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专题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_物质的分散系-学生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物质的分散系一、课前检测1.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COCNaOHCH3COOHCaF2COSO2DKOHHNO3CaCO3CaOSO23.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F2+2H2O==4HF+O2↑B.CO+FeO高温Fe+CO2↑C.2AgNO3+Na2CO3==2NaNO3+Ag2CO3↓D.2Cu(NO3)2△2CuO+4NO2+O2↑4.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能得到胶体的是()A.冷水B.沸水C.氢氧化钠浓溶液D.氯化钠浓溶液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铁B.酒精C.五氧化二氮D.氯化氢二、知识梳理1.物质的分类1)按照状态分类:气态、液态、固态2)按照性质分类如:导电性可以导电:不能导电: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2置换反应4氧化还原反应3-2-3)按照物质组成的分类2.物质的转化1)基本转化类型反应类型实例A+B=AB化合反应Na2O+H2O=2NaOHAB=A+B分解反应2H2O2催化剂2H2O+O2↑AB+C=A+CB置换反应Fe+2HCl=H2↑+FeCl2AB+CD=AC+BD复分解反应K2SO4+BaCl2=BaSO4↓+2KCl2)物质间发生转化的条件①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反应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金属的活泼性应该强于盐溶液中金属的活泼性。②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的条件:生成物中要有气体、沉淀或水3)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即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凡是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即为非氧化还原反应。4)四类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3.胶体(1)分散系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②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3-③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比较: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能否透过半透膜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实例(2)胶体4、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解质、非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如:碳酸钙虽然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此它是电解质。(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亚硫酸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不是-4-电解质。(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硫酸钡、氯化银等,由于它们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5)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都是非电解质。三、重难点突破1、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得到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得到盐和水的氧化物。举例:酸性氧化物:SO2、CO2、SO3SO2+2NaOH=Na2SO3+H2O碱性氧化物:CuO、Fe2O3、MgOCuO+H2SO4=CuSO4+H2O例KOH属于碱,CO2、SO3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足量的KOH与CO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碱性氧化物一般属于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未必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但是非金属氧化物未必都是酸性氧化物。2、反应类型的判断例①H2SO4+CuO=H2O+CuSO4②H2+CuOH2O+Cu③CO+CuOCu+CO2④Fe+CuSO4==Cu+FeSO4⑤Na2O+H2O=2NaOH⑥Na2CO3+2HCl=2NaCl+H2O+CO2↑⑦2KClO32KCl+3O2↑⑧SiO2+2NaOH=Na2SiO3+H2O在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填编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有,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属于置换反应的有,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产生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大,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而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太小,光束通过时不会发生散射。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5-(2)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产生布朗运动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受分散剂分子从各方面撞击、推动,每一瞬间合力的方向、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体粒子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的这种性质是胶体溶液具有稳定性的原因之一。(3)电泳现象因胶粒带电,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阴极或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胶体的电泳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4)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的粒子带有电荷;同一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彼此相互排斥,这是胶体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5)胶体的聚沉胶体受热或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胶体的聚沉。[例题分析]例1:“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解析:由于“纳米材料”粒子在1nm—100nm之间,恰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属于胶体这种分散系。故应具有胶体的性质,因此B正确,A、D错误。而这种液体能否导电不能确定(如淀粉胶体不吸附电荷而不能导电;但氢氧化铁胶体由于胶粒吸附电荷,所以能导电)。例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解析:布朗运动是微观粒子不断运动的宏观表现,悬浊液、乳浊液等都有布朗运动,而不是胶体粒子所特有,A错。观察胶体的布朗运动需要高倍的显微镜,所以通常区分胶体和溶液是观察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而不是观察布朗运动;区分胶体和悬浊液,只要观察其分散系是否稳定即可。-6-由于胶体粒子在1nm-100nm间,能对光线产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现象。B对。类似可知CD都正确。例3:将某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铁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2mol·L-1氢氧化钠溶液B.2mol·L-1硫酸溶液C.2mol·L-1氢硫酸镁溶液D.硅酸溶胶解析:在氢氧化铁溶胶内滴入硫酸溶液,硫酸开始起电解质溶液的作用,使氢氧化铁溶胶发生凝聚,形成沉淀,继续滴加,硫酸与氢氧化铁沉淀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溶解。其它几个选项中的物质都只能使氢氧化铁溶胶发生凝聚作用。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例题: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能够导电的是。①NaCl固体②NaCl溶液③NaOH固体④NaOH溶液⑤HCl气体⑥盐酸⑦铜⑧石墨⑨蔗糖⑩蔗糖溶液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求:①质量守恒:即:“=”两边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②电荷守恒:即: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③电离过程中,原子团并不拆开。④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等于形成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同理,元素或原子团的负价数等于形成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离子的个数用阿拉伯数字标在离子符号之前。例题:书写下列物质电离方程式:NaClCa(OH)2NaHSO4NaHCO3四、课堂练习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属于纯净物B.一种元素可形成多种离子,但只能是带同种电荷的离子C.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2、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纯碱:Na2CO3-7-B.烧碱:NaOHC.生石灰:CaOD.碱式碳酸铜:Cu2(OH)2CO33、下列各组物质都是化合物的是()A.氨气、溴蒸气、氯气B.汽油、甘油、煤焦油C.冰、干冰、冰醋酸D.王水、重水、石灰水4、经测定,常温常压下的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5.工业上以碳酸钙为主要原料,制取金属钙的过程为()A.碳酸钙高温分解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得CaCl2,再用锌还原C.碳酸钙高温下用碳还原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得CaCl2,再电解熔融CaCl26.氢氧化钾在我国古代纺织业长做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Na2CO3→NaOHB.CaCO3→Ca(OH)2C.NaNO3→NaClD.FeSO4→CuSO48.从H、O、S、K四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组成与表中第一栏物质类别相同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示例HNO3NaOHNa2CO3CO2化学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强弱-8-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10、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A、水B、氯化钠溶液C、泥浆D、淀粉溶液11、下列物质中,属于乳浊液的是()A、盐酸B、蒸馏水C、石灰浆D、牛奶1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微粒不能透过滤纸C、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13、“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有丁达尔现象C、所得液体可能是胶体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1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铜导线B、食盐水C、烧碱D、酒精1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NaHCO3=Na++H++CO32-B.H2SO4=2H++SO42-C.MgCl2=Mg2++2Cl-D.NaHSO4=Na++H++SO42-五、课堂小结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2.物质的分散系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溶液(小于10-9m〉、胶体(10-9~10-7m)浊液(大于10-7m)3.胶体:(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2)性质:①丁达尔现象(用聚光手电筒照射胶体时,可以看到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②凝聚作用(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9-(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将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FeCl3+3H2O=△=Fe(OH)3(胶体)+3HCl4.电解质和非电解质5.电离方程式六、课后作业1、想一想,NaOH(固)、P2O5(固)、无水Ca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