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易错点1对小农经济掌握得不全面【典例】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A,因为学生认为①是正确的,从材料中的“寒窑虽破”可知自耕农的生活不富裕。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答案为B。【纠错心得】学生做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二是没有掌握小农经济的特点。下面笔者将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对,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性,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农耕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综合经济体系。(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③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④经营方式: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纠错体验】l.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日: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B.生产者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犁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D.小农经济确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解析:D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积极性提高的原因在于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A、B、C的说法在材料中没体现。2.观察下列图片,从图l到图3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图1骨耜图2石犁图3铁制农具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的演变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提高C.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解析:D从图片中提取的信息有:中国古代农具演变的顺序是骨器、石器、铁器。A项是片面的,因为没有指出骨器;B、C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是D。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材料二“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张履祥《补农书·总论》材料三“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材料四明代皇帝带头兼并土地,正德年间京畿一带的皇庄就达37000多顷。(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3)在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材料二、三、四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解析: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租佃关系的出现,材料三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土地买卖现象,材料四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答案:(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2)租佃关系。(3)随着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的发展,土地经营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且比较稳定;封建国家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是土地兼并的重要形式,土地兼并又是产生租佃关系的主要原因。易错点2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掌握不到位【典例】《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该材料表明①大国争霸,原疆界被打破②周朝礼制遭到破坏③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④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A.①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B.①②③正确,④不符合题意C.①②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D.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错因分析:学生易错选B,认为③是正确的,原因是没有结合材料,③在材料中没反映。很明显,材料反映了②,“慢其经界”说的是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材料反映了①。故答案为C。【纠错心得】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学生做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材料理解不准确,二是对相关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下面笔者梳理一下土地制度方面的知识。(1)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庶民等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庶民等分封给卿大夫;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他人与买卖,且需要向国王交纳贡赋。(2)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型: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出现了大量私田。鲁国进行税制改革,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3)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二是君主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和均田制);三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纠错体验】4.(改编题)下列选项体现土地制度变化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废井田,开阡陌解析:DA说的是“家天下”,B说的是井田制,C说的是土地兼并,D说的是土地制度的变化。答案为D。易错点3对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理解错误【典例】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私营为主错因分析:学生易误选C,原因是对“工商食官”的含义不理解。“工商食官”是指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A是正确的。B项对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C、D与史实不符。【纠错心得】下面笔者整理一下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以帮助同学们有效备考。我国封建社会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有三种,即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的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期以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重。【纠错体验】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解析:A通读材料可知在西周时期手工业是由官府控制的,而B、C的说法没有体现出来,D发生在原始社会晚期。6.直到明朝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B官营手工业主要为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而生产,不是主要为市场而生产,所以可排除④。易错点4对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不熟悉【典例l】北宋,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错因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学生做错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北宋时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与唐代及以前的城市发展情况相比的.答案为A。【典例2】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④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商品经济繁荣错因分析:学生误选的原因是不能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由宋代可知当时的商业发展情况有: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官府不直接监视不等于不监管,可排除①;②出现在明清时期。答案是D。【纠错心得】“市”在历代的发展①秦代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③六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方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商业市镇兴起。【纠错体验】7.从图1到图2反映了我国古代商业活动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表述最符合图片意思的是图1唐长安城图2北宋东京城布局A.商业市镇兴起B.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视取消C.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D.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解析:C本题考查唐宋时期商业发展情况,在图中能显现出来的是坊市界限、时间限制情况及对商业活动的控制程度,答案为C。B说法错误,A:D是明清时期的情况。8.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静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A.唐朝B.隋朝C.宋元D.明清解析:D商帮是明中期以后出现的,所以答案是D。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两件事: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玉器铺后更富了。[来源:学科网]材料二《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有这样一条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祖。”[来源:学科网ZXXK]材料三明朝吏部尚书张翰的先祖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置一张织机,改营丝织业。由于织出的绸缎非常精关,人们争相购买,张翰先祖获利丰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产量大增。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朝的什么社会现象?(2)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各有什么影响?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为什么?解析:材料一反映了明朝时期地主经商致富后将资金用于购置田产的情况,材料二反映了用货币折租的社会现象,材料三反映了手工工场的出现。对材料正确理解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可顺利作答。答案:(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从事商业;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从事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投资田产。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易错点5对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政策认识不到位【典例1】与“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错因分析:题中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思想。学生做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审题不认真,没看到“不一致”;二是对四个选项的含义理解不透。A说的是重农,B说的是“抑商”,D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思想,均可排除;C反对把工商业当作末业,与题干材料观点不一致,符合题意。【典例2】右图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下列有关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B.目的在于维护国内的商品市场[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C.对外商进行了种种限制D.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错因分析:学生易误选C,对外商进行种种限制是清朝闭关政策的具体表现。学生做错的原因可能是对海外渡航证明书认识错误。闭关政策是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但是它的目的不是维护国内的商品市场而是维护小农经济。答案为B。【纠错心得】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禁海政策,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的命题点。下面笔者将这一方面的知识归纳一下,以助同学们有效备考。[来源:学.科.网Z.X.X.K]重农抑商政策:(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2)汉武帝时实行的盐铁官营、“告缗”等措施,严重打击了私营工商业。(3)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4)明清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