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脏病合并妊娠的护理2授课目的1、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和心脏病的相互影响及不宜妊娠的依据。2、非孕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处理原则,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3第一节心脏病高危妊娠之一孕产妇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孕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褥感染)4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一、妊娠期-增加了心脏负担1、血容量增加30-45%(高峰在32~34周)2、心率增快10次/分\每次心排血量增加20~40%3、心脏位置的改变5二、分娩期第一产程:心排血量增加20%(每次宫缩挤出250-500ml的血液),另回心血量增加,右心房压力增高,使心脏负担加重。第二产程:除宫缩外,(1)产妇屏气用力,腹肌膈肌参加运动,外周阻力增加,(2)肺循环压力上升,腹腔压力上升,内脏血液涌向心脏,使心脏负担加重。第三产程:胎盘循环停止→回心血量急剧增加胎儿娩出→腹压骤降→血液流向内脏→回心血量减少6三、产褥期:产后24~48小时内,循环血量再度增加心脏病孕妇最危险的时期妊娠32~34周及以后分娩期产褥期最初3天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缺氧——宫缩——导致早产缺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甚至死胎。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和严重感染7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心脏病患者对妊娠耐受能力的判断可以妊娠:心脏病变轻,心功能Ⅰ、Ⅱ级不宜妊娠:心脏病变重,心功能﹥Ⅲ级,有心衰史及其他并发症8心脏病心功能分级日常体力活动分四级: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Ⅱ级:一般体力活动略受限,休息时无症状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显著受限,休息后无不适;或过去有心衰史者Ⅳ级:不能从事任何活动,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表现9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一、早期心力衰竭:*轻微活动后胸闷、心悸*休息时心率110/分,呼吸20次/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肺低湿罗音,咳嗽后不消失10处理原则一、非孕期:对不宜妊娠者,应指导避孕二、妊娠期:不宜妊娠:及早终止妊娠。可以妊娠:严密监护,定期产检,适时终止妊娠11处理原则(分娩期)1.分娩方式的选择:经阴道分娩(心功能I-II级,宫颈条件好,胎儿中等大小),剖宫产(心功能III级,或不符合阴道分娩指征)2.经阴道分娩者:(1)第一产程:消除紧张情绪,适当应用镇静剂;产程开始既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至产后1周。(2)第二产程:避免产妇用腹压,必须助产缩短第二产程(3)第三产程:产后腹部压沙袋,立即实行有效镇痛;如需加强宫缩仅用催产素,禁用麦角新碱12处理原则(产褥期)产后3天,尤其是24小时内,是发生心衰的危险期。预防感染,心功能≥Ⅲ级不宜哺乳。不宜再妊娠者,建议产后一周绝育。13护理评估一、妊娠期:有无增加心脏负担的因素;有无心衰的表现;胎儿健康状况。二、分娩期:心功能;(生命体征,皮肤颜色等)三、产褥期:心功能(生命体征,恶露,疼痛等)14可能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活动无耐力:与心功能差有关自理能力缺陷:与活动受限及卧床有关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感染或洋地黄中毒知识缺乏:缺乏自我护理保健知识焦虑:与担心自己无法承担分娩有关母乳喂养中断:与心功不良,不耐受母乳喂养有关15预期目标孕产妇能陈述妊娠与心脏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基本生活得到满足,顺利经历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的全过程能描述与心力衰竭、感染有关的症状及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选择适合的喂养方式16护理措施一、非孕期:不宜妊娠者,严格避孕二、妊娠期:1、保证足够的休息:每晚有10小时以上的睡眠,每餐后有半小时休息。2、协助获得适当营养:确保胎儿营养的同时不要使体重增加过多,一般10Kg,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孕妇需摄取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孕妇孕前如为低钠饮食,妊娠期也要低钠饮食。3、积极防治贫血、感染等.4、协助正确使用药物。17三、分娩期护理:第一产程:给予信心,保证休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至产后1周.产程中注意心衰的表现,进展不顺利或心功不全进一步恶化者,作好术前准备第二产程:不宜用力,缩短产程,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第三产程:1、腹部加压沙袋6小时2、镇静(哌替啶等)、休息3、预防产后出血18产褥期1、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产后一周卧床休息,尤其产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量。2、防便秘3、喂养方式的选择:心功能III级及以上者,不宜哺乳.4、避孕措施:不宜妊娠的严格避孕,须绝育者产后一周行输卵管结扎术.(禁用药物)19思考题1、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2、心脏病孕妇最危险的时期是哪个时期3、产褥期如何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