献有:①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②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③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M.Cattell)对促进心理测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①使心理测验首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②认为心理学应立足于实验和测验;③认为心理测验应有统一的标准。比内(A.Binet)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20世纪以后,心理测验在如下几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①操作测验;②团体智力测验;③能力倾向测验;④人格测验。20世纪在智力测验方面的新发展是研发了:①罗夏测验;②团体测验;③操作测验;④投射测验(P335)。有关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正确的描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较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二、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心理测量学-3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测验的本土化研究。测验指标测验常模常模团体一、常模团体的性质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常模团体的选择一般包括:①确定一般总体;②确定目标总体;③确定样本。二、常模团体的条件常模团体的条件包括:①群体构成的明确界定;②对群体具有代表性;③样本量大小要适当;④具有新近性(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抽样方法不是常模团体的条件。(一)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二)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三)样本大小要适当实际工作中,样本量大小适当须从如下几方面考虑:①经济;②实用;③减少误差。常模样本量的大小,一般最低不小于30或100。全国性常模,样本量一般要在2000~3000之间。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四)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三、取样的方法抽样的方法一般有: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组抽样;④分层抽样。取样是指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随机号码表法是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要求:①目标总体无序可排;②无等级结构存在。系统抽样法的关键是计算组距。先将群体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的方法是分组抽样。四、常模分数与常模(一)常模分数定义: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常模分数又叫导出分数。导出分数的特性:①与原始分数等值;②具有意义;③等单位;④具有参照点。(二)常模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通常所说的常模,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对于某些特殊的群体来说,情况很具体而特殊,我们就需要制定特殊常模。常模表示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且常用的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它的构成要素为:①原始分数;②导出分数;③对常模团体的有关具体描述。常模类型一、发展常模发展常模就是年龄量表。在年龄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了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一)发展顺序量表发展顺序量表可以告诉人们某儿童的发育与其年龄相比:①超前;②滞后;③正常。最早的一个发展顺序量表的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葛塞尔发展程序表,其中按月份显示儿童在如下几方面的大致发展水平:①运动水平;②适应性;③语言。④社会性。按照葛塞尔研究的婴儿行为变化的顺序,16周的婴儿能使头保持平衡。皮亚杰的研究着重于从婴儿到十多岁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尤其注重某些特殊概念的形成,其中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对守恒概念的研究。皮亚杰发现,儿童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守恒概念,通常儿童到5岁时才会理解质量守恒;6岁时才会掌握重量守恒;7岁时才具有容量守恒概念。发展量表中的年龄量表最基本的假设是所测量的特质随年龄有系统地改变。所以,它的基本要素是:①一组可以区分不同年龄组的题目;②一个常模团体;③常模表。最直观的发展常摸是发展顺序量表。(二)智力年龄比内一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心理测量学-4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就是最能代表他的智力水平的年龄。这种分数叫智力年龄,简称智龄。在吴天敏修订的比内一西蒙量表中,某儿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5岁组通过3题,6岁组通过2题,7岁组通过1题,其智龄为5岁。用陆志韦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做测验,某儿童6岁组题目全部通过,7岁组通过4题,8岁组通过3题,9岁组通过2题,其智龄为7岁6个月。(三)年级当量常模样本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某儿童在算术测验中得35分,那就是说,该儿童的算术年级当量是6年级水平。二、百分位常模百分位常模包括:①百分等级;②百分点;③四分位数;④十分位数。(一)百分等级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55的百分等级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低。王红在30名同学中物理成绩是80分,排列第五名,则其百分等级为85。(二)百分点在分数量表上,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就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高考的最高分为650,其百分等级为100,最低分为105分,百分等级为1,要录取20%的学生进入大学,百分等级为80的百分位数540。(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四分位数是将量表分成四等份,相当于百分等级的25%、50%和75%对应的三个百分数分成的四段。十分位数1%~10%为第一段。三、标准分常模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因为它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常见的标准分数有Z分数和:①Z分数;②T分数;③标准九分数;④离差智商。标准分数可以通过线性转换和非线性转换得到。(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Z=(X—X)/SD式中SD为样本标准差。X为任一原始分数,X为样本平均数。Z=A+BZ式中Z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B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常态化,这一转换过程是非线性的。常态化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当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来表示时,通常叫T分数。最早使用T分数者是麦柯尔。注:未见教材中描述。标准九分是一种标准分数系统,其量表是个9级的分数量表。它是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的一个量表。标准十分,平均数为5,标准差为1.5。标准二十分,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常用标准分数标准分数平均数标准差Z分数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SDT分数5010标准九分52标准十分5.51.5标准二十分103心理测量学-5离差智商10015(韦氏)四、智商及其意义若儿童的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高,若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但在实践中发现,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年龄儿童间的可比性。(一)比率智商比率智商(IQ)被定义为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是IQ=(MA/CA)×100。不符合比率智商含义的说法是:①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的商数;②实足年龄除以心理年龄所得的商数;③被试成绩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④被试成绩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由于个体智力增长是一个由快到慢再到停止的过程,即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不同步增长,所以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