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德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论德治思想的现实意义德治是一种以道德自律手段的政治理论。这是中国儒家的主要政治理论,亦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理论,它支配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深层地研究和发掘德治理论,不但对于梳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于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都有莫大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德治”思想由孔子开创的,它是指以礼乐教化来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将遵守社会等级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变为一种自觉,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其中心思想便是对人民施行道德教化,以令人主动地心悦诚服的,而不是靠严刑峻法来迫使人民畏敬。这是仁学思想的推广与具体运用,认为道德教化是最高尚和最有效的治国途径。孔子认为统治者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依据良好的道德品质来治理国家,以优良的道德品质来影响民众,以获得其心理支持,进而增强统治的合法性,将道德的良善作为政治的目的,把政治的根本理解为道德问题。德治的发起点从个体开始,即“修身”开始,具体的实行途径就是“礼治”。与法家相反,在德治和刑治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德主刑辅,实施政治的过程应该是道德化的过程,是道德的延伸与外化,由此构成了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德治也是孔孟儒学大力提倡的政治主张,后来儒家把这种德治思想进行了发挥与弘扬,对传统政治影响巨大。以德为主,以刑为辅便是历代王朝政教奉行的一条基本原则。儒家倡导的德治思想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齐之以礼,宽猛相济。反对单纯用刑政将民众置于残暴的奴役下。强调“德”“礼”的教化作用,主张以宽为主,宽猛相济,并不反对暴力。2.克己修身,率先垂范。孔子认为要治国,必须以为政者的克己修身入手,提高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动感化民众,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张要以周礼自诫3.举贤任能,御下以宽。国君治国不仅需要靠仁礼的调节,还要贯彻选贤任能之人的人事方针,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知人善任,御下以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任人唯亲”的旧式宗法制度。。4.厚施薄敛,养民以惠。仁学为基础的德治主张体现在经济政策上就是减轻负担,缓和矛盾和冲突。养民以惠对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生产起促进作用。5.实行平均主义政策。第一个提出社会财富的不平等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实行平均主义政策,缩小个体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实行富民政策,平均的目的在于使民众共同富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6.愚民政策。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别,“上智下愚“,存在着圣知与下愚的区别,必须由一部分人谋道。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谋食,实现圣知圣贤对愚昧民众的政治统治。孔子的德治思想是其仁礼思想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具体运用,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心理以及政治行为习惯产生深刻而又久远的影响。其德治思想一方面有其固有的弊端,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有其积极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值得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儒家把道德视为人们生活的最高层次,从而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扼杀了人的才智。从道德的具体规范上,把人变成为畸形的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强调自我净化,把自我当作斗争对象,教人安于封建生活的道德本质上只能使人的性格产生保守和反动的性格特点,进而推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孔子偏重人际道德关系,夸大道德的政治作用,贬斥法治的社会功能,这固然有“道德决定论”的倾向,但他重视德治的许多基本观点却是合理而深刻的。他看到了道德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性作用,道德对于民心的重要性,道德从精神上调节社会行为的功能,以及为政者道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深刻影响,这些都应该得到肯定。特别是,如果我们把孔子重视德治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推祟“科技至上”、“经济至上”和“法治至上”的社会现实相比较,那么孔子德治的重视和强调就更显得有参考价值。道德的社会作用、行政人员的政德修养以及反腐倡廉是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和政府都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国家公职人员或官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特殊性就在于他们掌握着社会公共权力。在充满诱惑力的权力面前,能否在自身的岗位上保持一种道德上的严肃,一种浩然的正气和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成为检验行政工作者优劣的基本标准。借鉴和发现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密切关系,重视道德修养。而今有必要以国家爱、公职人员的道德建设作为提升公民的手段。理应看到道德水平的重心,要重视民主政治的价值理念,建设制度规范,法制建设水平才是根本的出路。必须依靠理性,科学的法律制度制约,用理性科学为依归的法律制度推进法制建设。树立制度约束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观念,使权力为恶的可能性降为最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重视个人利益和个人尊严,重视个人价值和权利。注重人民主体人格的培养,实现臣民身份向公民身份的转变,克服人格附庸,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人制度,强化个人权利意识。提高全民理性,加强平等民主的人权观念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表性”的土壤,生成现代的公民意识,独立自主的个人身份与人格。培养人的主题意识必须以承认人的恶为理性前提,否则道德就会变成枷锁。德治必须超越儒家道德进行重构,中国发展没有制度障碍,又有思想资源,作为遗产与批判资源对新制度创新有继承和借鉴作用。社会需要法制,法律需要道德支持,不道德的法律无法贯彻实施,但法制同时不允许不道德地庸才治国。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