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态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谈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态学作者:引言:当前,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热的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呢?本文将结合人类生态学知识对以上问题阐述一下作者的看法。一、一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和定义(一)持续发展的由来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卡逊发表引起轰动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失去“阳光明媚的春天”。这部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反思。1980年,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出版了《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一书。该书第一次明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术语提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成形和推行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1983年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该组织在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下,经过世界范围内的一些专家整整900多天的工作,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出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作了界定和详尽的理论阐发,强调今天大大恶化了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性。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新战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通过《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1992年以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联合国有关发展问题一系列专题国际会议的指导思想。(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目前对可持续发展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理论模式。下面就其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影响较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作一个概括。⑴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持续性概念最早由生态学家提出,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Sustainability),生态学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⑵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社会学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且提出人类可持续生存的基本原则,其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又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根基是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⑶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这类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但这里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⑷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⑸布氏可持续发展定义即前面所说的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HarlemBrundland)主持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其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概念在最概括的意义上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共识。综上所述,目前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仍然模糊,其原因是对这一概念的目的物指向不明。笔者认为从可持续发展涵盖的内容来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指向物应该是人类生存系统。人类生存系统包括人类社会本身以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各种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可用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五要素及它们相互之间的15种关系和行为来概括。简而言之,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发展并保证其可持续性,它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如图所示。二、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是以人类为中心﹐研究在当前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如何使人类的福利得到合理的满足﹐并且使生态与社会系统能够长久协调地运转下去的学科。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人类作为物种具有双重性﹐即生物性和社会性。在人类进化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两种特性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人类生态学主要涉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等3方面问题。三、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的关系,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1.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强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能因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而放弃经济发展或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可能增强综合国力,不可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更不可能因此而保护资源环境基础,最终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应当强调作为其前提和基础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一基础,不可能有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更不要说可持续发展。2.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工业革命以来,为了这种快速的经济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表现在: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不断膨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高峰;耕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被大量地消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蔓延;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已造成一系列公害事件。在一系列危及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面前,人们开始反思这种“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给人类带来进步还是困境。显然的是,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将把人类引向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为了避免这一后果,首先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损害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基础。3.适当的经济政策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如前述,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除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要相应的适当的经济政策作为保证。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而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1)当收入增加时,有些环境问题会减少。(2)有些环境问题会随着收入的增加在开始时恶化,但会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而减轻,过去一些年中大气质量的变化证明了这一点。(3)随着收入的增加,有些环境指标不断地恶化,如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所以,并非所有的经济发展都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要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和相应的有效措施,完全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种适当的经济政策包括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适当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等各个方面。不仅如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来推进可持续发展,如将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改变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的做法,又如在经济活动中采取“污染者负担”的原则来限制环境污染。(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1.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人口发展既表现在数量变化上,也表现在结构变动上,还表现在素质改善上。因此,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概而言之,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人口状况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过快的人口增长不利于发展,过慢的人口增长同样不利于发展,只有适度的人口增长才有利于发展。所谓适度的人口增长,一般是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相适应的人口增长。(2)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这里的人口结构主要指年龄结构。迄今为止,年龄结构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称为增长型、稳定型和减少型,又可分别称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年轻型年龄结构意味着人口处于不断增长之中,成年型意味着人口增长相对稳定,而老年型则意味着人口处于净减少状态。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重要的是如何使不稳定的年龄结构逐步趋于稳定,从而改善人口的年龄结构,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3)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素质集中体现在人口的教育素质和健康素质上,尤为重要的是人口的教育素质,因为,它不仅是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同时又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可持续人口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决策中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我们中国来说,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1)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保证既定人口目标的实现。(2)加强对目前人口状况和人口动态的研究分析,为人口控制、人口就业、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等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4)将人口管理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之中加以贯彻实施,加以整体把握。(三)、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新与可持续发展资源蕴藏于自然环境,一般理解为物质资料的源泉。自然环境既为人口再生产过程提供生活资料的资源,还为人类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提供生产资料的资源。资源有的可再生,有的不能再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发展建基于自然环境所提供的资源,靠资源来支撑,社会就必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我国能源的现状而言,主要有以下特点:(1)人均占有量和人均消耗量少。我国是一个能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从9种广泛利用的常规能源来看,储量都比较大,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拥有量少。(见幻灯片)(2)能源结构不合理和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结构不合理,煤炭约占能源消费构成的75%,燃煤开采以及煤炭加工、运输和使用中,产生大量污染物,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煤炭资源的70%以上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水力资源的80%左右则在西南和西北地区。但60%的能源消费在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导致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和西电东送的局面,对环境和运输产生了巨大的压力。(3)能源供应不足与能源浪费。我国能源供应问题,突出反映在电力供应不足上。在缺能的同时,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和产品单位能耗高是又一存在的严重问题。目前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比国外平均高40%,特别是乡镇企业的高能耗行业能源浪费严重。措施:(1)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促使其向可再生资源转变。资源虽分为再生性和非再生性两种,但两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互相转化。如具有适于生命生存的化学成分的水、大气等在其物理循环运动中可以再生。但若改变其化学成分,应有的新鲜空气与净水就变为不能再生;或搅乱其物理运动,使风不调水不顺,这对某些地域来讲,好的风水也难以再生。而矿物在一定的地质年代内属非再生性资源,但若在三废中回收一部分,这部分又变为再生资源。不仅矿物,而且各类资源,它们转化为三废的部分,如果加以分类利用,都可视为再生资源,资源就在再生中更新。(2)某种可耗竭资源不能再生时,或损害环境时,就要寻找替代资源。这也依赖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通常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自然环境可以看作由地球环境和外围空间环境两部分组成。随着人类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1.大气臭氧层破坏2.地球温暖化与海平面上升3.大气污染严重4.水体污染与全球性淡水危机5.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6.海洋环境恶化7.森林和生物性资源锐减这些问题的出现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局限于区域性的或较小的范围,而是酿成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五)、科技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高的目标、艰难的过程,必须自始至终依靠科技。科技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起着引导和推进作用。科技的作用表现为:1.揭示自然生态规律,促进环保生态意识2.通过多种途径变废为宝,保护环境3.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持和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物耗和能耗,用尽可能少的成本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集约型经济而非粗放型经济。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唯一的办法是依靠科技,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增加产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