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II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必修II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和教材的关系二、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必修化学中有机化学的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同时由于还有一个《有机化学基础》的选修模块,共同必修的有机化学内容就具有了双重功能。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内容,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要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三、本章内部结构关系1.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第三章教材内容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1.2化学的概貌。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同时特别注意,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知识点及要求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重点认识典型的化学反应(取代、加成)的特点。通过对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体会分子结构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加深认识一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集中典型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感受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研究有机物的思维方式和思路,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总之,本章教学中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三点:(1).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2).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3).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3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四、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1、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新课程标准内容现行课程标准内容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查阅资料: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理解和应用甲烷、乙烯、苯、乙炔的主要性质。掌握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及产品的利用。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设计由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检验。理解掌握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的只要性质。了解醇类、羧酸的概念、了解酯的水解。知道糖类(分类及水解)、油脂(氢化及水解)、蛋白质(盐析、变性、水解)的组成和主要性质。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2、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从新教材的篇幅内容上看,精简了以下内容:(1)烷烃的命名。(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3)乙醇的消去反应、苯酚的性质。(4)乙醛和甲醛的性质。4(5)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6)对蔗糖、麦芽糖和油脂的结构要求降低了要求。(7)对淀粉、纤维素、油脂的水解降低了要求。五、内容的选择与呈现1.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时要求,有机化合物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还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甲烷、乙烯制品、酒、醋、糖、油脂、蛋白质等都是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物质,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触摸到的常见有机物,由于选点不远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有熟悉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教材中较少涉及类的概念和他们的性质,比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都没有介绍;只是为了给出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教材的内容特别强调从实验、学生生活实际、已有知识出发,组织不同的内容,尽力渗透结构的观点,使之与初中教材相衔接,并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和逐步提高的观点。2.教材特别注意克服原有教材中有机化学逻辑结构的思维定势,不盲目扩充每一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尽量不涉及类的性质;根据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乙酸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这些有机物基本包括基础有机化学中各类物质的典型代表物,为了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认识典型物质、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帮助学生从结构的角度深化认识。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同时注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采用学生熟悉的材料做实验等编写方式,力求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有所变化。4.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多种辅助形式,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5六.教学过程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个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及其在化工上的应用,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2)了解烷烃的性质、通式、命名规律等。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学习,了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渗透科学具有两面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同分异构和同系物。【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有机物立体结构模型,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教学流程设计】设计一:第一课时(提出问题)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甲烷的结构(探究活动:制作模型)→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概念→探究活动(烷烃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概念→有机物的成键特点。第二课时:推测甲烷的性质→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探究活动(动画模拟或者制作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概念。设计二:第一课时(提出问题)除了燃烧外甲烷还有那些性质?→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如何反应?→甲烷的结构→实践活动(制作模型、书写化学方程式)→取代反应概念。第二课时:实践活动(碳原子的可能连接方式)→烷烃、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有机物的成键特点。两种设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从结构出发推测性质再验证性质;还是从探究实验出发归纳性质再上升到结构的问题。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注6意重点、难点的突出。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3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乙烯、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理解乙烯以及苯的氧化和加成反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乙烯和苯分子结构的有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乙烯烷烃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乙烯、苯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乙烯、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乙烯和苯用途学习,感受化学学科的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教学难点】1、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苯的取代反应与烷烃取代反应的区别。【教学流程设计】设计一:(第一课时)情景创建(投影资料、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引出乙烯→给出分子式→实践活动(用球棍模型制作乙烯的分子空间结构)→得出乙烯分子结构的特点(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提出问题:这样的结构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实验探究→小结乙烯的性质、对比与烷烃性质的区别→加成反应概念、与取代反应的区别。设计二:7(第一课时)提出问题(播放乙烯工业的发展、各种乙烯制品)→探究实验→得出乙烯的性质跟烷烃不同,回归到结构也不相同→给出分子式推导出结构,比较与烷烃结构的差异→对比性质上的不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区别。设计三:(第二课时)给出苯的分子式→提出问题(可能的结构是什么?)→探究活动(根据已学的有机物的结构推测苯的结构)→探究实验(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的反应)→分析与烷烃、乙烯性质的差异→给出实际的结构→用多媒体演示苯的性质→得出苯容易取代难加成。上述设计的流程不外乎从结构推测性质再实验验证性质或者从实验探究出性质再推导结构。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利弊,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并能有自己的创新。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2)通过对典型的烃的衍生物结构的认识,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以及对性质和用途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从乙醇、乙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2)由教师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化学实验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典型有机化合物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教学,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操,意识到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并改变世界;(2)通过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通过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感受学习8化学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教学流程设计】设计一:(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展示实物(引出乙醇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金属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动画分析反应原理(乙醇分子的结构、关键指出断键位置和氢原子的活性)→小结→探究实验乙醇的氧化→动画分析氧化原理,断键位置→讨论小结官能团的性质对化合物的影响。设计二:(第一课时)回忆乙醇分子的组成→探究实践(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提出可能的假设)→讨论所提出的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验证乙醇和钠的反应、乙醇的氧化→从断键的方式探讨乙醇分子的结构。→总结乙醇的结构性质。上述设计的各有特点,都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生程度一般的学校建议采用设计一,设计二的假设法对学生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设计三:(第二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