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与思考摘要: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终身道德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人未来职业与生活支撑性因素。小学生阶段作为一个人一生责任意识形成的起点,培养小学生的初始责任意识,对该学生的影响是终生性的。如何有效的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现状,通过合适的内外教育途径,培养学生优秀的责任品质,是小学教育本源性思考的要点之一。关键词:责任意识核心要素本源性思考引言: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终身道德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人未来职业与生活支撑性因素。它是一个人“成人”的根本,成才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和谐的支撑点之一。客观探究小学责任教育的现状,思考有效的策略,是教育回归本源的基础。小学教育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未来有责任感社会合格公民。一、当前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1)自律责任感不足。由于独生子女及相对较优越的家族教育环境,无论是初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还是在就读的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行为基础差、习惯差、自律性不强等责任意识方面的缺失。(2)不懂有责任地去回馈、感恩家庭与他人。家庭责任意识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在2多重长辈和外在环境呵护中长大,习惯了家人为他着想,习惯了别人为他着想,不懂得、不习惯有责任地去回馈与感恩家庭与他人。而这种初始的责任意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基础。因此,培养这种责任意识是我们必须用心坚守的责任。(3)个人意识强,但集体意识、公德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少。新时期的小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以自我为出发点,过分关注自身利益;在集体活动中,缺乏参与或合作意识,且奉献意识较弱;对各类规则的感知度明显不够,缺乏对“义务”的理解度和承担力。部分同学公德诚信意识较为淡薄,肆意损坏公物,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且不能尊重、体贴家人、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辛苦劳动。(4)想法丰富,但持续行动力不足、挫折承载力不强,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的新事物、新知识多,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配合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愿望,他们会同时对很多事情感兴趣,但持续性较差。他们受不了被忽视、受不了被批评、受不了“不是中心”等等,并以此为借口,学会逃避,学会轻易放弃,学会逃避责任。久而久之相当多的学生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缺乏承担对学校、对班级、对家庭、对社会责任与义务的意识。二、当代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策略的责任性思考(1)以生为本,从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成长规律、成长3环境和个体差异出发,唤起孩子内心自发的责任意识。让这种责任意识在学校、家庭、相关外在环境等责任主体的无数次内化与外在影响的交替中逐步培养形成。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需要我们有效尊重与信任中不断产生的。首先要了解他们,理解、尊重他们,要走入他们的内心。对于当前小学生的责任现状,要客观的思考,不能一味地批评、否定,要针对个体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2)充分利用好班级课堂等主渠道,将责任意识有效的融入主渠道进程之中。通过主渠道的作用,促使责任意识教育内容真正能进入他们的头脑,走进他们的心里。除了常规课堂,责任教育还应融入学生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去。(3)发挥教师、家长及相关群体的言传身教及示范引领作用。做责任之师,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教师的责任感与人格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会从内心中产生向上的敬畏心理。家长及相关方面的责任示范作用,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成效。如班级、校园的责任小榜样等。(4)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活动。责任意识是在后天不断的强化中习得的,稳定的责任意识,需要长期反复的实践强化。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优其要重视实践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恰当有效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对他人,对家庭,对他人及社会的责任实践。力求让每一同学都能在实践活动中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义务,4明白“学知识,学做人”是自己最主体的责任。(5)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局部的环境主要呈现为班级、学校、家庭、网络及相关群体(亲戚、朋友、社会等),这些环境对孩子个人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班级、网络等这些基本可控四位一体的主体责任教育主体系。班级与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结构单元,因此这两个主体结构单元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有潜在的决定性的影响力。学校与网络是学生生活与活动的主场所,是学生获得做人知识与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利用不同的载体,营造人人讲责任的校园氛围,创建责任教育文化,明确各自在主场所中的责任担当。(6)健全责任教育保障机制。首先依据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去明确责任,如班规、校规、课规的责任制度,明确所有教育责任单元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空间中应承担的责任。如作为班级责任主体的一员,必须有集体观念,有责任去关心这个集体,参与这个集体活动,有责任去做好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其次,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增加责任感,通过考评激励、督促作用,提高学生接受责任感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客观上对学生起到导向作用,使学生必须遵守班规、校规、课规,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对自己、对家,对班、对校、对他人负起责任。三、结束语5少年强,则中国强。有责任的民族,是千千万万个有责任的个体组成。注重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校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也是社会文明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文在客观探索小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六点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思考性策略,以期能为学校教育工作中本源性教育提供一点指导性意见。这也是作者本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一份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