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上课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独立思考、认真阅读书本、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等。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从建立新的理论、注重教材整合、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实践、推动现代学习方法改革几个方面着手。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意识自主性学习培养策略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被人们誉为思维的体操,是人类改造世界最有力的武器。而小学数学又是数学学科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每个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应用最多的最基础的知识学科。因此,每个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小学数学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有效地应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而决定其应用效果和应用质量的根本的将取决于他们的数学素养所达及的程度,反过来,如果小学生数学素养水平提高了,其在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必将有所提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也便成了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翻阅各主要发达国家近年来的数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尽管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提法不尽相同,但是关于数学教育的目标,基本上都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其二是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概括各国的数学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基本的共识是:数学素养应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四个部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认识的不断提高的印证。本文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的认识,以就教于方家。一、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结构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大,而且向师性又比较强,容易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沾染上种种不良的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应该从小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笔者认为,这些数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最基本的保证。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又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只有在生动形象,积极思维的情境中才能收到学习效果。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2、勤于动脑独立思考。数学活动其本质就是思维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只有勤动脑,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有关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也才有可能离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来独立获取新知识。3、认真阅读书本。学生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也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小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包括其他相关书籍)的习惯,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4、认真细致独立完成作业。在学习活动中,完成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习态度乃至于以后的劳动态度均有潜在影响。因此在教学不能让学生出现马虎、敷衍了事甚至是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现象。5、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完整的反映了小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状况。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不是单一的,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着的。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一个根本的着眼点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二、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策略1、建立新理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应树立怎样的数学教学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给予学生的是快乐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课标》提出: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的心灵关怀,就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之一。现代课堂教学观的核心就是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从生命的角度上看,每一节课都不是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选择、意志努力、喜怒哀乐等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知识的对话,更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快乐、心灵的宁静和心灵的满足。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可能性》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摸球环节,采用了学生两小组摸球竞赛的形式。摸球的两个口袋中,一个有红球,另一个没有红球,比赛是以摸到红球多的小组获胜。很多教师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而实际上,这样的方式让没有摸到红球那队的学生心里特别不舒服,他们会认为老师明知那个口袋里没有红球还让他们去摸,这样的行为带有欺骗性质,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也许他们是学到知识了,但是他们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并不快乐,甚至有的会很受伤。所以,后来我把这一设计进行了修改,改成我与一组学生进行摸球比赛,没有红球的口袋给老师来用。以期让学生动用动脑实践操作,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2、注重教材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教材的整合,注重求知乐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讲课)一定要转变教材是“圣经”、不许改变的陈旧的教材使用观,而是要以教材为依托,精心研究教材,敢于改变教材中不切实际或比较滞后的教学例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思考,去创造,去认识世界。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教材例题中出现的数字16/25,13/20,18/30,在学生计算比率通分时,出现的分母最小公倍数是50,我在教学设计时把这些数字进行了调整,改成21/25,16/20,7/10,这样改我认为有利于学生更容易地认识百分数。同时,教材呈现一表格,在比率一栏中写道:投中个数占几分之几,我将它修改成:投中个数占投篮个数的几分之几。一方面规范教学语言,体现教学用语的严密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加深认识。3、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新型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不再作为信息而被简单传递。《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因此,要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的生活,强化知识的实践应用,突出直接经验对学生发展的特殊价值。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理论知识的联系,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去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也要努力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例如,平均数这一节的教学,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平均数的求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其中,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期末考试结束后,我想比较一下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高涨,有的说比最高分,有的说比最低分,也有的说比分数总和,还有的说比平均分,等等多种分法。经过比较,大家发现,不论是比最高分、最低分,还是总分,都不够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代表全班同学的一般情况,只有比较平均分比较合理。从而,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渗透了平均数的概念,也领会了平均数的作用。4、强调实践。在以往的课堂,学生扮演着配合教师教案的角色,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配角,大多数学生只不过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听众乃至是过客。现在,我们要让学生从自己尝试——合作探索学习——活动中学——用中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学生敢于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可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可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所偏爱。可以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争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当学生自觉地、自主地、无拘无束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时,他的创新意识就在萌生,创新思维就会冒出火花,创新精神就会逐步树立,创新能力在悄然形成。例如,校园的绿化面积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让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设计学校的花坛环节,学生不仅兴趣浓厚,全员参与,设计着自己喜爱的不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图形,使所学有了发挥的空间,更在同桌交流计算面积方法的活动中,体现了自主思想,锻炼了数学语言,提高了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又如五年级的《认识公顷》这一教学内容,老师在课前做了非常精致的课件,教案也备得很充分。但是在这个课上,老师没有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测量,亲自去体验和感悟,所有的认知都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课堂上,只有浅表的认识,而没有实际的概念形成,对学生运用此知识于实际的能力就比较差。由此可见,实践的作用不可忽视。5、推动现代学习方法改革。小学生数学的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中就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三条,即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认知建构主义原理认为,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我国有学者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性学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小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学生更好地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养成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同时,自主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阅读数学书本等相关书籍习惯的生成,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求商的近似值》一课中,设计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定义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先初步了解循环小数的知识,再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质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个人认为这样的方式胜过教师满堂灌,强迫学生接受。研究性学习,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发展创造力。这种学习方式就被人称做“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不重在结果,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概括目前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题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一个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重视并大力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研究这样几个方面的意义:(一)、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注重对生活知识进行研究化加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组织教学:出示一个圆形的铁圈后,师问:看了这个铁圈,你们想知道什么?(周长),要知道周长有什么办法?生1:用绳子饶铁圈一圈,再量出饶铁圈一圈绳子的长可以知道铁圈的周长。生2:将铁圈拉直,再用绳子度量,便可知道铁圈的周长。生3:用铁圈在桌子边沿滚一圈,再用尺子量出铁圈滚过的长度,同样可以得出铁圈的周长。师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