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基础知识识记单_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课堂三核心整体化周循环教学模式工具高一地理设计组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第1页(共2页)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基础知识复习识记单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设计人:魏杰审核人:张伟序号002班级:组名:姓名:学号:1.1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1.2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发展状态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1.3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③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北方南方区域特征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3、西部大开发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4区域经济联系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东线中线西线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调水量较大较小大水质差较好最好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钟表的时针可以回到起点,但已不是昨天。第2页(共2页)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3、产业转移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复习识记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一【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但过其他因素导致的耕地草原森林等资源的生产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是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2)类型①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②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3)分布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②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为严重③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新疆、甘肃、内蒙古(4)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①自然: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决定][西北地区:水汽来自北冰洋、大西洋,温带大陆性气候,内流河,水量小,植被少](4)新疆的荒漠化面积扩大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胡杨林干枯(5)分类①土地沙漠化:只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区②石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是指土层瘠薄的的石山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都使许多耕田变成裸岩地,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③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的灌溉农业区,采用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渍化,主要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6)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①地表起伏大,增强了流水的侵蚀能力②黄土土质疏松,抵抗流水侵蚀的能力弱③植被覆盖率低,保水保土能力差④夏季暴雨集中⑤乱砍滥伐,过度垦荒,破坏植被⑥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⑦露天开矿,破坏生态[人为原因起决定性作用](7)红色荒漠①表现: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②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江西、福建、湖南等省尤为典型③成因:过樵过牧过垦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原因加剧了此类现象的发生与发展④实质:实质是“石质荒漠化”二【荒漠化的危害】(1)危害①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都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②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③生产危害: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2)消失的楼兰古国由于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流沙淤积,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被迫外迁三【荒漠化的防治】(1)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西北东北华北](2)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科学合理的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湿地的含义及分布】(1)含义:水位[地下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潜水覆盖的土地(2)范围:沼泽、滩涂、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3)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4)分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高远到平原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东部多于西部(5)形成的气候条件:低洼地势,冷湿气侯,广泛分布的冻土(6)代表性湿地①鄱阳湖湿地:湖泊湿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地势低洼,有赣江等众多河流注入,水量充沛②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沼泽湿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有冻土存在,水不易下渗;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海南岛红树林湿地:红树林湿地。地处热带海滨,海滩广阔,气候湿热,水热充足,利于红树林的生长大课堂三核心整体化周循环教学模式工具高一地理设计组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第1页(共2页)④长江下游人工湿地湖泊湿地:灌渠、稻田、水库等。地处平原,耕地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流灌渠、水库众多⑤四川的若盖尔:高原湿地。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地势低,气温高,蒸发慢;冻土发育,水不易下渗二【地球之肾】(1)作用: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2)“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作用①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②调蓄洪水:水域面积大,可调蓄长江、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等河流[南来注入]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鱼米之乡”,每年生产大量的农副产品,造纸业的发展④航运价值:南纳四水,北通长江,是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⑤旅游观光:碧波荡漾,自然景观类型多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4)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的作用①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②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③缓解有毒物质,净化水源④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三【湿地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现状:人口过多,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2)问题:天然湿地的数量不断减少;质量逐渐下降;减灾能力明显降低(3)洞庭湖萎缩的原因①河流上游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流入洞庭湖的泥沙长年累月的淤积,使湖床抬升,水面逐渐萎缩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4)洞庭湖原状“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消亡,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洪涝灾害严重,航道断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四【保护湿地的措施】(1)措施①退田还湖、沼泽,退耕还林、草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伐④建立法规,增强保护意识(2)洞庭湖变大的措施在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①发源地: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②上中下游地形:上游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是冲积平原③能源: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石油资源④水汽来源: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河流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所以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水(2)治理前①由于长期过度垦殖,滥伐森林和经常性暴雨,时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②其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③到20世纪初,其沦为美国东部最为落后和贫穷地区之一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1治理(1)核心:水资源的综合开发(2)综合性长远开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