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五期中复习(2013/10/28)一、基础夯实1、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课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长亭送别》写张生进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的离愁别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B.《渔父》一文以简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而屈原则是一个始终坚守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的形象。C.《逍遥游》一文通过对鲲鹏飞离北海时壮观气势的描绘,以及它与多种小动物的对比,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精神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D.《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序言,文章先写景叙事,后抒情和议论,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永的感伤中,流露出一种生死同一、人生不二的无奈之情。2.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陈情表》的“表”是古代书信的一种,一般以向上级或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也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B.《斑纹》是中国现代女作家周晓枫的作品,通过对形形色色的斑纹的描绘,叙述了大自然与人类社会许多奇妙的现象。文末一段“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礼赞之情。C.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他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的四大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D.【正宫】是宫调名之一,《长亭送别》仅此一个宫调,但由若干个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由旦、末角色轮唱到底。3、下面对文章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志》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B.司马迁的历史见识,在古代历史学家中堪称绝无仅有,选自《史记》的《报任安书》中作出的关于生之价值与死之意义的思考,突破了前人,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C、《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D、《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用深情浇铸的悼念性文章。作者主要用了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澎湃的感情和凝重的思考融合,造成文章的独特的风采和魅力。E、被金圣叹赞为“千古妙文”的《西厢记》是元代作家王实甫的作品,其曲词古典优雅,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理想,表现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4.对【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25.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6.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7.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A.“夕阳”一句,看似容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臣欲奉诏奔驰..。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A.君臣相顾.,不知所归B.大行不顾.细谨C.顾.不如蜀鄙之僧D.三顾.频烦天下计10、指出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B.某所,而母立于兹。C.茕茕独立,形影相吊。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11、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A.太上不辱.先B.乳.二世C.彼于致.福者D.思垂空文以自见.12、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A.其制稍异于前B.圣人不凝滞于物C.是以见放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13、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夙遭闵凶B、某所,而母立于兹常在床蓐3C、其次诎体受辱古者富贵而名摩灭D、网罗罗天下放失旧闻其次关木索1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仆以.口语遭此祸比去,以.手阖门B、自令放为.然此可为.智者道C、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渔父莞尔而.笑某所,而.母立于兹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含义都不同的一项()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②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③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④圣人不凝滞..于物⑤恨私心..有所不尽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⑦素所自树立..使然也⑧意气..勤勤恳恳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⑦⑧D、①②⑤⑧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②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常常)③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停止、结束)④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以前、从前)⑤何故深思高举..(高高飘扬)⑥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加重)⑦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皎洁的样子)⑧寻.蒙国恩(不久)A、③④⑥⑦B、①②④⑤C、③④⑦⑧D、②③⑦⑧17.下列四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则刘病日.笃B.客逾庖而宴.C.北雁南.飞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1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一春鱼雁无消息D.却告了相思回避19.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而刘夙婴疾病A.急于星火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D.洎牧以谗诛20.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陈情表》的作者是李密,“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B.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有《震川文集》,他和唐顺之等被称为“唐宋派”。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D.王实甫是元代戏曲作家,《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正宫”是宫调名。2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D.来吾道夫先路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瞻顾遗迹..,如在昨日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2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予分.当引决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C.去今之墓.而葬焉D.道中手.自抄录42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C.意气勤勤恳恳....D.草创..未就,会遭此祸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6.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后置)C.安能以身之察察(定语后置)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二、课内阅读提升(一)、《报任安书》语段略27.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分)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28.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意气勤勤恳恳....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2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下至于兹.(此)仆窃不逊.(谦虚)B.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失)亦欲究.天人之际(探究)C.垢弥.甚耳(更加)若望.仆不相师(希望)D.虽累.百世(积累,经历)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察)30.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31.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5译: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傲慢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二)渔父(《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形容..枯槁(非常)B.何故深思高举.(行为)C.受物之汶汶..者乎(玷辱)D.可以濯.吾缨(洗)3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游于.江潭室西连于.中闺B.自令放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与时俯仰,以通其.惑D.安能以身之.察察不知老之.将至3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