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3、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狭义的认知与记忆的含义基本相同。4、表象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5、卡特尔认为,人格特质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元。6、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是导致这种紧张状态的原因。7、“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8、感觉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前提是注意。9、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过程看,知识学习包括习得、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10、我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个基本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11、智力的水平差异主要用智力测验来研究并用智商值来表示。12、创造性(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计15分)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C。A.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2、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B。A.认识过程B.心理状态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3、人们在认识及其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内容,称之为C的个别差异。A.气质B.性格C.能力或智力D.意志行动4、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下列哪一项不是认知操作?CA·获得B·编码C·选择D·提取和使用5、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B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A·110%B·150%C·200%D·200%以上6、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D。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7、回答“心理学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A知识。A.陈述性B.程序性C.策略性D.常识性8、为了要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C记忆策略的运用。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9、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B。A.机械识记B.无意识记C.重复识记D.有意识记1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C。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11、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B。A.情绪B.表情C.情感D.感情12、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C为中介的。A.动机B.态度C.需要D.体验1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D。A.道德观点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14、小学生在回答“什么是讲道德”这一问题时,只能答“不打架不骂人”等而不能作出概括的回答,这种道德概念称为A。A.具体的道德概念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C.内化了的道德概念D.复杂的道德概念15、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A。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计15分)1、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2、认知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狭义的认知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是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认知是个体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意识的集中表现。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3、想象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我们在看小说时,头脑中会出现各种人物和情景的形象;工程师根据自己在建筑方面的知识经验,设计出建筑物的形象。这些都是想象。4、认知发展个体认知功能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构成认知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不断完善;另一是构成认知系统的各种心理成分之间的关系趋于相互协调。5、智力长期以来,智力是一个受争议的概念,至今心理学家对智力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我国心理学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四、辨析题(每题3分,共3题,计9分)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错。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同样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载体。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对3、智力的个别差异是由先天素质决定的。错。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个体的智力出现了差异。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5题,计20分)1、为什么说个体的心理现象具有高度的整合性?(1)首先,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2)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联系的。(3)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4)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2、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1)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一般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组成。(2)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3)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中条件与要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人们可以明确问题的关键,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向。(4)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5)验证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3、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的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主要有:(1)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除了上述三种因素外,教师思维的品质,性格与气质类型以及能力等都对教育机智的形成和有效发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简述智力发展的差异的主要表现。(1)水平差异;(2)表现早晚差异;(3)类型差异;(4)性别差异。5、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区别:(1)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2)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联系:(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它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六、论述题(第1题10分,第2题11分,计21分)1、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1)根据我国教师的活动、职责和任务,可把教师的角色划分为以下几种:①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②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③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等角色;④榜样、模范公民角色;⑤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2)以前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可由学生自己发挥。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略)《心理学》试卷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2、“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生存环境的依存性。3、认知风格是个体习惯化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又称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4、根据表象产生的信息来源不同,可以将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味觉表象等。5、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所凭借的工具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6、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性格可分为内向型,外向型。7、短时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复述。8、技能是个体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合理的动作系统。9、英国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普遍因素(G因素),二是特殊因素(S因素)。10、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常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11、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个性心理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因素。12、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13、道德意志体现在实现道德目标过程中的支持与控制行为的力量。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计15分)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2、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D。A.测验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活动产品分析法3、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构成一个人完整的D。A.性格B.能力C.气质D.个性4、A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A.认知风格B.认知策略C.元认知D.认知体验5、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B与。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创造思维D·形象思维抽象思维6、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B。A·气质B·性格C·需要D·动机7、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C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8、回答“圆的直径与它的半径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A知识。A.陈述性B.程序性C.策略性D.常识性9、采用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来记住课文内容,这种记忆策略称为C。A.复述策略B.精细阐述策略C.组织策略D.提取策略10、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D。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B。A.识记后不会遗忘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C.遗忘是逐渐产生的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12、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13、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又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C。A.激情B.应激C.心境D.情感14、道德品质的基础是D。A.道德观点B.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15、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D方面的差异。A.性别B.发展速度C.发展水平D.类型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计15分)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它包括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的心理活动和意志过程的心理活动三个方面。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家的科学发明、建筑师的建筑设计、画家的精美构思,都包含了创造想象的成份。3、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4、知识个体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