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第四单元(文言文)教案(二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说明:文言文在必修教材中,一共有三个单元,本单元是必修课本中的最后一个文言文单元。通过学习,学生必须能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读懂、鉴赏文言文。二、单元教学构想1、教材内容基本阅读:《鸿门宴》、《陈情表》、《段太尉逸事状》、《游褒禅山记》扩展阅读:《报仁安书》、《郑伯克段于鄢》2、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比较准确地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析和归纳虚词知识的一些方法。②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比较阅读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古文今读,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能够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能够初步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学会比较阅读,初步领悟并鉴赏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3、教学重点①实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②虚词:因、为、以、其、而、然、焉、则③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包括无标志被动句)4、教学设想:重点学习《鸿门宴》、《陈情表》,其他篇目安排自学。5、教时安排:10课时三、单元教学流程1、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教学中,先抽出一节课左右的时间给学生预习,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否读懂大意,整理出文章情节的大致内容、主要事件、人物的主要特点和作者的态度、情感和思想。2、自主阅读,仔细研究注释,推敲语句意思,并按照要求,了解基本的文化常识,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重点实词的基本用法、基本意义以及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虚词2重点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讨论中质疑解疑。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自己原来理解不准确的地方要找出原因。通过这样的学习,检验并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水平。4、教师点拨:每篇课文不要求面面俱到,逐字逐句地讲解翻译。一课争取有一得,每篇课文突出一个重点,以点带面,逐步积累。四、单元活动安排设计五、教学步骤《鸿门宴》【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2、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一、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二、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一课时一、导入: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3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二、作者及《史记》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明确重点三、时代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四、课文疏通1、通读全文(读准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语,通其大意)2、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比如座次、礼节等。)4五、教学建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必要时让他们翻译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识点。第二、三课时自主合作学习,理清故事情节,并归纳整理文言知识一、故事情节:本文中心:鸿门宴本文线索:杀不杀刘邦本文顺序:时间顺序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亚父定计夜访张良刘邦定策项伯说情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二、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8.不——否(二)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三)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5.寿古:敬酒。今:长寿。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6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在:复得见将军子此。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五)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头发上(向上)指。7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六)重点句式——省略句一般地说文言文的省略有以下几种情况:(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决之)。(《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如:小惠未偏,民弗从(之)也。(《曹刿论战》)文言省略宾语或中心语的情况较常见,所省多是代词“之”。(4)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曹刿论战》)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臣与(之)战于谯门中。(《陈涉世家》)此人—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介词“为”“与”“以”后省略的多是代词“之”。(5)省略定语。如:以(汝之)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6)省略介调“于”“以”等。如。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7)省略兼语。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将兵。(《陈涉世家》)本文省略句归纳:1.沛公军(于)霸上。2.沛公欲王(于)军中。3.为(吾)击破沛公军。4.急击(之)勿失(之)。5.欲呼张良与(之)俱去。6.则与(之)斗卮酒。7.则与(之)一生彘肩。8.竖子不足与(之)谋。9.沛公奉卮酒为(之)寿。10.加彘肩(于)上。11.还军(于)霸上。12.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813.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七)其他句式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宾语前置: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3.介词结构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4.判断句: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9第四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一、性格形象分析: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人物性格:典型性格,各有个性。项羽和刘邦:(双方首脑)共同点:胸怀大志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大丈夫生当如此也!”1.项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鸿门宴上刘邦一席花言巧语,竟使项羽不好意思,暴露了无伤,说明他无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举玦,“项王默然不应”,“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蔽沛公”,听之任之,说明项羽不听人言,犹豫不决,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