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期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1、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权利和义务:A、服从周天子的命令;B、为周天子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C、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作用(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西周的宗法制: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E、与分封制互为表里。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皇帝制:特征:权力高度集中。A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①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②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队仍然掌握在皇帝的手中。3、地方:郡县制。皇帝任命郡县官员。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郡县乡里。4、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5、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2000多年中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第3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1、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2、史实: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运行机制: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诏令、监察)—尚书省(执行)—六部,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二、监察谏议制度:御史府汉御史大夫,汉武帝设刺史。三、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原因:明朝初期,沿袭元制,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2、概况: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3、影响:1600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内阁的演变1、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不参与决策。2、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票拟”、“批红”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概况: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职权不断扩大,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交往,日夜轮流值班,只能跪受笔录。22、影响:A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B完全听命皇帝,大事一人裁决。C皇权高度发展,成为重要标志。三、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消极:决策具有独断和随意性,阻碍社会进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古希腊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城邦政体——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地理环境:山多、耕地少、三面环水、港湾众多公民界定: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成员。妇女、奴隶、外邦公民没有公民权。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民主历程:1、走上正轨:前594年,执政官梭伦改革。2、确立民主:前509年平民克里斯提尼改革。3、全面繁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二、雅典民主政治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2、主要机构:A、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B、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机构。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C、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审核任职资格,避行贿舞弊。三、意义和局限:1、积极:A、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B、多数人参与,决定更民主。2、消极:A、非公民无民主权利B、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C、伟大文明的催化剂,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十二铜表法》1、编著:前452-前451年,在保民官提议下,编订十个法表,为贵族利益服务,前450年,增编两个法表而成。2、内容:基本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3、影响:A虽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但是平民的胜利。B贵族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按律量刑)C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也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二、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1)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在维系统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为西欧大多封建国家所采用。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一、《权利法案》(1689年)1、目的:限制王权。2、内容: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3、影响:A确立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限制。B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进入稳定发展时期。C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由人治转向法治。二、责任内阁、1、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为第一任首相。2、职责: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3、两党政治:19世纪中,议会选举成为两大政党权力角逐战场。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三、英国君主立宪制1、特点: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国王为元首,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2、发展: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工业资产阶级在1832年选举中取得更多席位,确保资产阶级政体的稳定。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一、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31、背景:美国面临新问题(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A邦联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B需要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C力求在大国中确保共和政体。2、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3、原则:A联邦制原则。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国会掌管联邦财政;建立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这上的联邦司法体系,但各州保留较大自主权。B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民主制原则: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4、补充:27条修正案,规定保证公民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议会制民主共和制)1、内容:行政权—总统、7年、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立法权-两院制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9年-间选);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2、维护共和:修正宪法“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堵塞了君主派复辟之路。二、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1、内容:《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君主立宪制。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内阁首脑: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帝国国会为人民代表机构,由普遍平等的直接选举产生。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但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权力,专制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传统影响深远。*代议制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代议制确立的意义:1、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4、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四单元线索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1840—18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反封建反侵略/帝)1.两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关天培、浙江定海人民抵抗、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反侵略斗争。2.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是中日海军决战,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致远”管带邓世昌等。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台湾人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与日军血战5个月,此后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3.甲午战后: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沉重打击列强。4、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12课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A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力打开中国市场。B、直接原因: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在华利益。(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内容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沿海地区)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商品输出)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英方商定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住等特权)3、影响: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C、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4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天津等十一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对中国的危害:使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4、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洋务运动。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背景:列强侵略-清朝腐败-广西天灾-洪秀全创教二、经过:金田起义---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天京陷落(标志失败)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评价:革命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等级制;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落后性:小农经济。《资政新篇》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未能反映农民迫切愿望;迫于战争形势,并未实行。四、失败:(1)农民阶级局限性(2)中外势力联合剿杀。五、意义:(1)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清王朝统治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政治基础。(2)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运动最高峰。(3)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4)支援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六`教训: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A、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形成侵略朝鲜、夺取东北、占领中国、征服世界的扩张政策。B、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2、过程:丰岛海战—黄海决战1894(邓世昌/致远舰)3、结果:《马关条约》1895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