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41导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二地理导学案2013.9.25课题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主备人高术珍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部主任寇文和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2.认识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3.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重点难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课前预习](一)地理条件1.气候:东北大部分属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作物的需求,但农作物生长易受影响。2.地形、土壤(1)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为农业经营提供了条件。(2)土壤: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3.社会、经济:良好的基础既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又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农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二)农业布局特点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平原和辽河平原,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分布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其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3.畜牧业区:分布在西部高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基地。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生产特点(1)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生产: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如: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等。22.发展方向(1)平原地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需求,推进农业向、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2)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大力发展和畜牧业,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3)山区:以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课内探究]1、如何分析某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2、分析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3、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4、如何对农业布局特点进行分析?5、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3[当堂检测]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在其南北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作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据此完成1~2题。1.东北地区北部的主要农作物是()A.冬小麦、棉花B.春小麦、水稻C.玉米、高粱D.春小麦、大豆2.有关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辽宁省南部积温增多,可以种植棉花和冬小麦B.黑龙江省东部多盐碱地,西部多沼泽地C.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D.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东北地区地形特点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区域单元十分完整;东北地区的农、林、渔、矿等资源十分丰富,经过长期的开发和建设,东北地区的内部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回答3~4题。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土、黑垆土广泛分布,矿物质含量高B.西部高原由于距海较远,降水很少,形成荒漠C.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D.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4.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B.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C.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读“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5~7题。5.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的是()A.aB.bC.cD.d6.图中的商品粮基地中,a与c相比较,c的单产比a高,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a的热量条件不如cB.a的水分条件不如cC.c地的农业投人比较多,经济科技水平比较高D.a可耕荒地面积大7.图中d在不断萎缩,以至于已经丧失了全国商品根基地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水源不足B.面积狭小、耕地不足C.人口密集、农业结构调整D.自然灾害频繁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几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不稳定。下图是2009~2010年我国四省区大豆种收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第8题。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蒙古的大豆亩产在降低B.内蒙古和吉林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减幅度大致相当C.辽宁的大豆播种面积最小,是因为热量条件差4D.内蒙古大豆的单产增幅最大,是因为荒漠化治理成果显著9.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D.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10.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2)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3)“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课后拓展学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5第四章第二节导学案答案【课内探究】3、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4、受南岭阻隔,经济腹地小;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与长三角相比均处于劣势。5、工农业基础较强;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科技水平较高;政策优惠等。【当堂检测】1.B【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距离东南亚近,侨乡优势明显,便于引进外资、技术,凭借这一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最早受益地区,享受独特的优惠政策,使经济迅速发展。2.A【解析】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另外,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引进外资和技术,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3.C【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这一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阶段I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4.A【解析】珠江三角洲完成工业化起步后,由于南岭的阻隔,限制了珠江三角洲在国内市场的开拓,因此该区域产值增长速度趋缓。5.B6.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地区都是由于实现了工业化,从而导致大量的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大量的农业土地变成了工业用地,从而带动了城市化。7.A【解析】东北地区资源逐渐枯竭,应加快产业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B项是针对西部地区而言的;C项是针对山西省而言的;D项是针对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而言的。8.B【解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三废”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是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9.D【解析】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属环境污染,D属生态破坏。10.(1)①澳门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交通便利;②地处珠江入海口的西岸,毗邻广东省和香港,在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圈中,粤港澳进行了有效合作;③澳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环境优越;④旅游资源丰富;⑤优惠的政策(中国实施“一国两制”,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2)问题:用地十分紧张、人地矛盾突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措施:加强城市发展规划,防止盲目膨胀;加强城市间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治理城市环境污染。(3)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企业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地形(南岭)的阻隔使得珠三角的腹地相对狭小,远离市场;政策优势逐渐丧失;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教材思考活动】【活动】教材第72页1.见下表。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与全国其他地区都有的条件区位、侨乡国际经济环境2.由问题1的结果我们得知,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6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条件。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当开放政策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活动】教材第75页活动中列举的四种城市化模式,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温州模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动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东北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思考】教材第76页就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而言:1992~1993年间两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明显下降,之后到1999年间变化比较平稳,1999年以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显上升,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呈下降态势。就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而言:珠江三角洲地区在1992~998年间占有很高的份额并且比较稳定,1999年之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在1992~2007年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活动】教材第78页1.填表如下:城市人口/万人>500100~50050~10020~50<20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个12510>20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个02178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等级较高,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不同等级城市有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多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单核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双核模式。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盛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三角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形成以上海为技术龙头,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首先要解决自身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在科技、文化、区位、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应根据各城市群的特点,发挥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江三角洲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的高科技性,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